1 ---> 炎黄子孙 https://tradesafe.xingdongpai.com <--- 2 神农 炎帝 华夏始祖,人文始祖 神农尝百草、著有<神农本草经> 3 黄帝 黄龙 华夏始祖,人文始祖 发明了中文、著有<黄帝内经> 4 5 ...炎黄子孙的#炎... ...炎黄子孙的#黄... 6 7 8 <篇名>神农本草经 9 书名:神农本草经 10 作者:孙星衍 11 朝代:清 12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13 14 <目录> 15 <篇名>邵序 16 内容:《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 17 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康成《周礼注》亦曰∶五药,草、 18 木、虫、石、谷也。其治合之齐,则存乎神农子仪之术,是《礼记》注所谓慎物齐者,犹言 19 治合之齐,指本草诸书而言也。冲远既引旧说,复疑其非郑义过矣。《汉书》引本草方术而 20 《艺文志》缺载,贾公彦引《中经簿》,有《子仪本草经》一卷,不言出于神农。至隋《经 21 籍志》,始载《神农本草经》三卷,与今分上、中、下三品者相合,当属汉以来旧本。《隋志》 22 又载雷公《本草集注》四卷,《蔡邕本草》七卷,今俱不传。自《别录》以后,累有损益升 23 降,随时条记,或传合本文,不相别白。据陆元朗《经典释文》所引,则经文与名医所附益 24 者,合并为一,其来旧矣。孙君伯渊偕其从子因《大观本草》黑白字书,厘正《神农本经》 25 三卷,又据《太平御览》引《经》云∶生山谷生川泽者,定为本文,其有预章、朱崖、常山、 26 奉高,郡县名者,定为后人羼入。释《本草》者,以吴普本为最古,散见于诸书征引者,缀 27 集之以补《大观》本所未备,疏通古义,系以考证,非澹雅之才,沉郁之思,未易为此也。 28 古者协阴阳之和,宣羸缩之节,凡夫含声负气,以及倒生旁达, 飞蠕动之伦,胥尽其性, 29 遇物能名,以达于利用,生生之具,儒者宜致思焉。《淮南王书》曰∶地黄主属骨,而甘草 30 主生肉之药也。又曰∶大戟去水,葶苈愈张,用之不节,乃反为病。《论衡》曰∶治风用风, 31 治热用热,治边用蜜丹;《潜夫论》曰∶治疾当真人参,反得支罗服;当得麦门冬,反蒸横 32 麦,已而不识真,合而服之,病以浸剧。斯皆神农之绪言,惟其赡涉者博,故引类比方,悉 33 符药论。后儒或忽为方技家言,渔猎所及,又是末师而非往古,甚至经典所载鸟兽草木,亦 34 辗转而昧其名,不已慎乎!《后汉书·华佗传》∶吴普从佗学,依准佗疗,多所全济,佗以五 35 禽之戏别传。又载魏明帝使普为禽戏,普以其法语诸医,疑其方术相传,别有奇文异数。今 36 观普所释本草,则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桐君、医和、扁鹊,以及后代名医之说,靡不 37 赅载,则其多所全济,由于稽考之勤,比验之密,而非必别有其奇文异数。信乎!非读三世 38 书者,不可服其药也。世俗所传,黄帝、神农、扁鹊之书,多为后人窜易,余愿得夫闳览博 39 物者为之是正也。因孙君伯仲校定《本草》,而发其端。至其书考证精审 40 \x余姚邵晋涵序\x 41 42 <目录> 43 <篇名>张序 44 内容:儒者不必以医名,而知医之理,则莫过于儒者。春秋时,和与缓,神于医者也。其通《 45 周易》,辨皿虫之义,医也,而实儒也。世之言医者,必首推神农。然使神农非与太乙游, 46 则其传不正,非作赭鞭钩 ,巡五岳四渎,则其识不广;非以土地所生万千类,验其能治 47 48 历试之,亲尝之,亦仅与商贾市贩等耳,于医乎何与?吾故曰∶神农,千古之大儒也。考《 49 崇文总目》,载《食品》一卷,《五脏论》一卷,皆系之神农。其本久不传,传之者,《神农 50 本草经》耳!而亦无专本。唐审元裒辑之,《书录解题》谓之《大观本草》,《读书志》谓之 51 《证 52 类本草》。阙后缪雍有《疏》,卢之颐有《乘雅半偈》,皆以《本经》为之主。然或参以臆说, 53 或益以衍断,解愈纷,义愈晦,未有考核精审,卓然有所发明者。则证古难,证古而折衷于 54 至是,为尤难。孙渊如观察,偕其从子凤卿,辑《神农本草经》三卷。于吴普《名医》外, 55 益以《说文》、《尔雅》、《广雅》、《淮南子》、《抱朴子》诸书,不列古方,不论脉证,而古圣 56 殷殷治世之意,灿然如列眉。孔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曰∶致知在格物。则是书也, 57 非徒医家之书,而实儒家之书也,其远胜于希雍之诸人也固宜。或以《本草》之名,始见《汉 58 书·平帝纪》《楼护传》,几有疑于《本草经》者。然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见于《三皇 59 纪》矣;因三百六十五种注释为七卷,见于陶隐居《录》矣;增一百十四种,广为二十卷, 60 《唐本草》宗之;增一百三十三种,孟昶复加厘定,《蜀本草》又宗之。至郡县,本属后人 61 所附益,《经》但云生山谷、生川泽耳。《洪范》以康宁为福,《雅颂》称寿考万年,又何疑 62 于久服轻身延年,为后世方士之说哉?大抵儒者之嗜学如医然,渊源,其脉也;复审,其胗 63 视也。辨邪正,定是非,则温寒平热之介也。观察方闻缀学,以鸿儒名,海内求其着述者, 64 如金膏水碧之珍。凤卿好博闻,研丹吮墨,日以儒为事,则上溯之羲皇以前,数千年如一日, 65 非嗜之专且久而能然耶?顾吾独怪是编中,无所谓治书癖 66 \x嘉庆四年太岁在己未冬十月望日宣城张炯撰于瞻园之灌术庄\x 67 68 <目录> 69 <篇名>孙序 70 内容:《神农本草经》三卷,所传白字书,见《大观本草》。 71 按∶《嘉 补注》序云∶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因神农旧条而有增补者, 72 以墨字间于朱字。《开宝重定》序云∶旧经三卷,世所流传,《名医别录》,互为编纂。至梁 73 贞白先生陶弘景,乃以《别录》参其《本经》,朱墨杂书,时谓明白。据此,则宋所传黑白 74 字书,实陶弘景手书之本。自梁以前,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各有成书,魏吴普 75 见之,故其说药性主治,各家殊异。后人纂为一书,然犹有旁注,或朱、墨字之别,《本经》 76 之文以是不乱。旧说,本草之名,仅见《汉书·平帝纪》及《楼护传》。予按∶《艺文志》有 77 《神农黄帝食药》七卷,今本伪为《食禁》,贾公彦《周礼》医师疏引其文,正作《食药》, 78 宋人不考。遂疑《本草》非《七略》中书。贾公彦引《中经簿》,又有《子仪本草经》一卷, 79 疑亦此也。梁《七录》有《神农本草》三卷,其卷数不同者,古今分合之异。神农之世,书 80 契未作,说者以此疑《经》,如皇甫谧言,则知四卷成于黄帝。陶弘景云,轩辕以前,文本 81 未传,药性所主,尝以识识相因。至于桐、雷,乃着在于编简,此书当与《素问》同类,其 82 言良是。且《艺文志》,农、兵、五行、杂占、经方、神仙诸家,俱有神农书。大抵述作有 83 本,其传非妄。是以《博物志》云∶太古书今见存,有《神农经》、《春秋传注》。贾逵以《三 84 坟》为三皇之书,神农预其列。《史记》言∶秦始皇不去医药卜筮之书,则此《经》幸与《周 85 易》并存。颜之推《家训》乃云∶《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 86 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陶弘景亦云∶所出郡县, 87 乃后汉时制,疑仲景、云化等所记。按∶薛综注《张衡赋》引《本草经》∶太一禹余粮,一 88 名石脑,生山谷。是古本无郡县名。《太平御览》引《经》上云∶生山谷或川泽,下云生某 89 山某郡。明生山谷,《本经》文也;其下郡县,《名医》所益。今《大观本》俱作黑字。或合 90 其文,云某山川谷,某郡川泽,恐传写之误,古本不若此。仲景、元化后,有吴普、李当之, 91 皆修此经。当之书,世少行用。《魏志·华佗传》,言普从佗学。隋《经籍志》称《吴普本草》 92 ,梁有六卷。《嘉 本草》云∶普修《神农本草》成四百四十一种。唐《经籍志》尚存六卷。 93 今广内不复存,惟诸书多见引据。其说药性,寒温五味最为详悉,是普书宋时已佚,今其文 94 惟见掌禹锡所引《艺文类聚》《初学记》《后汉书注》《事类赋》诸书。《太平御览》引据尤多, 95 足补《大观》所缺,重是别录前书,因采其文附于《本经》,亦略备矣。其普所称,有神农 96 说者,即是《本经》,《大观》或误作黑字,亦据增其药物,或数浮于三百六十五种,由后人 97 以意分合,难以定之。其药名,有禹余粮、王不留行、徐长卿、鬼督邮之属不类太古时文。 98 按字书以禹为虫,不必夏禹。其余名号,或系后人所增,或声音传述,改古旧称之致。又《经》 99 有云∶宜酒渍者。或以酒非神农时物,然《本草衍义》已据《素问》首言“以妄为常,以酒 100 为浆”,谓酒自黄帝始。又按∶《文选注》引《博物志》,亦云“杜康作酒”。王着《与杜康绝 101 交书》曰∶康,字仲宁,或云黄帝时人,则俱不得疑《经》矣。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 102 古。又云∶多误于鸟兽草木之名。今儒家拘泥耳目,未能及远,不睹医经、本草之书;方家 103 循守俗书,不察古本药性异同之说,又见明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其名已愚,仅取《大观》 104 本,割裂旧文,妄加增驳,迷误后学。予与家凤卿集成是书,庶以辅冀完经,启蒙方伎,略 105 以所知,加之考证。《本经》云∶上药,本上经;中药,本中经;下药,本下经,是古以玉 106 石草木等上、中、下品分卷。而序录别为一卷。陶序朱书云∶《本草经》卷上注云∶序药性 107 之源本,论病名之形论。卷中云∶玉石、草木三品。卷下云∶虫、兽、果、菜、米,合三品, 108 此名医所改,今依古为次。又《帝王世纪》及陶序称四卷者,掌禹锡云∶按旧本亦作四卷。 109 韩保升又云∶《神农本草》上、中、下并序录,合四卷。若此,则三、四之异,以有序录。 110 则《抱朴子》《养生要略》,《太平御览》所引《神农经》,或云问于太乙子,或引太乙子云云, 111 皆《经》所无,或亦在序录中,后人节去之耳。至其经文或以痒为“养”、“创”为“疮”、“淡” 112 为“痰”、“注”为“蛀”、“沙”为“砂”、“兔”为“菟”之类,皆由传写之误,据古订正, 113 勿嫌惊俗 114 也。其辨析物类,引据诸书,本之《毛诗》、《尔雅》、《说文》、《方言》、《广雅》诸子杂家, 115 则凤卿增补之力俱多云。 116 \x阳湖孙星衍撰\x 117 着本草者,代有明哲矣,而求道者必推本于神农,以为神圣之至诚尽性,其兴物以全民, 118 义至精而用至大也。历三代之世以迄秦汉,守其书而传习之,盖无敢违其教者。自陶贞白 119 杂入《名医别录》,朱墨分书,其书无传本矣。至宋以降,朱墨互淆,其书无真本矣。纷纭 120 散乱,千有余岁,好古者乃欲一一收拾以复其旧,亦难矣哉。故灵胎徐氏有《本草百种录》, 121 修园陈氏有《本草经读》,各于经旨有所发明。不愧述者,要止体厥功能,以便世用。而于 122 三品之全物,卒阙焉而无闻,久之乃得顾氏辑本,复于同郡石埭徐氏借得孙氏辑本二书,皆 123 以用,一无所发。盖孙氏本非知医者,此无足怪。乃于名物形状,亦徒罗列富有,莫正是非 124 。如水萍则 并列。柳华则柽杞同称。如此之类,未可殚举。然而备录前文。以待来哲之 125 论定胜九谷长,其可实谷而苗草耶。二种出入,嫌入于妄作矣。尤异者,孙顾二书,同出大 126 观,而三品互殊,几于十二。顾氏诋孙不考《本经》目录,故三品种数,显与名例相违。夫 127 《本经》目录,载在《李氏纲目》第二卷,昭昭者也。孙氏之辑此书,不可谓不勤者矣,独 128 于此忽焉而不一寓目耶?岂谓《本经》久无真本,安所得其目录?李氏所述不足据耶。然而 129 130 例相违又何也。夫数典者经生之空谈,而无与于医之实用者也。天下无无用之物,而患无用 131 物之人。物无不乐效用于人,而人每至于负物。是书也,苟不求所以用之,即名物品数,尽 132 如神农之旧,而何所济于世古圣垂教之深心,历代贤士表章之盛意,其在是耶。用药一用兵 133 134 抑独何哉?学海虑古籍之湮也,亟为刊布而叙其梗概如此,以见舍顾而从孙者,亦取征引之 135 富赡耳。至于名象之是非,功用之变化,在善读者之自得之矣。 136 \x时光绪辛卯秋仲建德周学海 之记\x 137 138 <目录>卷一 139 <篇名>上经 140 内容: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 141 延年者,本上经。 142 丹砂 云母 玉泉 石钟乳 涅石 硝石 朴硝 滑石 石胆 空青 曾青 禹余粮 143 太乙余粮 白石英 紫石英 五色石脂 白青 扁青 144 上 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 145 菖蒲 鞠华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干地黄 术 菟丝子 牛膝 茺蔚子 女萎 防葵 146 柴胡 麦门冬 独活 车前子 木香 薯蓣 薏苡仁 泽泻 远志 龙胆 细辛 石斛 巴 147 戟天 148 蘼芜 黄连 络石 蒺藜子 黄 肉苁蓉 防风 蒲黄 香蒲 续断 漏芦 营实 149 天名精 决明子 丹参 茜根 飞廉 五味子 旋华 兰草 蛇床子 地肤子 景天 茵陈 150 杜若 沙参 白兔藿 徐长卿 石龙刍 薇衔 云实 王不留行 升麻 青 姑活 别 151 羁屈草 淮木 152 上 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 153 牡桂 菌桂 松脂 槐实 枸杞 柏实 茯苓 榆皮 酸枣 柏木 干漆 五加皮 蔓 154 荆实 辛夷 桑上寄生 杜仲 女贞实 木兰 蕤核 橘柚 155 上 木上品二十种。旧一十九种 156 发皮 157 上 人一种。旧同 158 龙骨、麝香、牛黄、熊脂、白胶、阿胶 159 上 兽,上品六种。旧同 160 丹雄鸡、雁肪 161 上 禽,上品二种。旧同 162 石蜜、蜂子、蜜蜡、牡蛎、龟甲、桑螵蛸、海蛤、文蛤、蠡鱼、鲤鱼胆 163 上 虫鱼,上品一十种。旧同 164 藕实茎、大枣、葡萄、蓬 鸡头实 165 上 果,上品五种。旧六种 166 胡麻 麻贲 167 上 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 168 冬葵子 苋实 瓜蒂 瓜子 苦菜 169 上 菜,上品五种。旧同 170 171 <目录>卷一\上经 172 <篇名>丹沙 173 内容:味甘,微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魁邪恶鬼。久服, 174 通神明,不老。能化为汞,生山谷。(《太平御览》引∶多有生山谷三字,《大观》本作生符 175 陵山谷。俱作黑字。考生山谷是经文,后人加郡县耳。宜改为白字,而以郡县为黑字。下皆 176 仿此)。 177 《吴普本草》曰∶丹沙,神农∶甘;黄帝∶苦,有毒;扁鹊∶苦;李氏∶大寒,或生武 178 陵,采无时,能化未成水银,畏磁石,恶咸水(《太平御览》)。 179 《名医》曰∶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生符陵山谷。采无时。 180 案∶《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象丹形,古文作日,亦作彤、沙、水 181 散石也。 ,丹沙所化为水银也。《管子·地数篇》云∶山上有丹沙者,其下有 金。《淮 182 南子·地形训》云∶赤矢,七百岁,生赤丹;赤丹,七百岁,生赤 。高诱云∶赤丹、丹 183 184 传》云∶赤斧,能作水 ,炼丹,与硝石服之。按∶金石之药,古人云久服轻身、延年者, 185 谓当避谷,绝人道,或服数十年,乃效耳。今人和肉食服之,遂多相反,转以成疾,不可疑 186 古书之虚证。 187 188 <目录>卷一\上经 189 <篇名>云母 190 内容: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久 191 服轻身、延年。一名云珠,一名云华,一名云英,一名云液,一名云沙,一名磷石,生山谷。 192 《名医》曰∶生太山、齐卢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间,二月采(此录《名医》说者,即 193 是仲景、元化及普所说,但后人合之,无从别耳,亦以补普书不备也)。 194 案∶《列仙传》云∶方回,炼食云母。《抱朴子·仙药篇》云∶云母有五种∶五色并具 195 而多青者,名云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云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 196 白者,名云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云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黄二色者 197 ,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晶晶纯白,名磷石,可以四时长服之也。李善《文选注》、引《 198 异物志》∶云母,一名云精,人地万岁不朽。《说文》无磷字。《玉篇》云∶磷,薄也,云母 199 之别名。 200 201 <目录>卷一\上经 202 <篇名>玉泉 203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百病。柔筋强骨,安魂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御览》引 204 耐字多作能,古通),不饥渴,不老神仙。人临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一名玉札(《御 205 览》引作玉浓。《初学记》引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御览》又引云∶玉桃,服之长生不 206 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则杜疑当作桃)。生山 207 《吴普》曰∶玉泉,一名玉屑,神农、岐伯、雷公∶甘;李氏∶平。畏冬华,恶青竹 208 (《御览》)。白玉杜如白头公(同上。《事类赋》引云∶白玉体如白首翁)。 209 案∶《周礼》∶玉府、王斋,则供食玉。郑云∶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郑 210 司农云∶王斋,当食玉屑。《抱朴子·仙药篇》云∶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 211 可以葱浆消之为 ,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 212 ,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阗国白 213 玉,尤善。其次,有南阳徐善亭部界界中玉,及日南卢容水中玉,亦佳。 214 215 <目录>卷一\上经 216 <篇名>石钟乳 217 内容: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 218 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219 《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 220 《御览》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 221 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凡《吴普本草》 222 ,掌禹锡所引者,不复注,惟注其出《御览》诸书者)。 223 《名医》曰∶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无时。 224 案∶《范子计然》云∶石钟乳,出武都,黄白者,善(凡引《计然》,多出《艺文类聚 225 》、《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列仙传》云∶ 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 226 钟,当为潼。说云∶乳汁也;钟,假音字。 227 228 <目录>卷一\上经 229 <篇名>涅石 230 内容:(旧作矾石,据郭璞注,《山海经》引作涅石) 231 味酸,寒。主寒热泄利,白沃阴蚀,恶创,目痛,坚筋骨齿。炼饵服之,轻身、不老、 232 增年。一名羽涅,生山谷。 233 《吴普》曰∶矾石,一名羽涅,一名羽泽,神农、岐伯∶酸;扁鹊∶咸;雷公∶酸,无 234 毒,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采无时;岐伯∶久服伤人骨(《御览》)。 235 《名医》曰∶一名羽泽,生河西,及陇西、武都、石门,采无时。 236 案∶《说文》无矾字,《玉篇》云∶矾,石也;涅,矾石也。《西山经》云∶女床之山, 237 其阴多涅石。郭璞云∶即矾石也,楚人名为涅石,秦名为羽涅也,《本草经》亦名曰涅石也, 238 《范子计然》云∶矾石出武都。《淮南子· 真训》云∶以涅染缁。高诱云∶ 239 旧涅石作矾石,羽涅作羽涅, 240 非。 241 242 <目录>卷一\上经 243 <篇名>硝石 244 内容:味苦寒。主五脏积热,胃张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之如膏,久服轻 245 身(《御览》引云∶一名芒硝。《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246 《吴普》曰∶硝石,神农∶苦;扁鹊∶甘(丹出掌禹锡所引,亦见《御览》者,不箸所 247 出)。 248 《名医》曰∶一名芒硝,生益州,及五都、陇西、西羌,采无时。 249 案∶《范子计然》云∶硝石,出陇道,据《名医》,一名芒硝,又别出芒硝条,非。《北 250 山经》云∶京山,其阴处有元 ,疑 即硝异文。 251 252 <目录>卷一\上经 253 <篇名>朴硝 254 内容:味苦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种石。炼饵服之, 255 轻身神仙。生山谷。 256 《吴普》曰∶朴硝石,神农、岐伯、雷公∶无毒,生益州,或山阴。入土,千岁不变。 257 炼之不成,不可服(《御览》)。 258 《名医》曰∶一名硝石朴,生益州,有盐水之阳,采无时。 259 案∶《说文》云∶朴,木皮也,此盖硝石外裹如玉璞耳。旧作硝,俗字。 260 261 <目录>卷一\上经 262 <篇名>滑石 263 内容:味甘,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 264 轻身、耐饥、长年。生山谷。 265 《名医》曰∶一名液石,一名共石,一名脱石,一名番石,生赭阳,及太山之阴,或掖 266 北,白山山,或卷山。采无时。 267 案∶《范子计然》云∶滑石,白滑者,善。《南越志》云∶ 城县出 石,即滑石也。 268 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 269 诸邪毒瓦斯,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御览 270 》引作合成)。一名毕石,生山谷。 271 《吴普》曰∶石胆,神农∶酸,小寒;李氏∶小寒;桐君∶辛,有毒;扁鹊∶苦,无毒 272 (《御览》引云∶一名黑石,一名铜勒,生羌道或名青山,二月瘐子、辛丑采)。 273 《名医》曰∶一名黑石,一名棋石,一名铜勒,生羌道、羌里、句青山。二月瘐子、辛 274 丑日采。 275 案∶《范子计然》云∶石胆,出陇西羌道。陶弘景云∶《仙经》一名立制石,《周礼》疡 276 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郑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 ,置石胆、丹沙、雄黄 277 、矾石、磁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 278 图经》曰∶故翰林学士杨亿尝笔记直史馆杨 ,有疡生于颊,人语之,依郑法合烧,药成。 279 注之疮中,遂愈。信古方攻病之速也。 280 281 <目录>卷一\上经 282 <篇名>空青 283 内容:味甘,寒。主眚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284 能化铜、铁、铅、锡作金。生山谷。 285 《吴普》曰∶空青,神农、甘。一经∶酸。久服,有神仙玉女来时,使人志高(《御览 286 》)。 287 《名医》曰∶生益州及越 山有铜处,铜精熏则生空青,其腹中空,三月中旬采,亦无 288 时。 289 案∶《西山经》云∶皇人之山,其下多青;郭璞云∶空青,曾青之属。《范子计然》云 290 ∶空青,出巴郡。《司马相如赋》云∶丹青。张揖云∶青,青 也。颜师古云∶青 ,今 291 之丹青也。 292 293 <目录>卷一\上经 294 <篇名>曾青 295 内容: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坚积聚。久服轻身 296 能化金、铜,生山谷。 297 《名医》曰∶生蜀中及越 。采无时。 298 案∶《管子·揆度篇》云∶秦明山之曾青;《荀子》云∶南海,则有曾青。杨 注∶曾青, 299 铜之精。《范子计然》云∶曾出宏农豫章,白青,出新涂。青色者,善。《淮南子·地形 300 训》云∶青天八百岁,生青曾。高诱云∶曾青,青石也。 301 302 <目录>卷一\上经 303 <篇名>禹余粮 304 内容: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 305 之, 306 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307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308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 309 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 310 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311 312 <目录>卷一\上经 313 <篇名>太乙余食 314 内容: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余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 315 行千里、神仙(《御览》引作若神仙)。一名石脑,生山谷。 316 《吴普》曰∶太一禹余粮,一名禹哀,神农、岐伯、雷公∶甘,平;李氏∶小寒;扁鹊 317 ∶甘,无毒。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九月采,或无时。 318 《名医》曰∶生太白。九月采。 319 案∶《抱朴子·金丹篇》云∶《灵丹经》用丹沙、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矾石、磁 320 石、戎盐、太一禹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三十六日成。 321 322 <目录>卷一\上经 323 <篇名>白石英 324 内容: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御览》引作呕),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 325 痹(《御览》引作阴淫痹)。久服,轻身(《御览》引作身轻健)、长年。生山谷。 326 《吴普》曰∶白石英,神农∶甘,岐伯、黄帝、雷公、扁鹊∶无毒。生太山。形如紫石 327 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御览》引云∶久服,通日月光)。 328 《名医》曰∶生华阴及太山。 329 案∶《司马相如赋》有白附。苏林云∶白附,白石英也,司马山云∶出鲁阳山。 330 331 <目录>卷一\上经 332 <篇名>紫石英 333 内容:味甘,温。主心腹咳逆(《御览》引作呕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 334 年无子。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山谷。 335 《吴普》曰∶紫石英,神农、扁鹊味甘,平;李氏大寒;雷公大温;岐伯∶甘,无毒, 336 生太山或会稽,采无时,欲令如削,紫色达头如樗蒲者。 337 又曰∶青石英,形如白石英,青端赤后者,是;赤石英,形如白石英,赤端白后者是, 338 赤泽有光,味苦,补心气;黄石英,形如白石英,黄色如金,赤端者,是;黑石英,形如白 339 石英,黑泽有光(《御览》掌禹锡引此节文)。 340 《名医》曰∶生太山,采无时。 341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味甘,平。主黄胆,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 342 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 343 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山谷中。 344 《吴普》曰∶五色石脂,一名青、赤、黄、白、黑等。青符,神农∶甘;雷公∶酸,无 345 毒;桐君∶辛,无毒;李氏∶小寒,生南山,或海涯,采无时。赤符,神农、雷公∶甘;黄 346 帝、扁鹊∶无毒;李氏∶小寒,或生少室,或生太山,色绛,滑如脂。黄符,李氏∶小寒; 347 雷公苦,或生嵩山,色如豚脑、雁雏,采无时。白符,一名随髓,岐伯、雷公∶酸,无毒 348 ;李氏∶小寒;桐君∶甘,无毒;扁鹊∶辛,或生少室天娄山,或太山。黑符,一名石泥, 349 桐君∶甘,无毒,生洛西山空地。 350 《名医》曰∶生南山之阳,一本作南阳,又云∶黑石脂,一名石涅,一名石墨。案∶《吴 351 普》引神农甘云云,五石脂各有条,后世合为一条也;《范子计然》云∶赤石脂,出河东, 352 色赤者,善。《列仙传》云∶赤须子,好食石脂。 353 354 <目录>卷一\上经 355 <篇名>白青 356 内容:味甘,平。主明目,利九窍,耳聋,心下邪气,令人吐,杀诸毒、三虫。久服,通神明, 357 轻身、延年、不老。生山谷。 358 《吴普》曰∶神农∶甘,平;雷公∶酸,无毒。生豫章,可消而为铜(《御览》)。 359 《名医》曰∶生豫章,采无时。 360 案∶《范子计然》云∶白青,出巴郡。 361 362 <目录>卷一\上经 363 <篇名>扁青 364 内容:味甘,平。主目痛,明目,折跌,痈肿,金创不疗,破积聚,解毒瓦斯(《御览》引作辟 365 毒),利精神。久服,轻身、不老。生山谷。 366 《吴普》曰∶扁青,神农、雷公∶小寒,无毒,生蜀郡,治丈夫内绝,令人有子(《御 367 览》引云∶治痈脾风痹。久服,轻身)。 368 《名医》曰∶生朱崖、武都、朱提,采无时。 369 案∶《范子计然》云∶扁青,出宏农、豫章。 370 上,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 371 372 <目录>卷一\上经 373 <篇名>菖蒲 374 内容: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 375 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阳(《御览》引云∶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久服轻身云 376 云。《大观本》,无生石上三字,有云一寸九节者良,作黑字),生池泽。 377 《吴普》曰∶菖蒲,一名尧韭(《艺文类聚》引云∶一名昌阳)。 378 《名医》曰∶生上洛及蜀郡严道,五月十二日采根,阴干。 379 案∶《说文》云∶ ,菖蒲也,益州生。《广雅》云∶邛,昌阳,菖蒲也。《周礼》云∶ 380 菖本。郑云∶菖本,菖蒲根,切之四寸为菹。《春秋左传》云∶食以菖 。杜预云∶菖 , 381 菖蒲菹。《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淮南子·说 382 山训》云∶菖羊,去蚤虱而来蛉穷;高诱云∶菖羊,菖蒲;《列仙传》云∶商邱子胥食菖蒲 383 根,务光服蒲韭根,《离骚·草木疏》云,沈存中云∶所谓兰荪 384 385 <目录>卷一\上经 386 <篇名>鞠华 387 内容: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 388 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389 《吴普》曰∶菊华,一名白华(《初学记》),一名女华,一名女茎。 390 《名医》曰∶一名日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 391 名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 392 月,采实。皆阴干。 393 郭璞云∶今之秋华,菊。则 、 、 ,皆秋华,惟今作菊。《说文》以为大菊瞿麦, 394 假音 395 用之也。 396 397 <目录>卷一\上经 398 <篇名>人参 399 内容: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 400 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401 《吴普》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微,一名玉精, 402 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岐伯、黄帝∶甘,无毒;扁鹊∶有毒。生邯郸。三月生 403 叶,小兑,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采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御 404 《名医》曰∶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 405 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 406 案∶《说文》云∶参,人参,药草,出上党。《广雅》云∶地精,人参也;《范子计然》 407 云∶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刘敬叔《异苑》云∶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 408 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 409 410 <目录>卷一\上经 411 <篇名>天门冬 412 内容:味苦,平。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 413 名颠勒(《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生山谷。 414 《名医》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415 案∶《说文》云∶墙,墙蘼,满冬也;《中山经》云∶条谷之山,其草多宜冬。《尔雅 416 》云∶墙蘼,满冬。《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抱朴子·仙药篇》云∶天门冬,或 417 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418 419 <目录>卷一\上经 420 <篇名>甘草 421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 ,解毒。久服,轻身、 422 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423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 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 424 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 425 案∶《说文》云∶ ,甘草也; ,大苦也;苦,大甘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 426 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 ,大苦。郭璞云∶今甘草 427 ,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黄,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 似地黄,此作甘,省字。 428 苓,通。 429 430 <目录>卷一\上经 431 <篇名>干地黄 432 内容: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433 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泽。 434 《名医》曰∶一名 ,一名芑,生咸阳、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阴干。 435 案∶《说文》云∶ ,地黄也。《礼》曰∶ 毛牛藿、羊 、豕薇;《广雅》云∶地髓 436 ,地黄也。《尔雅》云∶ ,地黄。郭璞云∶一名地髓,江东呼 。《列仙传》云∶吕尚服 437 地髓。 438 439 <目录>卷一\上经 440 <篇名>术 441 内容: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 442 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443 《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艺文类聚》)。 444 《名医》曰∶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 445 根,曝干。 446 案∶《说文》云∶术,山蓟也;《广雅》云∶山姜,术也。白术,牡丹也。《中山经》 447 云∶首山草多术。郭璞云∶术,山蓟也;《尔雅》云∶术,山蓟;郭璞云∶今术似蓟, 448 而生山中。《范子计然》云∶术,出三辅,黄白色者,善。《列仙传》云∶涓子好饵术。《 449 抱朴子·仙药篇》云∶术,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 450 451 <篇名>菟丝子 452 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 ,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453 一名菟芦,生川泽。 454 《吴普》曰∶菟丝,一名玉女,一名松萝,一名鸟萝,一名鸭萝,一名复实,一名赤网 455 ,生山谷(《御览》)。 456 《名医》曰∶一名菟缕,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菟累。生朝鲜田野,蔓 457 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九月采实,暴干。 458 案《说文》云∶蒙玉女也《广雅》云∶菟邱,菟丝也,女萝,松萝也;《尔雅》云∶唐 459 蒙, 460 女萝。菟丝。又云∶蒙,玉女;《毛诗》云∶爱采唐矣。《传》云∶唐蒙,菜名。又茑与女萝。 461 《传》云∶女萝、菟丝,松萝也。陆玑云∶今菟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今合药,菟丝子 462 是也,非松萝,松萝,自蔓松上,枝正青,与菟丝异。《楚词》云∶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 463 云∶女萝,菟丝也。《淮南子》云∶千秋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高诱注云∶茯苓,千 464 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旧作菟,非。 465 466 <目录>卷一\上经 467 <篇名>牛膝 468 内容:味苦,酸(《御览》作辛)。主寒(《御览》作伤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 469 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老)。一名百倍,生川谷。 470 《吴普》曰∶牛膝,神农∶甘;一经∶酸;黄帝、扁鹊∶甘;李氏,温。雷公∶酸,无 471 毒。生河内或临邛。叶如夏蓝;茎本赤。二月、八月采(《御览》)。 472 《名医》曰∶生河内及临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473 案∶《广雅》云∶牛茎,牛膝也;陶弘景云∶其茎有节,似膝,故以为名也。膝,当为 474 膝。 475 476 <目录>卷一\上经 477 <篇名>充蔚子 478 内容: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一名益母,一 479 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泽。 480 《名医》曰∶一名贞蔚,生海滨,五月采。 481 案∶《说文》云∶ ,萑也。《广雅》云∶益母,充蔚也。《尔雅》云∶萑, 。郭璞 482 云∶今茺蔚也。《毛诗》云∶中谷有 。《传》云∶ , 也。陆玑云∶旧说及魏博士济阴 483 周元明,皆云 是也。《韩诗》及三苍说,悉云益母,故曾子见益母而感。刘歆曰∶ , 484 臭秽。臭秽,即茺蔚也。旧作茺,非。 485 486 <目录>卷一\上经 487 <篇名>女萎 488 内容: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 489 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490 《吴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马,一名地节,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荧, 491 一名玉竹,神农∶苦;一经∶甘;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生太山山谷。 492 叶青黄相值,如姜。二月、七月采。治中风暴热。久服,轻身(《御览》)。一名左眄。久服 493 ,轻身、耐老(同上)。 494 《名医》曰∶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后采,阴 495 干。 496 案∶《尔雅》云∶荧,委萎;郭璞云∶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 497 498 录》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葳蕤也,惟名异耳;陈藏器云∶《魏志·樊阿传》∶青 499 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葳蕤。 500 501 <目录>卷一\上经 502 <篇名>防葵 503 内容:味辛,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 504 骨髓、益气、轻身。一名梨盖。生川谷。 505 《吴普》曰∶房葵,一名梨盖,一名爵离,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 506 ,神农∶辛,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苦,无毒。茎叶如葵,上黑黄 507 。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采根( 508 《御览》)。 509 《名医》曰∶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及嵩高 510 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511 案∶《博物志》云∶防葵,与野狼毒相似。 512 513 <目录>卷一\上经 514 <篇名>柴胡 515 内容: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 516 目、益精。一名地熏。 517 《吴普》曰∶茈葫,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生冤句。二 518 月、八月采根(《御览》)。 519 《名医》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宏农及冤句。二月、 520 八月采根,曝干。 521 案∶《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 522 内并有之。《夏小正》云∶正月采芸。《月令》云∶仲春,芸始生;《吕氏春秋》云∶菜之美 523 者,华阳之芸,皆即此也。《急就篇》有云∶颜师古注云∶即今芸蒿也,然则是此茈胡叶矣。 524 茈、柴,前声相转。《名医》别录前胡条,非。陶弘景云∶《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 525 医乃用之。 526 527 <目录>卷一\上经 528 <篇名>麦门冬 529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530 生川谷及堤阪。 531 《吴普》曰∶一名马韭,一名舋冬,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死药,一名仆垒,一 532 名随脂(《太平御览》引云∶一名羊韭,秦,一名马韭,一名禹韭,韭;越,一名羊齐,一 533 名麦韭,一名禹韭,一名舋韭,一名禹余粮),神农、岐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公∶ 534 甘,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采无时,实青 535 黄。 536 《名医》曰∶秦,名羊韭;齐,名麦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 537 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538 案∶《说文》云∶ , 冬草。《中山经》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据《吴普》说,即 539 麦门冬也。忍、 ,垒、累,音同,陶弘景云∶实如青珠,根似 麦,故谓麦门冬。 540 541 <目录>卷一\上经 542 <篇名>独活 543 内容: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 544 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扩羌使者。生川谷。 545 《吴普》曰∶独活,一名胡王使者,神农、黄帝∶苦,无毒。八月采。此药有风花不 546 动,无风独摇(《御览》)。 547 《名医》曰∶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者。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生雍州,或陇 548 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549 案∶《列仙传》云∶山图服羌活、独活,则似二名。护羌、胡王,皆羌字缓声,犹专诸 550 为专设诸,庚公差为瘐公之斯,非有义也。 551 552 <目录>卷一\上经 553 <篇名>车前子 554 内容:味甘,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一名当道 555 (《御览》有云∶一名牛舌,《大观本》作牛遗,黑字)。生平泽。 556 《名医》曰∶一名 ,一名虾蟆衣,一名牛遗,一名胜 ,生真定邱陵阪道中,五月 557 五日采,阴干。 558 案∶《说文》云∶ ,一曰 。一名马 ,其实如李,令人宜子,《周书》所说,《广 559 雅》云∶当道,马 也;《尔雅》云∶ ,马 ;马 ,车前。郭璞云∶今车前草,大叶 560 长穗,好生道边,江东呼为虾蟆衣。又 ,牛 。孙炎云∶车前,一名牛边,《毛诗》云∶ 561 采采 ,《传》云∶ ,马 ;马 ,车前也。陆玑云∶马 ,一名车前,一名当道。 562 喜在牛迹中生,故曰车前当道也,今药中车前子是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 563 564 <目录>卷一\上经 565 <篇名>木香 566 内容: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御览》引云∶主气不足。《大观本》作黑 567 字)。久服,不梦寤魇寐(《御览》引云∶一名密青。一名∶轻身,致神仙,《大观本》俱作 568 黑字)。生山谷。 569 《名医》曰∶一名蜜香,生永昌。 570 571 <目录>卷一\上经 572 <篇名>署豫 573 内容:(旧作薯蓣,《御览》作署豫,是) 574 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长肌肉。久服,耳 575 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一名山芋,生山谷。 576 《吴普》曰∶薯蓣,一名诸署(《御览》作署豫,作诸署,《艺文类聚》亦作诸)。齐越 577 ,名山芋,一名修脆,一名儿草(《御览》引云,秦楚,名玉延,齐越,名山芋;郑赵,名 578 山芋,一名玉延)。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御引作苦),无毒。或生临朐钟山。 579 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黄,类芋(《御览》 580 引云∶二月、八月采根。恶甘遂)。 581 《名医》曰∶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诸。生嵩高,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582 案∶《广雅》云∶玉延,薯豫,署蓣也。《北山经》云∶景山草多薯豫。郭璞云∶根似羊 583 蹄,可食,今江南单呼为薯,语有轻重耳;《范子计然》云∶薯豫,本出三辅,白色者,善; 584 《本草衍义》云∶山药,上一字犯宋英庙讳,下一字曰蓣,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 585 586 <目录>卷一\上经 587 <篇名>薏苡仁 588 内容: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神,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 589 虫。一名解蠡。生平泽及田野。 590 《名医》曰∶一名屋 ,一名起实,一名赣。生真定。八月采实;采根,无时。 591 案∶《说文》云∶KT ,KT ,一曰KT 英。赣,一曰薏 。《广雅》云∶赣,起实 592 ,KT 目也。《吴越春秋》∶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 593 面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后汉书·马援传》∶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 594 身、省欲 595 596 <目录>卷一\上经 597 <篇名>泽泻 598 内容: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 599 延、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一名水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池泽。 600 《名医》曰∶生汝南,五、六、八月采根,阴干。 601 案∶《说文》云∶ ,水写也;《尔雅》云∶ 。郭璞云∶今泽泻,又 ,牛肤。郭璞 602 云∶《毛诗传》云水 也,如续断,寸寸有节,拔之可复。《毛诗》云∶言采其 。《传》云∶ 603 ,水写也。陆玑云∶今泽写也。其叶如车前草大,其味亦相似,徐州广陵人食之。 604 605 <目录>卷一\上经 606 <篇名>远志 607 内容: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 608 力。久服,轻身、不老。叶名小草,一名棘菀(陆德明《尔雅音义》引作苋),一名 绕(《御 609 览》作要绕),一名细草。生川谷。 610 《名医》曰∶生太山及冤句。四月采根、叶,阴干。 611 案∶《说文》云∶ ,棘 也。《广雅》云∶ 苑,远志也。其上谓之小草。《尔雅》云∶ 612 绕, 。郭璞云∶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 613 614 <目录>卷一\上经 615 <篇名>龙胆 616 内容: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久服,益智、不忘,轻身、 617 耐老。一名陵游,生山谷。 618 《名医》曰∶生齐朐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619 620 <目录>卷一\上经 621 <篇名>细辛 622 内容: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 623 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624 《吴普》曰∶细辛,一名细草(《御览》引云∶一名小辛)。神农、黄帝、雷公、桐君∶ 625 辛,小温;岐伯∶无毒;李氏∶小寒。如葵叶,色赤黑,一根一叶相连(《御览》引云∶三 626 月、八月采根)。 627 《名医》曰∶生华阴。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628 案∶《广雅》云∶细条、少辛,细辛也。《中山经》云∶浮戏之山,上多少辛。郭璞云 629 ∶细辛也。《管子·地员篇》云∶小辛,大蒙。《范子计然》云∶细辛,出华阴,色白者, 630 善。 631 632 <目录>卷一\上经 633 <篇名>石斛 634 内容: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浓肠胃、轻身、延 635 年。一名林兰(《御览》引云∶一名禁生。《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636 《吴普》曰∶石斛,神农∶甘,平;扁鹊∶酸;李氏∶寒(《御览》)。 637 《名医》曰∶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 。生六安水傍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 638 干。 639 案∶《范子计然》云∶石斛,出六安。 640 641 <目录>卷一\上经 642 <篇名>巴戟天 643 内容:味辛,微温。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 644 《名医》曰∶生巴郡及下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645 646 <目录>卷一\上经 647 <篇名>白英 648 内容:味甘,寒。主寒热、八疽、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一名谷菜(元本误作 649 黑字),生山谷。 650 《名医》曰∶一名白草。生益州。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651 案∶《尔雅》云∶苻,鬼目。郭璞云∶今江东有鬼目草,茎似葛,叶圆而毛,子如耳 652 也,赤色丛生。《唐本》注白英云∶此鬼目草也。 653 654 <目录>卷一\上经 655 <篇名>白蒿 656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657 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川泽。 658 《名医》曰∶生中山,二月采。 659 案∶《说文》云∶蘩,白蒿也;艾,冰台也。《广雅》云∶蘩母,蒡 也。《尔雅》云∶ 660 艾,冰台。郭璞云∶今艾,白蒿。《夏小正》云∶二月采蘩。《传》云∶蘩,由胡。由胡者, 661 繁母也。繁母者,旁勃也。《尔雅》云∶蘩,皤蒿。郭璞云∶白蒿。又蘩,由胡,郭璞云∶ 662 未详。《毛诗》云∶于以采蘩。《传》云∶蘩,皤蒿也。又采蘩祁祁。《传》云∶蘩,白蒿也; 663 陆玑云∶凡艾,白色者,为皤蒿;《楚词》王逸注云∶艾,白蒿也。按∶皤、白,音义皆相 664 近。艾,是药名,《本草经》无者,即白蒿是也。《名医》别出艾条,非。 665 666 <目录>卷一\上经 667 <篇名>赤箭 668 内容: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一名离 669 母,一名鬼督邮。生川谷。 670 《吴普》曰∶换督邮,一名神草,一名阎狗。或生太山,或少室。茎、箭赤,无叶,根 671 如芋子。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日干。治痈肿(《御览》)。 672 《名医》曰∶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673 案∶《抱朴子》云∶按∶仙方中,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 674 母者,此草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去大魁数尺,虽相须,而实不相连, 675 但以气相属耳,别说云∶今医家见用天麻,即是此赤箭根。 676 677 <目录>卷一\上经 678 <篇名>奄闾子 679 内容:(旧作庵闾,《御览》作奄闾,是) 680 味苦,微寒。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张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 681 延年、不老。生川谷。 682 《吴普》曰∶奄闾,神农、雷公、桐君、岐伯∶苦,小温,无毒;李氏∶温,或生上 683 党,叶青浓两相当,七月,花曰;九月,实黑,七月、九月、十月采,驴马食,仙去(《御 684 览》)。 685 《名医》曰∶ 食之,神仙。生雍州,变生上党及道边,十月采根,阴干。 686 案∶《司马相如赋》有奄闾,张揖云∶奄闾,蒿也。子可治疾。 687 688 <目录>卷一\上经 689 <篇名>析子 690 内容:味辛,微温。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一名蔑 691 析,一名大蕺,一名马辛。生川泽及道旁。 692 《吴普》曰∶析 ,一名析目,一名荣冥,一名马 。雷公、神农、扁鹊∶辛;李氏∶ 693 小温,四月采干。二十日,生道旁。得细辛,良。畏干姜、苦参、荠实,神农∶无毒。生野 694 田,五月五日采,阴干。治腹胀(《御览》)。 695 《名医》曰∶一名大荠,生咸阳。四月、五月采,曝干。 696 案∶《说文》云∶ ,析 ,大荠也;《广雅》云∶析 ,马辛也,《尔雅》云∶析 、 697 大荠。郭璞云∶荠,叶细,俗呼之曰老荠。旧作菥,非。 698 699 <目录>卷一\上经 700 <篇名>蓍实 701 内容:味苦,平。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山谷。 702 《吴普》曰∶蓍实,味苦、酸,平,无毒,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 703 ,不饥、不老、轻身,生少室山谷。八月、九月采实,曝干(《御览》)。 704 《名医》曰∶生少室,八月、九月采实,晒干。 705 案∶《说文》云∶蓍,蒿属,生千岁,三百茎。《史记·龟策传》云∶蓍,百茎共一根 706 707 <目录>卷一\上经 708 <篇名>赤芝 709 内容: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710 一名丹芝。黑芝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 711 年、 712 713 <目录>卷一\上经 714 <篇名>青芝 715 内容: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 716 芝。 717 718 <目录>卷一\上经 719 <篇名>白芝 720 内容: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 721 延年、神仙。一名玉芝。 722 723 <目录>卷一\上经 724 <篇名>黄芝 725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726 一名金芝。 727 728 <目录>卷一\上经 729 <篇名>紫芝 730 内容: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 731 年。一名木芝。生山谷(旧作六种,今并)。 732 《吴普》曰∶紫芝,一名木芝。 733 《名医》曰∶赤芝,生霍山,黑芝,生恒山,青芝,生太山,白芝,生华山;黄芝,生 734 嵩山;紫芝,生高夏地上,色紫,形如桑(《御览》),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735 案∶《说文》云∶芝,神草也。《尔雅》云∶茵芝。郭璞云∶芝,一岁三华,瑞草;《礼 736 记》则云∶芝 。卢植注云∶芝,木芝也。《楚词》云∶采三秀于山间。王逸云∶三秀,谓 737 芝草。《后汉书·华佗传》,有漆叶青面散,注引佗传曰∶青面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 738 理五脏,益精气,本《字书》无面字,相传音女廉反;《列仙传》云∶吕尚服泽芝。《抱朴子·仙 739 药篇》云∶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 740 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741 742 <目录>卷一\上经 743 <篇名>卷柏 744 内容:味辛,温。生山谷。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久服,轻身、 745 746 《吴普》曰∶卷柏,神农∶辛;桐君、雷公∶甘(《御览》引云∶一名豹足,一名求股, 747 一名万岁,一名神枝、时,生山谷)。 748 《名医》曰∶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时,生常山,五月、七月采,阴干。 749 案∶《范子计然》云∶卷柏,出三辅。 750 751 <目录>卷一\上经 752 <篇名>蓝实 753 内容:味苦,寒。主解诸毒,杀蛊 、注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平泽。 754 《名医》曰∶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 755 案∶《说文》云∶ ,马蓝也。蓝,染青草也。《尔雅》云∶ ,马蓝;郭璞云∶今 756 大叶冬蓝也。《周礼》掌染草,郑注云∶染草,蓝茜,象头之属。《夏小正》∶五月启灌蓝。 757 《毛诗》云∶终朝采蓝。《笺》云∶蓝,染草也。 758 759 <目录>卷一\上经 760 <篇名>芎 761 内容: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生川谷。 762 《吴普》曰∶芎 (《御览》引云∶一名香果),神农、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 763 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或生胡无桃山阴,或太山(《御览》作或斜谷西岭, 764 或太山)。叶香细青黑,文赤如 本,冬夏丛生,五月花赤,七月实黑,茎端两叶,三月采 765 。根有节,似马衔状。 766 《名医》曰∶一名胡 ,一名香果。其叶,名蘼芜。生武功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 767 ,曝干。 768 案∶《说文》云∶菅,菅 ,香草也。芎,司马相如说∶或从弓;《春秋左传》云∶有山 769 鞠穷 770 乎。杜预云∶鞠穷所以御湿。《西山经》云∶号山,其草多芎 。郭璞云∶芎 ,一名江蓠。 771 《范子计然》云∶芎 生始无,枯者,善(有脱字)。《司马相如赋》有芎 。司马贞引 772 司马彪云∶芎 ,似 本;郭璞云∶今历阳呼为江蓠。 773 774 <目录>卷一\上经 775 <篇名>蘼芜 776 内容:味辛,温。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注,去三虫,久服通神。一名薇芜。生 777 川泽。 778 《吴普》曰∶麋芜,一名芎 (《御览》)。 779 《名医》曰∶一名茳蓠,芎 苗也,生雍州及冤句,四月、五月采叶,曝干。 780 案∶《说文》云∶麋,麋芜也。蓠,茳蓠,麋芜。《尔雅》云∶靳 ,麋芜。郭璞云∶香 781 草,叶小如委状。《淮南子》云∶似蛇床,《山海经》云∶臭如麋芜。《司马相如赋》有江蓠、 782 麋芜。司马贞引樊光云∶ 本,一名麋芜,根名勒芷。 783 784 <目录>卷一\上经 785 <篇名>黄连 786 内容:味苦,寒。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御览》引云∶主茎伤。《大观本》无),肠 787 ,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788 《吴普》曰∶黄连,神农、岐伯、黄帝、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或生蜀郡、太 789 山之阳(《御览》)。 790 《名医》曰∶生巫阳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 791 案∶《广雅》云∶王连,黄连也。《范子计然》云∶黄连,出蜀郡,黄肥坚者,善。 792 793 <目录>卷一\上经 794 <篇名>络石 795 内容:味苦,温。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干。 796 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一名石鲮。生川谷。 797 《吴普》曰∶落石,一名鳞石,一名明石,一名县石,一名云华,一名云珠,一名云 798 英,一名云丹,神农∶苦,小温;雷公∶苦,无毒;扁鹊、桐君∶甘,无毒;李氏∶小寒。 799 云药中君。采无时(《御览》)。 800 《名医》曰∶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领石,一名县石,生太山或石山之 801 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正月采。 802 案∶《西山经》云∶上申之山多硌石,疑即此。郭璞云∶硌,磊硌大石儿,非也;《唐 803 本》注云∶俗名耐冬,山南人谓之石血,以其包络石木而生,帮名络石。《别录》谓之石龙 804 藤,以石上生者,良。 805 806 <目录>卷一\上经 807 <篇名>蒺藜子 808 内容:味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 809 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御览》引云∶一名君水香,《大观本》无文)。 810 生平泽,或道旁。 811 《名医》曰∶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七月、八月采实,曝干。 812 案∶《说文》云∶荠,蒺黎也。《诗》曰∶墙上有荠,以茨为茅苇,开屋字。《尔雅》 813 云∶墙上有茨。《传》云 814 ∶茨,蒺藜也,旧本作蒺藜,非。 815 816 <目录>卷一\上经 817 <篇名>黄芪 818 内容: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一名 819 戴糁。生山谷。 820 《名医》曰∶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白水汉中 821 ,二月、十月采,阴干。 822 823 <目录>卷一\上经 824 <篇名>肉松蓉 825 内容: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 826 症瘕。久服,轻身。生山谷。 827 《吴普》曰∶肉苁蓉,一名肉松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小温(《御览》作李 828 氏∶小温),生河西(《御览》作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御览》下有雁 829 830 二字)。二月到八月采(《御览》引云∶阴干用之)。 831 《名医》曰∶生河西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 832 案∶《吴普》云∶一名肉松蓉,当是古本,蓉,即是容字,俗写苁蓉,非正字也。陶弘 833 景云∶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旧作肉苁蓉,非。 834 835 <目录>卷一\上经 836 <篇名>防风 837 内容:味苦,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 838 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839 《吴普》曰∶防风,一名回云,一名回草,一名百枝,一名 根,一名百韭,一名百 840 种,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李氏∶小寒,或生邯郸上蔡,正月 841 生叶,细圆,青黑黄白;五月花黄;六月实黑。三月、十月采根,晒干,琅邪者,良(《御 842 览》)。 843 《名医》曰∶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风,一名 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及邯郸 844 、琅邪、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 845 案∶《范子计然》云∶防风,出三辅。白者,善。 846 847 <目录>卷一\上经 848 <篇名>蒲黄 849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850 神仙。生池泽。 851 《名医》曰∶生河东,四月采。 852 案∶《玉篇》云∶ ,谓今蒲头有台,台上有重台,中出黄,即蒲黄。陶弘景云∶此即 853 蒲厘花上黄粉也,《仙经》亦用此,考《尔雅》苻离,其上 ,苻离与蒲厘声相近,疑即 854 855 <目录>卷一\上经 856 <篇名>香蒲 857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御 858 览》作能老)。一名睢(《御览》云睢蒲)。生池泽。 859 《吴普》曰∶睢,一名睢石,一名香蒲,神农、雷公∶甘。生南海,池泽中(《御览》)。 860 《名医》曰∶一名醮,生南海。 861 案∶《说文》云∶菩,草也。《玉篇》云∶菩,香草也。又音蒲。《本草图经》云∶香 862 蒲,蒲黄苗也,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周礼》以为菹。 863 864 <目录>卷一\上经 865 <篇名>续断 866 内容:味苦,微温。主伤寒,补不足,金创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御览》作乳痈, 867 云崩中、漏血,《大观本》作黑字)。久服,益气力。一名龙豆,一名属折。生山 868 《名医》曰∶一名接骨,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七月、八月采,阴干。 869 案∶《广雅》云∶ ,续断也。《范子计然》云∶续断,出三辅∶《桐君药录》云∶续 870 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 871 872 <目录>卷一\上经 873 <篇名>漏芦 874 内容:味甘,咸寒。主皮肤热、恶创、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 875 明,不老、延年。一名野兰。生山谷。 876 《名医》曰∶生乔山,八月采根,阴干。 877 案∶《广雅》云∶飞廉,漏芦也;陶弘景云∶俗中取根,名鹿骊。 878 879 <目录>卷一\上经 880 <篇名>营实 881 内容:味酸,温。主痈疽恶创,结肉跌筋,败创,热气,阴蚀不疗,利关节。一名墙薇 882 ,一名墙麻,一名牛棘。生川谷。 883 《吴普》曰∶蔷薇,一名牛勒,一名牛膝,一名蔷薇,一名山枣(《御览》)。 884 《名医》曰∶一名牛勒,一名蔷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及蜀郡,八月、九月采,阴干。 885 案∶陶弘景云∶即是墙薇子。 886 887 <目录>卷一\上经 888 <篇名>天名精 889 内容: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轻身、耐老。一名麦句姜, 890 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生川泽。 891 《名医》曰∶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一名彘颅,一名蟾蜍兰,一名觐,生平原。五 892 月采。 893 案∶《说文》云∶ ,豕首也;《尔雅》云∶ , ,豕首。郭璞云∶今江东呼 首, 894 可以 蚕蛹。陶弘景云∶此即今人呼为 ,《唐本》云∶鹿活草是也。《别录》一名天 895 蔓菁,南文呼为地松;掌禹锡云∶陈藏器别立地菘条,后人不当仍其谬。 896 897 <目录>卷一\上经 898 <篇名>决明子 899 内容:味咸,平。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太平御览》 900 引作理目珠精,理,即治字),轻身。生川泽。 901 《吴普》曰∶决明子,一名草决明,一名羊明(《御览》)。 902 《名医》曰∶生龙门,石决明,生豫章,十月采,阴干百日。 903 案∶《广雅》云∶羊 ,英光也。又决明,羊明也;《尔雅》云∶ ,英光。 904 郭璞云∶英,明也。叶黄锐,赤花,实如山茱萸。陶弘景云∶形似马蹄决明。 905 906 <目录>卷一\上经 907 <篇名>丹参 908 内容: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 909 气。一名却蝉草。生川谷。 910 《吴普》曰∶丹参,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一名却蝉草。神农、桐君、黄帝、 911 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岐伯∶咸。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茎花小方如荏 912 ,毛、根赤,四月花紫,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御览》)。 913 《名医》曰∶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914 案∶《广雅》云∶却蝉,丹参也。 915 916 <目录>卷一\上经 917 <篇名>茜根 918 内容:味苦,寒。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生川谷。 919 《名医》曰∶可以染绛。一名地血,一名茹 ,一名茅搜,一名茜。生乔山。二月 920 、三月采根,阴干。 921 案∶《说文》云∶茜,茅搜也。搜,茅搜,茹 。人血所生,可以染绛,从草从鬼。《 922 广雅》云∶地血,茹 ,茜也。《尔雅》云∶茹 ,茅鬼;郭璞云∶今茜也,可以染绛。 923 《毛诗》云∶茹 在阪。《传》云∶茹 ,茅搜也。陆玑云∶一名地血,齐人谓之茜,徐州 924 人谓之牛蔓。徐广注《史记》云∶茜,一名红蓝,其花染绘,赤黄也。按∶《名医》别出红 925 蓝条,非。 926 927 <目录>卷一\上经 928 <篇名>飞廉 929 内容:味苦,平。主骨节热,胫重酸疼。久服,令人身轻。一名飞轻(已以上四字,原本黑字)。 930 生川泽。 931 《名医》曰∶一名伏兔,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 932 阴干。 933 案∶《广雅》云∶伏猪,木禾也。飞廉,漏芦也。陶弘景云∶今既别有漏芦,则非。此 934 别名耳。 935 936 <目录>卷一\上经 937 <篇名>五味子 938 内容: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御览》引云∶ 939 一名会及。《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940 《吴普》曰∶五味子,一名元及(《御览》)。 941 《名医》曰∶一名会及,一名元及。生齐山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 942 案∶《说文》云∶ ,猪也。 , 猪草也。 , 也。《广雅》云∶会及,五味也。 943 《尔 944 雅》云∶ , 。郭璞云∶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抱朴子·仙药篇》云∶五味者, 945 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 946 947 <目录>卷一\上经 948 <篇名>旋华 949 内容:味甘,温。主益气,去面 (《御览》作 )黑,色媚好(《御览》作令人色悦泽)。其 950 951 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华,一名金沸(《御览》引 952 云∶一名美草,《大观》本作黑字)。生平泽。 953 《名医》曰∶生豫州,五月采,阴干。 954 案∶陶弘景云∶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本草衍义》云∶世又谓之鼓子花。 955 956 <目录>卷一\上经 957 <篇名>兰草 958 内容: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 959 生池泽。 960 《名医》曰∶生大吴,四月、五月采。 961 案∶《说文》云∶兰,香草也;《广雅》云∶ ,兰也;易∶其臭如兰。郑云∶兰,香草 962 也。《夏小正》∶五月蓄兰。《毛诗》云∶方秉 分。《传》云∶ ,兰也。陆玑云∶ ,即兰, 963 香草也,其茎、叶似药草泽兰。《范子计然》云∶大兰,出汉中三辅;兰,出河东宏农,白 964 者善。元杨齐贤注李白诗引《本草》云∶兰草、泽兰,二物同名。兰草,一名水香,云都梁 965 是也。《水经》∶零陵郡,都梁县西小山上,有 水,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泽兰,如薄 966 荷,微香,荆湘岭南人家多种之,与兰大抵相类。颜师古以兰草为泽兰,非也 967 968 <目录>卷一\上经 969 <篇名>蛇床子 970 内容:味苦,平。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阳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创。久服,轻 971 身。一名蛇米。生川谷及田野。 972 《吴普》曰∶蛇床,一名蛇珠(《御览》)。 973 《名医》曰∶一名蛇粟,一名虺床,一名思盐,一名绳毒,一名枣棘,一名墙蘼,生临 974 淄。五月采实,阴干。 975 案∶《广雅》云,蛇粟,马床,蛇床也;《尔雅》云∶盱虺床。《淮南子·汜论训》云∶ 976 乱人者,若蛇床之与蘼芜。 977 978 <目录>卷一\上经 979 <篇名>地肤子 980 内容:味苦,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一名地 981 葵(《御览》引云∶一名地华,一名地脉。《大观本》无一名地华四字;脉,作麦,皆黑字)。 982 生平泽及田野。 983 《名医》曰∶一名地麦,生荆州,八月、十月采实,阴干。 984 案∶《广雅》云∶地葵,地肤也;《列仙传》云∶文宾服地肤;郑樵云∶地肤,曰落帚 985 ,亦曰地扫;《尔雅》云∶ ,马帚,即此也;今人亦用为帚。 986 987 <目录>卷一\上经 988 <篇名>景天 989 内容:味苦,平。主大热、火创、身热烦,邪恶气。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一名 990 戒火,一名慎火(《御览》引云∶一名水母。《大观本》作黑字,水作火)。生川谷。 991 案∶陶弘景云∶今人皆盆养之于屋上,云以辟火。 992 993 <目录>卷一\上经 994 <篇名>茵陈 995 内容:(《御览》作茵蒿) 996 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御览》作能老)。 997 生邱陵阪岸上。 998 《吴普》曰∶因尘,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生田中,叶如蓝, 999 十一月采(《御览》)。 1000 《名医》曰∶白兔食之,仙。生太山。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1001 案∶《广雅》云∶因尘,马先也;陶弘景云∶《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 1002 乃云此,恐非耳。陈藏器云∶茵陈,经冬不死,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也。据此, 1003 知旧作茵陈蒿,非;又按∶《广雅》云∶马先,疑即马新蒿,亦白蒿之类。 1004 1005 <目录>卷一\上经 1006 <篇名>杜若 1007 内容:味辛,微温。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久服,益精(《艺 1008 文类聚》引作益气)、明目、轻身。一名杜衡(《艺文类聚》引作蘅,非)。生川泽。 1009 《名医》曰∶一名杜连,一名白连,一名白苓,一名若芝,生武陵及冤句,二月、八月 1010 采根,曝干。 1011 案∶《说文》云∶若,杜若,香草;《广雅》云∶楚蘅,杜蘅也;《西山经》云∶于帝之 1012 上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蘅。《尔雅》云∶杜,土卤。郭璞云∶杜蘅也, 1013 似葵而香。《楚词》云∶采芳州兮杜若。《范子计然》云∶杜若,生南郡汉中。又云∶秦蘅, 1014 出于陇西天水。沈括《补笔谈》云∶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后人不识,又别出高良姜条,按∶ 1015 《经》云∶一名杜蘅,是《名医》别出杜蘅条,非也。蘅,正字,俗加草。 1016 1017 <目录>卷一\上经 1018 <篇名>沙参 1019 内容: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一名知母。生川谷。 1020 《吴普》曰∶白沙参,一名苦心,一名识美,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志取,一名文 1021 虎。神农、黄帝、扁鹊∶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生河内川谷,或般阳渎山,三月生 1022 ,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采(《御览》)。 1023 《名医》曰∶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名白参,一名识美,一名文希,生河 1024 内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1025 案∶《广雅》云∶苦心,沙参也,其蒿,青蓑也。《范子计然》云∶白沙参,出洛阳白 1026 者,善。 1027 1028 <目录>卷一\上经 1029 <篇名>白兔藿 1030 内容:味苦,平。主蛇虺,蜂虿, 狗,菜、肉、蛊毒,注。一名白葛。生山谷。 1031 《吴普》曰∶白兔藿,一名白葛谷(《御览》)。 1032 《名医》曰∶生交州。 1033 案∶陶弘景云∶都不闻有识之者,都富似葛耳,《唐本》注云∶此草荆襄山谷大有,俗 1034 谓之白葛。 1035 1036 <目录>卷一\上经 1037 <篇名>徐长卿 1038 内容:味辛,温。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 1039 一名鬼督邮。生山谷。 1040 《吴普》曰∶徐长卿,一名石下长卿,神农、雷公∶辛。或生陇西。三月采(《御览 1041 《名医》曰∶生太山及陇西,三月采。 1042 案∶《广雅》云∶徐长卿,鬼督邮也;陶弘景云∶鬼督邮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长卿者, 1043 其根正如细辛,小短扁扁尔,气亦相似。 1044 1045 <目录>卷一\上经 1046 <篇名>石龙刍 1047 内容: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注,恶毒。久服,补虚 1048 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一名龙须,一名草续断,一名龙珠。生山谷。 1049 《吴普》曰∶龙刍,一名龙多,一名龙须,一名续断,一名龙本,一名草毒,一名龙 1050 华,一名悬莞,神农、李氏∶小寒;雷公、黄帝∶苦,无毒;扁鹊∶辛,无毒,生梁州。七 1051 月七日采(《御览》此条,误附续断)。 1052 《名医》曰∶一名龙华,一名悬莞,一名草毒,生梁州湿地,五月、七月采茎,曝干。 1053 须也,似莞而细。生山石穴中。茎列垂,可以为席。《别录》云∶一名之宾。郑樵云∶《尔 1054 雅》所谓 鼠莞也。旧作 ,非。 1055 1056 <目录>卷一\上经 1057 <篇名>薇衔 1058 内容:味苦,平。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 ,痈肿。一名糜衔。生 1059 川泽。 1060 《吴普》曰∶薇 ,一名糜痹,一名无颠,一名承膏,一名丑,一名无心(《御览》) 1061 。《名医》曰∶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无心,一名无颠。生汉中及冤句、邯郸,七月 1062 采茎、叶,阴干。 1063 1064 <目录>卷一\上经 1065 <篇名>云实 1066 内容:味辛,温。主泄利(旧作痢,《御览》作泄利)肠 ,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 1067 除热,平,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通神明。生川谷。 1068 《吴普》曰∶云实,一名员实,一名天豆,神农∶辛,小温,黄帝∶咸;雷公∶苦。叶 1069 如麻,两两相值,高四、五尺,大茎空中,六月花,八月、九月实,十月采(《御览》)。 1070 《名医》曰∶一名员实,一名云英,一名天豆,生河间。十月采,曝干。 1071 案∶《广雅》云∶天豆,云实也。 1072 1073 <目录>卷一\上经 1074 <篇名>王不留行 1075 内容: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御览》作能 1076 老)、增寿。生山谷。 1077 《吴普》曰∶王不留行,一名王不流行。神农∶苦,平;岐伯、雷公∶甘。三月、八月 1078 采(《御览》)。 1079 案∶郑樵云∶王不留行,曰禁宫花,曰剪金花,叶似花,实作房。 1080 1081 <目录>卷一\上经 1082 <篇名>升麻 1083 内容:味甘,辛(《大观本》作甘,平)。主解百毒,杀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毒蛊。久服, 1084 不夭(《大观本》作∶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虫毒。此用《御览》 1085 文)。一名周升麻(《大观本》作周麻)。生山谷(旧作黑字。据《吴普》有云∶神农∶甘。 1086 则《本经》当有此,今增入)。 1087 《吴普》曰∶升麻,神农∶甘(《御览》)。 1088 《名医》曰∶生益州,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1089 案∶《广雅》云∶周麻,升麻也(此据《御览》)。 1090 1091 <目录>卷一\上经 1092 <篇名>青(胡麻) 1093 内容:味甘,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不饥、 1094 不老、增寿。巨胜苗也。生川谷(旧在米谷部,非)。 1095 《吴普》曰∶青襄,一名梦神,神农∶苦;雷公∶甘(《御览》)。 1096 《名医》曰∶生中原。 1097 案∶《抱朴子·仙药篇》云∶《孝经·援神契》曰∶巨胜、延年,又云∶巨胜,一名胡 1098 麻,饵服之,不老、耐风湿、补衰老也。 1099 1100 <目录>卷一\上经 1101 <篇名>姑活 1102 内容:味甘,温。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久服,轻身、益寿、耐老。一名冬葵子(旧在《唐 1103 本草》中,无毒,今增)。 1104 《名医》曰∶生河东。 1105 案∶《水经注》解县引《神农本草》云∶地有固活、女疏、铜芸、紫苑之族也。陶弘景 1106 云∶方药亦无用此者,乃有固活丸,即是野葛一名。此又名冬葵子,非葵菜之冬葵子,疗体 1107 乖异。 1108 1109 <目录>卷一\上经 1110 <篇名>别羁 1111 内容:味苦,微温。主风寒湿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历节痛。生川谷(旧在《唐本草》中, 1112 无毒,今增)。 1113 《名医》曰∶一名别枝,一名别骑,一名鳖羁。生蓝田。二月、八月采。案∶陶弘景云 1114 ∶方家时有用处,今俗亦绝耳。 1115 1116 <目录>卷一\上经 1117 <篇名>屈草 1118 内容:味苦。主胸胁下痛,邪气,腹间寒热阴痹。久服,轻身、益气、耐老(《御览》作补益、 1119 能老)。生川泽(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 1120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 1121 案∶陶弘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 1122 1123 <目录>卷一\上经 1124 <篇名>淮木 1125 内容:味苦,平。主久咳上气,肠中虚羸,女子阴蚀、漏下赤白沃。一名百岁城中木。生山谷 1126 (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 1127 《吴普》曰∶淮木,神农、雷公∶无毒,生晋平阳河东平泽。治久咳上气,伤中羸虚, 1128 补中益气(《御览》)。 1129 《名医》曰∶一名炭木,生太山,采无时。 1130 案∶李当之云∶是樟树上寄生树,大衔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当之,非也;桐君云 1131 ∶生上洛,是木皮,状如浓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纵一横,今市人皆削乃以浓朴,而无正纵 1132 横理,不知此复是何物,莫测真假,何者为是也。 1133 上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考门芝当一升,升麻当白字;米谷部误入青襄;《 1134 唐本草》六种,姑活、屈草、淮木,皆当入此。 1135 1136 <目录>卷一\上经 1137 <篇名>牡桂 1138 内容: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1139 生山谷。 1140 《名医》曰∶生南海。 1141 案∶《说文》云∶桂,江南木,百药之长, 桂也。《南山经》云∶招摇之山多桂;郭 1142 璞云∶桂,叶似枇杷,长二尺余,广数寸,味辛,白花,丛生山峰,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1143 《尔雅》云∶ ,木桂。郭璞云∶今人呼桂皮浓者,为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一名肉桂 1144 ,一名桂枝,一名桂心。 1145 1146 <目录>卷一\上经 1147 <篇名>菌桂 1148 内容: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 1149 媚好常如童子。生山谷。 1150 《名医》曰∶生交址桂林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 1151 案∶《楚词》云∶杂申椒与菌桂兮;王逸云∶ 、桂,皆香木。《列仙传》云∶范蠡好 1152 服桂。 1153 1154 <目录>卷一\上经 1155 <篇名>松脂 1156 内容:味苦,温。主疽,恶创,头疡,白秃,疥瘙风气。五脏,除热。久服,轻身、不老、延 1157 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山谷。 1158 《名医》曰∶生太山。六月采。 1159 案∶《说文》云∶松木也,或作窠。《范子计然》云∶松脂,出陇西,松胶者,善。 1160 1161 <目录>卷一\上经 1162 <篇名>槐实 1163 内容: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创,妇人乳瘕,子藏急痛。生平 1164 泽。 1165 《名医》曰∶生河南。 1166 案∶《说文》云∶槐木也;《尔雅》云∶ ,槐,大叶而黑。郭璞云∶槐树叶大色黑者 1167 ,名为 。又守宫槐叶,昼聂宵炕。郭璞云∶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 1168 <篇名>枸杞 1169 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御览》作耐 1170 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杞,一名地辅。生平泽。 1171 《吴普》曰∶枸杞,一名枸己,一名羊乳(《御览》)。 1172 《名医》曰∶一名羊乳,一名却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及诸邱陵阪岸 1173 。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 1174 案∶《说文》云∶继,枸杞也。杞,枸杞也。《广雅》云∶地筋,枸杞也。《尔雅》云 1175 ∶杞,枸 。郭璞云∶今枸杞也。《毛诗》云∶集子苞杞。《传》云∶杞,枸 也。陆玑云 1176 ∶苦杞秋熟,正赤,服之,轻身、益气。《列仙传》云∶陆通食橐卢木实;《抱朴子·仙药 1177 篇》云∶象紫,一名托卢是也,或名仙人杖,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门精,或名却老,或名 1178 地骨,或名枸杞也。 1179 1180 <目录>卷一\上经 1181 <篇名>柏实 1182 内容: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 1183 不老,轻身、延年。生山谷。 1184 《名医》曰∶生太山,柏叶尤良,田四时各依方面采,阴干。 1185 案∶《说文》云∶柏,鞠也;《广雅》云∶栝,柏也;《尔雅》云∶柏, 熟。郭璞云 1186 《礼记》曰∶鬯日以 。《范子计然》云∶柏脂,出三辅。上,升价七千;中,三千一斗。 1187 1188 <篇名>茯苓 1189 内容: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御览》作疝气),忧恚,惊邪,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 1190 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一名茯菟(《御览》作茯神。案∶原 1191 本云∶其有抱根者,名茯神。作黑字)。生山谷。 1192 《吴普》曰∶茯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或生茂州大松根下,入地 1193 三丈一尺。二月七日采(《御览》)。 1194 《名医》曰∶其有抱根者,名茯神,生太山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1195 案∶《广雅》云∶茯神,茯苓也;《范子计然》云∶茯苓,出嵩高三辅。《列仙传》云 1196 ∶昌容采茯苓,饵而食之;《史记》褚先生云∶《传》曰∶下有伏灵,上有菟丝,所谓伏灵 1197 者,在菟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伏灵者,千岁松根也,食之不死,《淮南子·说林训》云 1198 ∶茯苓掘,菟丝死。旧作茯,非。 1199 1200 <目录>卷一\上经 1201 <篇名>榆皮 1202 内容: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轻身、不饥。其实尤良。一名零榆。 1203 生山谷。 1204 《名医》曰∶生 川,三月采皮,取白,曝干;八月采实。 1205 案∶《说文》云∶榆,白 榆也。《广雅》云∶柘榆,梗榆也。《尔雅》云∶榆,白 1206 。郭璞云∶ 榆,先生叶,却着荚,皮色白。又枢 ,郭璞云∶今云刺榆。《毛诗》云∶ 1207 东门之 ;《传》云∶ ,白榆也。又山有 ,《传》云∶枢, 也。陆玑云∶其针刺如柘 1208 ,其叶如榆,渝为茹,美滑如白榆之类,有十种,叶皆相似,皮及木理异矣。 1209 1210 <目录>卷一\上经 1211 <篇名>酸枣 1212 内容: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 1213 川泽。 1214 《名医》曰∶生河东,八月采实,阴干,四十日成。 1215 案∶《说文》云∶ ,酸枣也。《尔雅》云∶ ,酸枣。郭璞云∶味小实酢。孟子云∶养 1216 其棘。赵岐云∶ 棘,小棘,所谓酸枣是也。 1217 1218 <目录>卷一\上经 1219 <篇名>木 1220 内容: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创,一 1221 名檀桓。生山谷。 1222 《名医》曰∶生汉中及永昌。 1223 案∶《说文》云∶檗,黄木也, 木也。《司马相如赋》有 。张揖云∶檗木,可染者 1224 ,颜师古云∶ ,黄薜也。 1225 1226 <目录>卷一\上经 1227 <篇名>干漆 1228 内容:味辛,温,无毒。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 1229 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生川谷。 1230 《名医》曰∶生汉中,夏至后采,干之。 1231 案∶《说文》云∶ ,木汁,可以 物。象形。 如水滴而下,以漆为漆水字。《周礼 1232 》载师云∶漆林之征。郑元云∶故书漆林为 林。杜子春云∶当为漆林。 1233 1234 <目录>卷一\上经 1235 <篇名>五加皮 1236 内容:孕辛,温。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 ,小儿不能行,疸创阴蚀。一名豺漆。 1237 《名医》曰∶一名豺节,生汉中及冤句。五月、十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 1238 案∶《大观本草》引东华真人《煮石经》云∶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 1239 偃息正道,此乃五加皮。鲁定公母单服五加酒,以致不死。 1240 1241 <目录>卷一\上经 1242 <篇名>蔓荆实 1243 内容: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 1244 小荆实亦等。生山谷。 1245 《名医》曰∶生河间、南阳、冤句,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八月、九月采实, 1246 阴干。 1247 案∶《广雅》云∶牡荆,蔓荆也;《广志》云∶楚荆也。牡荆,蔓荆也。据牡、曼,声 1248 相近,故《本经》于蔓荆,不载所出州土,以其见牡荆也。今或别为二条,非。 1249 1250 <目录>卷一\上经 1251 <篇名>辛夷 1252 内容: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风,头脑痛,面 。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一 1253 名辛矧(《御览》作引),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川谷。 1254 《名医》曰∶九月采实,曝干。 1255 案∶《汉书·杨雄赋》云∶列新雉于林薄。师古云∶新雉,即辛夷耳,为树甚大,其木 1256 枝叶皆芳,一名新矧。《史记·司马相如传》∶杂以流夷。注《汉书音义》曰∶流夷,新 1257 夷也。陶弘景云∶小时气辛香,即《离骚》所呼辛夷者。陈藏笔器云∶初发如笔,北人呼为 1258 1259 1260 <目录>卷一\上经 1261 <篇名>桑上寄生 1262 内容:味苦,平。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目、 1263 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川谷。 1264 《名医》曰∶一名茑。生宏农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阴干。 1265 案∶《说文》云∶茑,寄生也。《诗》曰∶茑与女萝,或作KT 。《广雅》云∶宛童,寄 1266 生也。寄生KT 也又寄屏,寄生也。《中山经》云∶龙山上多寓木。郭璞云∶寄生也。《尔 1267 雅》云∶寓木宛童。郭璞云∶寄生树,一名茑。《毛诗》云∶茑与女萝。《传》云∶茑,寄生 1268 山也;陆 1269 1270 <目录>卷一\上经 1271 <篇名>杜仲 1272 内容:味辛,平。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 1273 轻身、耐老。一名思仙。生山谷。 1274 《吴普》曰∶杜仲,一名木绵,一名思仲(《御览》)。 1275 《名医》曰∶一名思肿,一名木绵。生上虞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六月、 1276 九月采皮。 1277 案∶《广雅》云∶杜仲,曼榆也。《博物志》云∶杜仲,皮中有丝,折之则见。 1278 1279 <目录>卷一\上经 1280 <篇名>女贞实 1281 内容:味苦,平。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生山谷。 1282 《名医》曰∶生武陵,立冬采。 1283 案∶《说文》云∶桢,刚木也。《东山经》云∶太山上多桢木。郭璞云∶女桢也,叶冬 1284 不凋。《毛诗》云∶南山有杞。陆玑云∶木杞,其树如樗(陈藏器作栗),一名狗骨,理白滑 1285 ,其子为木虻子,可合药,《司马相如赋》有女贞。师古曰∶女贞树,冬夏常青,未尝凋落 1286 ,苦有节操,故以名为焉。陈藏器云∶冬青也。 1287 1288 <目录>卷一\上经 1289 <篇名>木兰 1290 内容:味苦,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 、酒 ,恶风 疾,阴下痒湿。明耳目。 1291 一名林兰。生川谷。 1292 《名医》曰∶一名杜兰,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及太山。十二月采皮,阴干。 1293 案∶《广雅》云∶木栏,桂栏也。刘逵注《蜀都赋》云∶木兰,大树也,叶似长生,冬 1294 夏荣,常以冬花。其实如小柿,甘美。南人以为梅,其皮可食。颜师古注《汉书》云∶皮似 1295 椒而香,可作面膏药。 1296 1297 <目录>卷一\上经 1298 <篇名>蕤核 1299 内容:味甘,温,主心腹邪气,明目,目赤痛伤泪出。久服,轻身、益气、不饥。生川谷。 1300 《吴普》曰∶蕤核,一名 。神农、雷公∶甘,平,无毒。生池泽。八月采。补中,强 1301 志,明目,久服不饥(《御览》)。 1302 《名医》曰∶生函谷及巴西。 1303 案∶《说文》云∶ ,白 , 。《尔雅》云∶ ,白妥。郭璞云∶ ,小木,丛生有 1304 实如耳 ,紫赤可啖。《一切经音义》云∶本草作蕤,今 核是也。 1305 1306 <目录>卷一\上经 1307 <篇名>橘柚 1308 内容:味辛,温。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一名橘皮。生川谷(旧 1309 在果部,非)。 1310 《名医》曰∶生南山、江南。十月采。 1311 案∶《说文》云∶橘果,出江南,柚条也,似橙而酢。《尔雅》云∶柚条。郭璞云∶似 1312 橙实酢,生江南。禹贡云∶厥包,橘柚。伪孔云∶大曰橘,小曰柚。《列子·汤问篇》云∶ 1313 吴楚之国有木焉,其名为柚,碧树而冬生,实丹而味酸,食其皮汁,已愤厥之疾。《司马 1314 相如赋》有橘柚,张揖曰∶柚,即橙也,似橘而大,味酢皮浓。 1315 上木,上品二十种,旧一十九种。考果部,橘柚当入此。 1316 1317 <目录>卷一\上经 1318 <篇名>发 1319 内容:味苦,温。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仍自还神化。 1320 案∶《说文》云∶发根也, 也, 也,或作 。《毛诗》云∶不屑, 也,《笺 1321 》云∶ , 也。《仪礼》云∶主妇被锡,注云被锡,读为 ,古者或剔贱者、刑者之发 1322 ,以被妇人之 为饰,因名 焉。李当之云∶是童男发。据汉人说∶发 ,当是剃荆人发 1323 ,或童男发。《本经》不忍取人发用之,故用剃余也。方家至用天灵盖害及枯骨,卒不能治 1324 病。古人所无矣。 1325 上人,一种,旧同。 1326 1327 <目录>卷一\上经 1328 <篇名>龙骨 1329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魁,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 1330 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 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 1331 通神明、延年。生山谷。 1332 《吴普》曰∶龙骨,生晋地山谷阴大水所过处,是龙死骨也。青白者,善。十二月采, 1333 或无时。龙骨,畏干漆、蜀椒、理石。龙齿,神农、李氏∶大寒,治惊痫,久服,轻身(《 1334 御览》、《大观本》节文)。 1335 《名医》曰∶生晋地及太山、岩水岸上穴中死龙处,采无时。 1336 案∶《范子计然》云∶龙骨,生河东。 1337 1338 <目录>卷一\上经 1339 <篇名>麝香 1340 内容: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厌寐。 1341 生川谷。 1342 《名医》曰∶生中台及益州、雍州山中,春分取之。生者益良。 1343 案∶《说文》云∶麝,如小麋,脐有香,黑色獐也(《御览》引多三字)。《尔雅》云∶ 1344 麝父麇足。郭璞云∶脚似麇,有香。 1345 1346 <目录>卷一\上经 1347 <篇名>牛黄 1348 内容: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除邪逐鬼。生平泽。 1349 《吴普》曰∶牛黄,味苦,无毒。牛出入呻(《御览》作鸣吼)者,有之。夜有光(《御 1350 览》作夜视有光),走(《御览》有牛字)角中;牛死,入胆中,如鸡子黄(《后汉书》延笃 1351 1352 注)。 1353 《名医》曰∶生晋地。于牛得之,即阴干百日,使时躁,无令见日月光。 1354 1355 <目录>卷一\上经 1356 <篇名>熊脂 1357 内容:味甘,微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疡白秃,面 。久服, 1358 强志、不饥、轻身。生山谷。 1359 《名医》曰∶生雍州,十一月取。 1360 案∶《说文》云∶熊兽似豕,山居,冬蛰。 1361 1362 <目录>卷一\上经 1363 <篇名>白胶 1364 内容:味甘,平。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女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 1365 轻身、延年。一名鹿角胶。 1366 《名医》曰∶生云中,煮鹿角作之。 1367 案∶《说文》云∶胶,昵也,作之以皮。《考工记》云∶鹿胶青白,牛胶火赤。郑云∶ 1368 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 1369 1370 <目录>卷一\上经 1371 <篇名>阿胶 1372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 1373 服,轻身、益气,一名傅致胶。 1374 《名医》曰∶生平东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1375 案∶二胶,《本经》不着所出,疑《本经》但作胶,《名医》增白字、阿字,分为二条 1376 上兽,上品六种。旧同。 1377 1378 <目录>卷一\上经 1379 <篇名>丹雄鸡 1380 内容:味甘,微温。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杀毒,辟不祥。头∶ 1381 主杀鬼,东门上者尤良,肪∶主耳聋。肠∶主遗溺。 裹黄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 1382 伤寒寒热。黑雌鸡∶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翮羽∶主下血闭。鸡子∶主除热,火疮 1383 痫痉,可作虎魄神物。鸡白蠹∶肥脂。生平泽。 1384 《吴普》曰∶丹鸡卵,可作琥珀(《御览》)。 1385 《名医》曰∶生朝鲜。 1386 案∶《说文》云∶鸡,知时畜也。籀文作鸡。肪,肥也。肠,大小肠也。 ,鸟 ; 1387 ,鸟胃也。 ,粪也。羽茎也。翮羽,鸟长毛也。此作 ,省文。尿即 字古文,从,亦 1388 假音字也。 1389 1390 <目录>卷一\上经 1391 <篇名>雁肪 1392 内容:味甘,平。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久服,益气、不饥、轻身、耐老。一名 肪。 1393 生池泽。 1394 《吴普》曰∶雁肪,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御览》有 肪二字,当作一名 1395 肪)。杀诸石药毒(《御览》引云∶采无时)。 1396 《名医》曰∶生江南,取无时。 1397 案∶《说文》云∶雁,鹅也。 ,舒凫也。《广雅》云∶ 鹅,仓 雁也。凫 ,鸭也 1398 。《尔雅》云∶舒雁,鹅。郭璞云∶《礼记》曰∶出如舒雁,今江东呼 。又舒凫。 ,郭 1399 璞云∶鸭也。《方言》云∶雁自关而东,谓之 鹅;南楚之外,谓之鹅,或谓之仓 。据《 1400 说文》云∶别有雁,以为鸿雁字,鸭字,鸭,即雁之急音,此雁肪,即鹅、鸭脂也。当作 1401 雁字。《名医》不晓,别出 肪条,又出白鸭、鹅条,反疑此为鸿雁,何其谬也。陶、苏皆 1402 乱说之。 1403 上禽,上品二种,旧同。 1404 1405 <目录>卷一\上经 1406 <篇名>石蜜 1407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痉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 1408 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一名石饴。生山谷。 1409 《吴普》曰∶石蜜,神农、雷公∶甘,气平。生河源或河梁(《御览》又一引云∶生武 1410 都山谷)。 1411 《名医》曰∶生武都河源及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1412 案∶《说文》云∶蜜蜂。甘饴也。一曰螟子,或作蜜。《中山经》云∶平逢之山多沙石 1413 ,实惟蜂蜜之庐。郭璞云∶蜜,赤蜂名。《西京杂记》云∶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玉篇 1414 》云∶蝇螽,甘饴也。苏恭云∶当去石字。 1415 1416 <目录>卷一\上经 1417 <篇名>蜂子 1418 内容: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大黄蜂子∶ 1419 主心腹复满痛,轻身益气。土蜂子∶主痈肿。一名蜚零。生山谷。 1420 《名医》曰∶生武都。 1421 案∶《说文》云∶蜂,飞虫螫人者。古文省作螽。《广雅》云∶蠓 ,蜂也。又土蜂, 1422 也。《尔雅》云∶土蜂,郭璞云∶今江南大蜂。在地中作房者,为土蜂;啖其子,即 1423 马蜂,今荆巴间呼为 。又木蜂,郭璞云∶似土蜂而小,在树上作房,江东亦呼为木蜂,又 1424 食其子。《礼记·檀弓》云∶范,则冠。郑云∶范,蜂也。《方言》云∶蜂,燕赵之间,谓之 1425 ,其小者,谓之 ,或谓之蚴蜕;其大而蜜,谓之壶蜂。郭璞云∶今黑蜂,穿竹木作 1426 孔,亦有蜜者,或呼笛师。按∶蜂,名为范者,声相近,若《司马相如赋》以泛为枫。《左 1427 传》 即汛汛也。 1428 1429 <目录>卷一\上经 1430 <篇名>蜜蜡 1431 内容:味甘,微温。主下利脓血,补中,续绝伤金创。益气、不饥、耐老。生山谷。 1432 《名医》曰∶生武都蜜房木石间。 1433 案∶《西京杂记》云∶南越王献高帝蜜蜡二百枚。《玉篇》云∶蜡,蜜滓。陶弘景云∶ 1434 白蜡生于蜜中,故谓蜜蜡。《说文》无蜡字。张有云∶腊,别蜡,非。旧作蜡,今据改。 1435 1436 <目录>卷一\上经 1437 <篇名>牡蛎 1438 内容: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 1439 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 1440 《名医》曰∶一名牡蛤。生东海。采无时。 1441 案∶《说文》云∶虿,蚌属,似 ,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读苦赖。又云∶蜃属, 1442 有三,皆生于海。蛤蛎,千岁雀所化,秦谓之牡蛎。 1443 1444 <目录>卷一\上经 1445 <篇名>龟甲 1446 内容: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 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1447 久服,轻身、不饥。一名神屋。生池泽。 1448 《名医》曰∶生南海及湖水中。采无时。 1449 案∶《广雅》云∶介,龟也。高诱注《淮南》云∶龟壳,龟甲也。 1450 1451 <目录>卷一\上经 1452 <篇名>桑螵蛸 1453 内容:味咸,平。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一 1454 名蚀疣。生桑枝上。采,蒸之。 1455 《吴普》曰∶桑蛸条,一名(今本脱此二字)蚀疣,一名害焦,一名致。神农∶咸,无 1456 毒(《御览》)。 1457 《名医》曰∶螳螂子也。二月、三月采,火炙。 1458 案∶《说文》云∶蜱,蜱蛸也。或作蜱蛸。虫蛸,螳螂子。《广雅》云∶ ,乌,涕 1459 冒焦,螵蛸也。《尔雅》云∶不过螳 ,其子蜱蛸。郭璞云∶一名 焦,螳 卵也。《范子 1460 计然》云∶螵蛸,出三辅,上价三百。旧作螵,声相近,字之误也。《玉篇》云∶蜱,同螵 1461 1462 <目录>卷一\上经 1463 <篇名>海蛤 1464 内容: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一名魁蛤。 1465 《吴普》曰∶海蛤,神农∶甘,岐伯∶甘;扁鹊∶咸。大节头有文,文如磨齿,采无时 1466 《名医》曰∶生南海。 1467 案∶《说文》云∶蛤,蜃属。海蛤者,百岁燕所化;魁蛤,一名复累,老服翼所化。《 1468 尔雅》云∶魁陆。郭璞云∶《本草》云∶魁,状如海蛤,圆而浓朴,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 1469 。《周礼》鳖人供 。郑司农云∶ ,蛤也。杜子春云∶ , 也。《周书》王会云∶东越 1470 海蛤。孔晃云∶蛤,文蛤。按∶《名医》别出海蛤条,云一名魁陆,一名活东,非。 1471 1472 <目录>卷一\上经 1473 <篇名>文蛤 1474 内容:主恶疮,蚀(《御览》作除阴蚀)五痔(《御览》下有大孔出血。《大观》本作黑字)。 1475 《名医》曰∶生东海,表有文,采无时。 1476 蠡鱼(《初学记》引作鳢鱼) 味苦,寒。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一名 鱼。生 1477 1478 案∶《说文》云∶KT , 也。 ,KT 也。读若裤栊 。《广雅》云∶鲡,鲡 也。 1479 《尔雅》云∶鳢。郭璞注 也。《毛诗》云∶鲂鳢。《传》云∶鳢 也。据《说文》云∶鳢, 1480 也,与KT 不同。而毛苌、郭璞以鲷释鳢,与许不合。然《初学记》引此亦作鳢,盖二 1481 字音同,以致讹舛,不可得祥。《广雅》又作鲡,亦间 。又《广志》云∶豚鱼,一名 (《御 1482 衍义》曰∶蠡鱼,今人谓之黑鲤鱼,道家以为头有星为厌。据此诸说,若作鲤字,《说文》 1483 所云 ,《广志》以为江豚,《本草衍义》以为黑鲤鱼;若作鲤字,《说文》以为 ,《广雅》 1484 以为鳗鲡,陆玑以为鲍鱼,说各不同,难以详究。 1485 1486 <目录>卷一\上经 1487 <篇名>鲤鱼胆 1488 内容:味苦,寒。主目热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强悍、益志气志气。生池泽。 1489 《名医》曰∶生九江,采无时。 1490 案∶《说文》云∶鲤, 也; ,鲤也。《尔雅》云∶鲤 。舍人云∶鲤,一名 。郭 1491 璞注鲤云∶今赤鲤鱼。注 云∶大鱼似鲟。《毛诗》云∶ 鲔发发。《传》云∶ ,鲤也 1492 。据此,知郭璞别为二,非矣。《古今 1493 注》云∶兖州人呼赤鲤为赤骥,谓青鲤为青马,黑鲤为元驹,白鲤为白骐,黄鲤为黄雉。 1494 上虫、鱼。上品一十种,旧同。 1495 1496 <目录>卷一\上经 1497 <篇名>藕实茎 1498 内容: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1499 一名水芝丹。生池泽。 1500 《名医》曰∶一名莲。生汝南。八月采。 1501 案∶《说文》云∶藕,夫渠根;莲,夫渠之实也;茄,夫渠茎。《尔雅》云∶荷,芙 1502 渠。郭璞云∶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又其茎茄;其实莲。郭璞云∶莲,谓房也,又其根 1503 ,藕。 1504 1505 <目录>卷一\上经 1506 <篇名>大枣 1507 内容: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 1508 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1509 《吴普》曰∶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大观本草》引《吴氏本草》)。 1510 《名医》曰∶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生河东。 1511 案∶《说文》云∶枣,羊枣也。《尔雅》云∶遵羊枣。郭璞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 1512 俗呼之为羊矢枣。又洗大枣。郭璞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也,如鸡卵。 1513 1514 <目录>卷一\上经 1515 <篇名>葡萄 1516 内容: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 1517 不老、延年。可作酒。生山谷。 1518 《名医》曰∶生陇西五原敦煌。 1519 案∶《史纪·大宛列传》云∶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 1520 蓿、葡萄,肥饶也,或疑《本经》不合有葡萄,《名医》所增,当为黑字。然《周礼》场 1521 人云∶树之果 ,珍异之物。郑玄云∶珍异,葡萄、枇杷之属,则古中国本有此,大宛种类 1522 殊常,故汉特取来植之。旧作葡,据《史记》作蒲。 1523 1524 <目录>卷一\上经 1525 <篇名>蓬(覆盆子) 1526 内容:味酸,平。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一名 1527 复盆。生平泽。 1528 《吴普》曰∶ 盆,一名决盆(《御览》)。《甄氏本草》曰∶复盆子,一名马 ,一名 1529 陆荆(同上)。 1530 《名医》曰∶一名陵 ,一名阴药。生荆山及冤句。 1531 案∶《说文》云∶ ,木也; ,缺盆也。《广雅》云∶ 盆,陆英,莓也。《尔雅》 1532 云∶ , 盆。郭璞云∶复盆也,实似莓而小,亦可食。《毛诗》云∶葛苗苗之。陆玑云∶ 1533 一名巨瓜,似燕 ,亦连蔓,叶似艾,白色,其子赤,可食。《列仙传》云∶昌容食蓬 根 1534 。李当之云∶即是人所食莓。陶弘景云∶蓬 ,是根名;复盆,是实名。 1535 1536 <目录>卷一\上经 1537 <篇名>鸡头实 1538 内容:味苦,平。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 1539 身、不饥、耐老、神仙。一名雁啄实。生池泽。 1540 《名医》曰∶一名芡,生雷泽。八月采。 1541 案∶《说文》云∶芡,鸡头也。《广雅》云∶ 芡,鸡头也。《周礼》笾人∶加笾之实 1542 ,芡。郑元云∶芡,鸡头也。《方言》云∶ 芡,鸡头也,北燕谓之 ;青徐淮泗之间谓之 1543 芡;南楚江湘之间谓之鸡头,或谓之雁头,或谓之乌头。《淮南子·说山训》云∶鸡头,已 1544 。高诱云∶水中芡,幽州谓之雁头。《古今注》云∶叶似荷而大,叶上蹙绉如沸,实有芒 1545 刺,其中有米,可以度饥,即今茑子也。 1546 上果,上品五种。旧六种,今以橘、柚入木。 1547 1548 <目录>卷一\上经 1549 <篇名>胡麻 1550 内容: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御览》作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 1551 身、不老。一名巨胜。叶,名青 。生川泽。 1552 《吴普》曰∶胡麻,一名方金。神农、雷公∶甘,无毒。一名狗虱,立秋采。 1553 《名医》曰∶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生上党。 1554 案∶《广雅》云∶狗虱,巨胜,藤 ,胡麻也。《孝经·援神契》云∶ 胜延年。宋均 1555 云∶世以 胜为苟杞子。陶弘景云∶本生大宛,故曰胡麻。按∶《本经》已有此,陶说非也 1556 。且与麻贲并列,胡之言大,或以叶大于麻。故名之。 1557 1558 <目录>卷一\上经 1559 <篇名>麻贲(火麻仁) 1560 内容:味辛,平。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 1561 轻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神仙。生川谷。 1562 《吴普》曰∶麻子中仁,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不欲牡蛎、白薇。先藏 1563 地中者,食,杀人。麻蓝,一名麻贲,一名青欲,一名青葛。神农∶辛;岐伯∶有毒;雷公 1564 ∶甘。畏牡蛎、白薇。叶上有毒,食之杀人。麻勃,一名花。雷公∶辛,无毒。畏牡蛎(《 1565 御览》)。 1566 《名医》曰∶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采,良。子,九月采。生太山。 1567 案∶《说文》云∶麻与秫同,人所治在屋下, 麻也, 实也,或作 ,荸,麻母也 1568 。,KT 也,以贲为杂 香草。《尔雅》云∶ , 实, 麻。孙炎云∶ ,麻子也。郭 1569 璞云∶别二名。又KT ,麻母,郭璞云∶苴,麻盛子者。《周礼》笾朝事之笾,其实 。郑 1570 云∶ , 实也。郑司农云∶麻实曰 。《淮南子·齐俗训》云∶胡人见 ,不知其可以为 1571 布。高诱云∶ ,麻实也。据此则弘景以为牡麻无实,非也。《唐本》以为麻实,是。 1572 上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今以青 入草。 1573 1574 <目录>卷一\上经 1575 <篇名>冬葵子 1576 内容: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 1577 《名医》曰∶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 1578 案∶《说文》云∶KT ,古文终,葵菜也。《广雅》云∶ ,葵也。考KT 与终形相近, 1579 当即《尔雅》 葵。《尔雅》云∶ 葵,繁露。郭璞云∶承露也,大茎小叶,花紫黄色。《 1580 本草图经》云∶吴人呼为繁露,俗呼胡燕支,子可妇人涂面及作口脂。按∶《名医》别有落 1581 葵条,一名繁露,亦非也。陶弘景以为终冬至春作子,谓之冬葵,不经甚矣。 1582 1583 <目录>卷一\上经 1584 <篇名>苋实 1585 内容: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一 1586 名马苋。 1587 《名医》曰∶一名莫实。生淮阳及田中,叶如蓝。十一月采。 1588 案∶《说文》云∶苋,苋菜也。《尔雅》云∶蒉,赤苋。郭璞云∶今苋叶之赤茎者。李 1589 当之云∶苋实,当是今白苋。《唐本注》云∶赤苋,一名 ,今名莫实,字误。 1590 1591 <目录>卷一\上经 1592 <篇名>瓜蒂 1593 内容: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 1594 皆吐下之。生平泽。 1595 《名医》曰∶生蒿高。七月七日采,阴干。 1596 案∶《说文》云∶瓜, 也,象形;蒂,瓜当也。《广雅》云∶水芝,瓜也。陶弘景云∶ 1597 甜瓜蒂也。 1598 1599 <目录>卷一\上经 1600 <篇名>瓜子 1601 内容:味甘,平。主令人阅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一名水芝(《御览》 1602 作土芝)。生平泽。 1603 《吴普》曰∶瓜子,一名瓣。七月七日采,可作面脂(《御览》)。 1604 《名医》曰∶一名白瓜子。生蒿高。冬瓜仁也,八月采。 1605 案∶《说文》云∶瓣,瓜中实。《广雅》云∶冬瓜 也,其子谓之瓤。陶弘景云∶白, 1606 当为甘,旧有白字。据《名医》云∶列中白瓜子,则本名当无。 1607 1608 <目录>卷一\上经 1609 <篇名>苦菜 1610 内容:味苦,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一名 1611 荼草,一名选。生川谷。 1612 《名医》曰∶一名游冬。生益州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1613 案∶《说文》云∶荼,苦菜也。《广雅》云∶游冬,苦菜也。《尔雅》云∶荼,苦菜; 1614 又,苦荼。郭璞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今呼早莱者为荼,晚取者为茗, 1615 一名 ,蜀人名之苦菜。陶弘景云∶此即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 1616 兼其止。生益州。《唐本》注驳之,非矣。选与 ,音相近。 1617 上菜,上品五种。旧同。 1618 1619 <目录>卷二 1620 <篇名>中经 1621 内容: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羸者,本中经 1622 雄黄、石流黄、雌黄、水银、石膏、磁石、凝水石、阳起石、孔公孽、殷孽、铁精、理 1623 石、长石、肤青 (上玉、石,中品十四种。旧十六种) 干姜 耳实 葛根 栝蒌根 苦 1624 参当归 麻黄 通草 芍药 蠡实 瞿麦 元参 秦艽 百合 知母 贝母 白芷 淫 1625 羊藿 黄芩 狗脊 石龙芮 茅根 紫菀 紫草 败酱 白藓 酸酱 紫参 本 石苇 1626 萆 白薇 水萍 王瓜 地榆 海藻 泽兰 防己 款冬花 牡丹 马先蒿 积雪草 女 1627 菀王孙 蜀羊泉 爵床 假苏 翘根(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 桑根白皮 竹 1628 叶吴茱萸 栀子 芜萸 枳实 浓朴 秦皮 秦菽 山茱萸 紫薇 猪苓 白棘 龙眼 1629 松萝 卫矛 合欢 (上木,中品一十七种。旧同) 马茎 鹿茸 牛角腮 羊角 牡狗阴 1630 茎羚羊角 犀角 (上兽,中品七种。旧同) 燕尿 天鼠尿 (上禽,中品二种。旧三 1631 种) 猥 1632 皮露蜂房 鳖甲 蟹 作蝉 蛴螬 乌贼鱼骨 白僵蚕 蛇鱼甲 椿鸡 活蝓 石龙子 1633 木虻 蜚虻 蜚廉 虫 伏翼(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旧十六种) 梅实(上果,中 1634 1635 一种。旧同) 大豆黄卷 赤小豆 粟米 黍米(上米、谷,中品三种。旧二种) 蓼实 葱 1636 实薤 水苏(上菜,中品三种,旧同) 1637 1638 <目录>卷二\中经 1639 <篇名>雄黄 1640 内容:味苦,平、寒。主寒热,鼠 恶创,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 1641 炼食之,轻身、神仙。一名黄食石。生山谷。 1642 《吴普》曰∶雄黄,神农∶苦。山阴有丹雄黄,生山之阳,故曰雄,是丹之雄, 1643 所以名雄黄也。 1644 《名医》曰∶生武都敦煌之阳。采无时。 1645 案∶《西山经》云∶高山其下多雄黄。郭璞云∶晋太兴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 1646 数千斤雄黄。《抱朴子·仙药篇》云∶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赤如鸡冠, 1647 光明晔晔,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雄黄,色无赤光者,不任以作仙药,可以合理病药耳。 1648 1649 <目录>卷二\中经 1650 <篇名>石流黄 1651 内容:(流,旧作硫。《御览》引作流,是) 1652 味酸,温。主妇人阴蚀,痈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御览》引 1653 云∶石流 1654 《吴普》曰∶硫黄,一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 1655 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潘,即矾古字),烧令有紫焰 1656 者, 1657 八月、九月采,治妇 1658 《名医》曰∶生东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1659 案∶《范子计然》∶石流黄,出汉中。又云∶刘冯饵石流黄而更少。刘逵注《吴都赋 1660 》云∶流黄,土精也。 1661 1662 <目录>卷二\中经 1663 <篇名>雌黄 1664 内容:味辛,平。主恶创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炼之。久服,轻身、增年、 1665 不老。生山谷。 1666 吴普曰∶磁石,一名磁君。 1667 《名医》曰∶生武都,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雌黄。采无时。 1668 1669 <目录>卷二\中经 1670 <篇名>水银 1671 内容:味辛,寒。主疥 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银、铜、锡毒。熔化 1672 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之死。生平土。 1673 《名医》曰∶一名汞。生符陵,出于丹砂。 1674 案∶《说文》云∶ ,丹沙所作为水银也。《广雅》云∶水银谓之汞。《淮南子·地形 1675 训》云∶白 ,九百岁,生白 ;白 ,九百岁,生白金。高诱云∶白 ,水银也。 1676 1677 <目录>卷二\中经 1678 <篇名>石膏 1679 内容: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 1680 乳,金创。生山谷。 1681 《名医》曰∶一名细石。生齐山及齐卢山、鲁蒙山。采无时。 1682 1683 <目录>卷二\中经 1684 <篇名>磁石 1685 内容: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一名元 1686 石,生山谷。 1687 《吴普》曰∶磁石,一名磁君。 1688 《名医》曰∶一名处石。生太山及慈山山阴;有铁处,则生其阳。采无时。 1689 案∶《北山经》云∶灌题之山,其中多磁石。郭璞云∶可以取铁。《管子·地数篇》云∶ 1690 山上有磁石者,下必有铜。《吕氏春秋·精通篇》云∶磁石召铁。《淮南子·训》云∶磁石能 1691 引铁。只作慈,旧作磁,非。《名医》别出元石条,亦非。 1692 1693 <目录>卷二\中经 1694 <篇名>凝水石 1695 内容:味辛,寒。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久服,不饥。一名 1696 白水石。生山谷。 1697 《吴普》曰∶神农∶辛;岐伯、医和、扁鹊∶甘,无毒;李氏∶大寒。或生邯郸。采 1698 无时。如云母色(《御览》引云∶一名寒水石)。 1699 《名医》曰∶一名寒水石,一名凌水石,盐之精也。生常案及凝山,又中水县邯郸。 1700 《范子计然》云∶水石,出河东。色泽者,善。 1701 1702 <目录>卷二\中经 1703 <篇名>阳起石 1704 内容:味咸,微温。主崩中漏下,破子藏中血,症瘕结气,寒热腹痛,无子,阴痿不起(《御 1705 览》引作阴阳不合),补不足(《御览》引有句挛二字)。一名白石。生山谷。 1706 《吴普》曰∶阳起石,神农、扁鹊∶酸,无毒;桐君、雷公、岐后∶咸,无毒;李氏∶ 1707 小寒,或生太山(《御览》引云∶或阳起云。采无时)。 1708 《名医》曰∶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云母根也,生齐山及琅邪,或云山、阳起山、采 1709 无时。 1710 1711 <目录>卷二\中经 1712 <篇名>孔公孽 1713 内容:味辛,温。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创,疽 琅邪,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 1714 一名通石。《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1715 《吴普》曰∶孔公孽,神农∶辛;岐伯∶咸;扁鹊∶酸,无毒。色青黄。 1716 《名医》曰∶一名通石,殷孽根也。青黄色。生梁山。 1717 1718 <目录>卷二\中经 1719 <篇名>殷孽 1720 内容:味辛,温。主烂伤瘀血,泄利寒热,鼠寒 ,症瘕结气。一名姜石。生山谷(按∶此当 1721 与孔公孽为一条)。 1722 《名医》曰∶钟乳根也。生越国,又梁山及南海,采无时。 1723 1724 <目录>卷二\中经 1725 <篇名>铁精 1726 内容:平,主明目,化铜。铁落∶味辛,平。主风热恶创,疡疽创痂,疥气在皮肤中。铁∶主 1727 坚肌耐痛。生平泽(旧为三条,今并)。 1728 《名医》曰∶铁精,一名铁液。可以染色。生牧羊及 城或析城。采无时。 1729 案∶《说文》云∶铁,黑金也,或省作铁,古文作 。 1730 1731 <目录>卷二\中经 1732 <篇名>理石 1733 内容:味辛,寒。主身热,利胃解烦,益精明目,破积聚,去三虫。一名石立制石。生山谷。 1734 《名医》曰∶一名饥石,如石膏,顺理而细。生汉中及卢山。采无时。 1735 1736 <目录>卷二\中经 1737 <篇名>长石 1738 内容:味辛,寒。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下三虫,杀蛊毒。久 1739 服,不饥。一名方石。生山谷。 1740 《吴普》曰∶长石,一名方石,一名直石。生长子山谷。如马齿,润泽,玉色长 1741 鲜。服之,不饥(《御览》)。 1742 《名医》曰∶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山及 1743 太山临淄,采无时。 1744 1745 <目录>卷二\中经 1746 <篇名>肤青 1747 内容:味辛,平。主蛊毒及蛇、菜、肉诸毒,恶创。生川谷。 1748 《名医》曰∶一名推青,一名推石,生益州。 1749 案∶陶弘景云∶俗方及《仙经》,并无用此者,亦相与不复识。 1750 上玉石,中品一十四种。旧十六种。考铁落、铁,宜与铁精为一。 1751 1752 <目录>卷二\中经 1753 <篇名>干姜 1754 内容: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利。生者,尤良。 1755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1756 《名医》曰∶生楗为及荆、扬州。九月采。 1757 案∶《说文》云∶姜,御湿之菜也。《广雅》云∶ ,廉姜也。《吕氏春秋·本味篇》 1758 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 1759 注∶阳朴,地名,在蜀郡。司马相如《上林赋》,有茈姜云 1760 1761 <目录>卷二\中经 1762 <篇名>耳实 1763 内容:味甘,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 1764 志轻身。一名胡 ,一名地葵。生 1765 《名医》曰∶一名 ,一名常思,生安陆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1766 案∶《说文》云∶ ,卷耳也;苓,卷耳也。《广雅》云∶苓耳, ,常 ,胡 , 1767 耳也。《尔雅》云∶苍耳,苓耳。郭璞云∶江东呼为常 ,形似鼠耳,丛生如盘。《毛诗》 1768 云∶采采卷耳。《传》云∶卷耳,苓耳也。陆玑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花,细茎蔓生 1769 。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 ,今或谓之耳 草。郑康成谓是白胡荽 1770 ,幽州人谓之爵耳。《淮南子·览冥训》云∶位贱尚 。高诱云∶ 者, 耳,菜名也。幽 1771 冀谓之檀菜,雒下谓之胡 。 1772 1773 <目录>卷二\中经 1774 <篇名>葛根 1775 内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1776 一名鸡齐根。生种谷。 1777 《吴普》曰∶葛根,神农∶甘。生太山(《御览》)。 1778 《名医》曰∶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五月采根,曝干。 1779 1780 <目录>卷二\中经 1781 <篇名>栝蒌根 1782 内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生川谷及山阴。 1783 《吴普》曰∶栝蒌,一名泽巨,一名泽姑(《御览》)。 1784 《名医》曰∶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1785 三十日成。生宏农。 1786 案∶《说文》云∶ , 蒌,果也。《广雅》云∶王白, 也(当为王 )。《尔雅》 1787 云∶果裸之实,栝蒌。郭璞云∶今齐人呼之为天瓜。《毛诗》云∶果裸之实,亦施于宇。《 1788 传》云∶果裸,栝蒌也。《吕氏春秋》云∶王善生。高诱云∶善,或作瓜, 也。案∶《 1789 吕氏春秋》善字,乃 之误。 1790 1791 <目录>卷二\中经 1792 <篇名>苦参 1793 内容: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1794 一名水槐,一名苦识。生山谷及田野。 1795 《名医》曰∶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一名白茎,一名虎麻,一名芩茎,一名 1796 禄曰,一名陵郎。生汝南。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1797 1798 <目录>卷二\中经 1799 <篇名>当归 1800 内容: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 1801 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1802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 1803 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1804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1805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尔雅》云∶薜,山靳。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 1806 薜,白靳,郭璞云∶即上山靳。 1807 《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1808 1809 <目录>卷二\中经 1810 <篇名>麻黄 1811 内容: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 1812 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1813 《吴普》曰∶麻黄,一名卑相,一名卑坚。神农、雷公∶苦,无毒;扁鹊∶酸,无毒; 1814 李氏∶平。或生河东。四月、立秋采(《御览》)。 1815 《名医》曰∶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1816 案∶《广雅》云∶龙沙,麻黄也。麻黄茎,狗骨也。《范子计然》云∶麻黄,出汉中三 1817 辅。 1818 1819 <目录>卷二\中经 1820 <篇名>通草 1821 内容:(《御览》作草) 1822 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一名附支。生 1823 山谷。 1824 《吴普》曰∶通草,一名丁翁,一名附支。神农、黄帝∶辛;雷公∶苦。生石城山谷, 1825 叶菁蔓延。止汗,自正月采(《御览》)。 1826 《名医》曰∶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1827 案∶《广雅》云∶附支, 草也。《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 1828 ,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尔雅》云 1829 ∶离南,活 。郭璞注同。又倚商,活脱。郭璞云∶即离南也。《范子计然》云∶ 草,出 1830 三辅。 1831 1832 <目录>卷二\中经 1833 <篇名>芍药 1834 内容: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艺文 1835 类聚》引云∶一名白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及 1836 《吴普》曰∶芍药,神农∶苦;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 1837 ∶酸。一名甘积,一名解仓,一名诞,一名余容,一名白术。三月三日采(《御览》)。 1838 《名医》曰∶一名白术,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食,一名铤。生中岳。二 1839 月、八月采根,曝干。 1840 案∶《广雅》云∶挛夷,芍药也;白术,牡丹也。《北山经》云∶绣山,其草多芍药。 1841 郭璞云∶芍药,一名辛夷,亦香草属。《毛诗》云∶赠之以芍药。《传》云∶芍药,香草。《范 1842 子计然》云∶芍药,出三辅。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三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有 1843 花,大则色深,俗呼为牡丹,非 1844 1845 <目录>卷二\中经 1846 <篇名>蠡实 1847 内容:味甘,平。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轻身。花、叶∶ 1848 去白虫。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豕首。生川谷。 1849 《吴普》曰∶蠡实,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剧荔华(《御览》), 1850 一名泽蓝,一名豕首。神农、黄帝∶甘,辛,无毒。生宛句。五月采(同上)。 1851 《名医》曰∶一名荔实。生河东。五月采实,阴干。 1852 案∶《说文》云,荔,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广雅》云∶马KT ,荔也。《月令 1853 》云∶仲冬之月,荔挺出。郑云∶荔挺,马薤也。高诱注《淮南子》云∶荔马,荔草也。《通 1854 俗文》云∶一名马兰。颜之推云∶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多,种于阶庭,但呼为早蒲, 1855 故不识马薤。 1856 1857 <目录>卷二\中经 1858 <篇名>瞿麦 1859 内容: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1860 一名巨句麦。生川谷。 1861 《名医》曰∶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大山。立秋采实,阴干。 1862 案∶《说文》云∶蘧,蘧麦也。菊、大菊,蘧麦。《广雅》云∶茈威、陵苕,蘧麦也。 1863 《尔雅》云∶大菊,蘧麦。郭璞云∶一名麦句姜,即瞿麦。陶弘景云∶子颇似麦,故名瞿麦 1864 1865 <目录>卷二\中经 1866 <篇名>元参 1867 内容: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 1868 《吴普》曰∶元参,一名鬼藏,一名正马,一名重台,一名鹿腹,一名端,一名元台, 1869 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或生冤朐山阳。二月生 1870 叶如梅毛,四四相植似芍药,黑茎方高四、五尺,花赤,生枝间,四月,实黑(《御览》)。 1871 、四月采根,曝干。 1872 案∶《广雅》云∶鹿肠,元参也。《范子计然》云∶元参,出三辅。青色者,善。 1873 1874 <目录>卷二\中经 1875 <篇名>秦艽 1876 内容:味苦,平。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生山谷。 1877 《名医》曰∶生飞乌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1878 案∶《说文》云∶KT ,草之相 者,《玉篇》作KT ,居包切,云秦艽,药艽同。萧 1879 1880 1881 <目录>卷二\中经 1882 <篇名>百合 1883 内容:味甘,平。主邪气腹张,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生川谷。 1884 《吴普》曰∶百合,一名重迈,一名中庭。生冠朐及荆山(《艺文类聚》引云∶一名 1885 重匡)。 1886 《名医》曰∶一名重箱,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二月、八月采根 1887 ,曝干。 1888 案∶《玉篇》云∶蹯,百合蒜也。 1889 1890 <目录>卷二\中经 1891 <篇名>知母 1892 内容: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 母,一名连 1893 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 母。生川谷。 1894 《吴普》曰∶知母,神农、桐君∶无毒。补不足,益气(《御览》引云∶一名提母)。 1895 《名医》曰∶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儿草,一名鹿列,一名韭蓬,一名儿踵 1896 草,一名东根,一名水须,一名沈燔,一名薅。生河内。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1897 案∶《说文》云∶ , 母也。 ,苋藩也,或从爻作薅。《广雅》云∶ 母、儿踵, 1898 东根也。《尔雅》云∶薅, 藩。郭璞云∶生山上。叶如韭,一曰 母。《范子计然》云 1899 ∶母,出三辅,黄白者,善。《玉篇》作 母。 1900 1901 <目录>卷二\中经 1902 <篇名>贝母 1903 内容: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一名空草。 1904 《名医》曰∶一名药实,一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 字)草,一名勤母。生晋地。 1905 十月采根,曝干。 1906 案∶《说文》云∶ ,贝母也。《广雅》云∶贝父,药实也。《尔雅》云∶ ,贝母。 1907 郭璞云∶根如小贝,圆而白花,叶似韭。《毛诗》云∶言采其虻。《传》云∶虻,贝母也。 1908 陆玑云∶其叶如栝蒌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也。 1909 1910 <目录>卷二\中经 1911 <篇名>白芷 1912 内容: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 1913 面脂。一名芳香。生川谷。 1914 《吴普》曰∶白芷,一名 ,一名苻离,一名泽芬,一名 (《御览》)。 1915 《名医》曰∶一名白芷,一名 ,一名莞,一名苻离,一名泽芬。叶,一名 麻,可作 1916 浴汤。生河东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1917 案∶《说文》云,芷, 也; ,楚谓之篱,晋谓之 ,齐谓之芷。《广雅》云∶白芷 1918 ,其叶谓之药。《西山经》云∶号山,其草多药 。郭璞云∶药,白芷别名; ,香草也。 1919 《淮南子·修务训》云∶身苦秋药被风。高诱云∶药,白芷,香草也。王逸注《楚词》云∶ 1920 药,白芷。按∶《名医》一名莞云云,似即《尔雅》莞,苻离,其上鬲。而《说文》别有 1921 ,夫离也。 ,夫蓠上也。是非一草。舍人云∶白蒲,一名苻离,楚谓之莞,岂蒲与芷相似 1922 ,而《名医》误合为一乎。或《说文》云∶楚谓之蓠,即夫篱也,未可得详。旧作芷,非。 1923 1924 <目录>卷二\中经 1925 <篇名>淫羊藿 1926 内容:味辛,寒。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一名刚前。生山谷。 1927 《吴普》曰∶淫羊藿,神农、雷公∶辛;李氏∶小寒。坚骨(《御览》)。 1928 《名医》曰∶生上山郡阳山。 1929 1930 <目录>卷二\中经 1931 <篇名>黄芩 1932 内容:味苦,平。主诸热黄胆,肠 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 1933 谷。 1934 《吴普》曰∶黄芩,一名黄文,一名妒妇,一名虹胜,一名红芩,一名印头,一 1935 名内虚,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小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 1936 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御 1937 览》) 1938 《名医》曰∶一名空肠,一名内虚,一名黄文,一名红芩,一名妒妇。生秭归及 1939 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1940 案∶《说文》云∶ ,黄 也。《广雅》云∶ 1941 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 1942 善。 1943 1944 <目录>卷二\中经 1945 <篇名>狗脊 1946 内容:味苦,平。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一 1947 《吴普》曰∶狗脊,一名狗青,一名赤节。神农,桐君、黄帝、岐伯、雷公 1948 、扁鹊∶甘,无毒;李氏∶小温。如萆 ,茎节如竹,有刺,叶圆赤,根黄白,亦如竹根, 1949 毛有刺。《岐伯经》云∶茎 1950 《名医》曰∶一名强膂,一名扶盖,一名扶筋,生常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1951 案∶《广雅》云∶菝 ,狗脊也。《玉篇》云∶菝 ,狗脊根也。《名医》别出菝 条, 1952 非。 1953 1954 <目录>卷二\中经 1955 <篇名>石龙芮 1956 内容:味苦,平。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一名 1957 鲁果能(《御览》作食果),一名地椹。生川泽石边。 1958 《吴普》曰∶龙芮,一名姜苔,一名天豆。神农∶苦,平;岐伯∶酸;扁鹊、李氏∶大 1959 寒;雷公∶咸,无毒。五月五日采(《御览》)。 1960 《名医》曰∶一名石能,一名彭根,一名天豆。生太山,五月五日采子,二月、 1961 八月采皮,阴干。 1962 案∶《范子计然》云∶石龙芮,出三辅。色黄者,善。 1963 1964 <目录>卷二\中经 1965 <篇名>茅根 1966 内容:味甘,寒。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其苗,主下水。一 1967 名兰根,一名茹根。生山谷、田野。 1968 《名医》曰∶一名地管,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六月采根。 1969 案∶《说文》云∶茅,菅也;菅,茅也。《广雅》云∶菅,茅也。《尔雅》云∶白华, 1970 野菅。郭璞云∶菅,茅属。《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传》云∶白华,野菅也,已沤, 1971 为菅。 1972 1973 <目录>卷二\中经 1974 <篇名>紫菀 1975 内容:味苦,温。主咳逆上气,胸中 1976 《吴普》曰∶紫菀,一名青苑(《御览》)。 1977 《名医》曰∶一名紫茜,一名青苑。生房陵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1978 案∶《说文》云∶菀,茈菀,出汉中房陵。陶弘景云∶白者,名白菀。《唐本》 1979 注云∶白菀,即女菀也。 1980 1981 <目录>卷二\中经 1982 <篇名>紫草 1983 内容:味苦,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一名紫丹,一名紫芙(《御 1984 览》引云∶一名地血。《大观本》无文)。生川谷。 1985 《吴普》曰∶紫草节赤。二月花。(《御览》)。 1986 《名医》曰∶生砀山及楚地。三月采根,阴干。 1987 案∶《说文》云∶茈,草也;藐,茈草也, 草也,可以染留黄。《广雅》云∶茈 ,茈 1988 草也。《山海经》云∶劳山多 1989 茈草。郭璞云∶一名紫 ,中染紫也。《尔雅》云∶藐,茈草。郭璞云∶可以染紫。 1990 1991 <目录>卷二\中经 1992 <篇名>败酱 1993 内容: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瘙,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1994 《名医》曰∶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1995 案∶《范子计然》云∶败酱,出三辅。陶弘景云∶气如败酱,故以为名。 1996 1997 <目录>卷二\中经 1998 <篇名>白藓 1999 内容:味苦,寒。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 2000 行步。生川谷。 2001 《名医》曰∶生上谷及冤句。四月、五月采根,阴干。 2002 案∶陶弘景云∶俗呼为白羊藓,气息正似羊膻,或名白膻。 2003 2004 <目录>卷二\中经 2005 <篇名>酸酱 2006 内容:味酸,平。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一名醋酱。生川泽。 2007 《吴普》曰∶酸酱,一名酢酱(《御览》)。 2008 《名医》曰∶生荆楚及人家田园中。五月采,阴干。 2009 案∶《尔雅》云∶ ,寒酱。郭璞云∶今酸酱草,江东呼曰苦 。 2010 2011 <目录>卷二\中经 2012 <篇名>紫参 2013 内容: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 2014 《吴普》曰∶伏蒙,一名紫参,一名泉戎,一名音腹,一名伏菟,一名重伤。神 2015 农、黄帝∶苦;李氏∶大寒。生河西山谷或宛句商山。圆聚生,根黄赤月文,皮黑中紫,五 2016 月花 2017 《名医》曰∶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冤句。三月采根,火炙 2018 案∶《范子计然》云∶紫参,出三辅。赤青色者,善。 2019 2020 <目录>卷二\中经 2021 <篇名>本 2022 内容:味辛,温。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一名鬼 2023 卿,一名地新。生山谷。 2024 《名医》曰∶一名微茎,生崇山,正月、二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 2025 案∶《广雅》云∶山芷,蔚香, 本也。《管子·地员篇》云∶五臭畴生 本。《荀子 2026 ·大略篇》云∶兰芷 本,渐于蜜醴,一佩易之。樊光注《尔雅》云∶ 本,一名蘼芜,根 2027 名靳芷。旧作 ,非。 2028 2029 <目录>卷二\中经 2030 <篇名>石苇 2031 内容:味苦,平。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一名石 。生山谷石上。 2032 《名医》曰∶一名石皮,生华阴山谷。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 2033 2034 <目录>卷二\中经 2035 <篇名>萆 2036 内容:味苦,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创不瘳,热气。生山谷。 2037 《名医》曰∶一名赤节。生真定。八月采根,曝干。 2038 案∶《博物志》云∶菝 ,与萆 相乱。 2039 2040 <目录>卷二\中经 2041 <篇名>白薇 2042 内容: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 ,温疟洗洗,发 2043 作有时。生川谷。 2044 《名医》曰∶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生平原。三月三日 2045 采根,阴干。 2046 2047 <目录>卷二\中经 2048 <篇名>水萍 2049 内容:味辛,寒。主暴热身痒(《艺文类聚》《初学记》痒,此是),下水气,胜酒,长须发(《艺 2050 文类聚》作乌发),消渴。久服,轻身。一名水华(《艺文类聚》引云∶一名水廉)。生池泽。 2051 《吴普》曰∶水萍,一名水廉。生泽水上。叶员小,一茎一叶,根入水。五月花白,三 2052 月采,晒干(《御览》)。 2053 《名医》曰∶一始水白,一名水苏。生雷泽。三月采,曝干。 2054 案∶《说文》云∶苹, 也,无根,浮水而生者。萍,苹也。KT ,大萍也。《广雅》 2055 云∶ 2056 KT,萍也。《夏小正》云∶七月湟潦生苹。《尔雅》云∶萍, 。郭璞云∶水中浮萍,江 2057 东谓之KT 。又其大者, 。《毛诗》云∶于以采 。《传》云∶ ,大萍也。《范子计然》 2058 曰∶水萍,出三辅。色青者,善。《淮南子·原道训》云∶萍树根于水。高诱云∶萍,大 2059 也。 2060 2061 <目录>卷二\中经 2062 <篇名>王瓜 2063 内容:味苦,寒。主消渴内痹瘀血,月闭,寒热,酸疼,益气,俞聋。一名土瓜。生平泽。 2064 《名医》曰∶生鲁地田野及人家坦墙间。三月采根,阴干。 2065 案∶《说文》云∶ ,王 也。《广雅》云∶葵茹、瓜 ,王瓜也。《夏小正》云∶四月 2066 2067 郭璞云∶钩, 也,一名王瓜,实如 瓜,正赤,味苦。《月令》∶王瓜生。郑元云∶《月 2068 令》云王 生。孔颖达云∶疑王 ,则王瓜也。《管子·地员篇》剽土之次曰五沙,其种大 2069 细 ,白茎青秀以蔓。《本草图经》云∶大 ,即王 也。芴,亦谓之土瓜,自 2070 2071 <目录>卷二\中经 2072 <篇名>地榆 2073 内容:味苦,微寒。主妇人乳 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创(《御览》 2074 上云∶主消酒。又云∶明目。《大观本草》消酒作黑字,而无明目)。生山谷。 2075 《名医》曰∶生桐柏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2076 案∶《广雅》云∶ ,地榆也。陶弘景云∶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而花、子紫黑色, 2077 如豉,故名玉豉。 2078 2079 <目录>卷二\中经 2080 <篇名>海藻 2081 内容:味苦,寒。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 2082 肿,一名落首。生池泽。 2083 《名医》曰∶一名 。生东海。七月七日采,曝干。 2084 案∶《说文》云∶ ,水草也,或作藻。《广雅》云∶海萝,海藻也。《尔雅》云∶薅 2085 ,海藻也。郭璞云∶药草也。一名海萝,如乱发,生海中。《本草》云∶又 ,石衣。郭璞 2086 云∶水苔也,一名石发,江东食之,或曰 。叶似KT 而大,生水底也,亦可食。 2087 2088 <目录>卷二\中经 2089 <篇名>泽兰 2090 内容:味苦,微温。主乳妇内衄(《御览》作衄血),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 2091 节中水,金创、痈肿、创脓。一名虎兰,一名龙枣。生大泽傍。 2092 《吴普》曰∶泽兰,一名水香,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酸,无毒;李氏∶温。生下 2093 地水傍。叶如兰,二月生,香,赤节,四叶相值枝节间。 2094 《名医》曰∶一名虎蒲。生汝南。三月三日采,阴干。 2095 案∶《广雅》云∶虎兰,泽兰也。 2096 2097 <目录>卷二\中经 2098 <篇名>防己 2099 内容: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利大小便。一名解离(《御览》作石解引云∶ 2100 通腠理,利九窍。《大观本》六字黑)。生川谷。 2101 《吴普》曰∶木防己,一名解离,一名解燕。神农∶辛;黄帝、岐伯、桐君∶苦,无毒 2102 ;李氏∶大寒。如艿,茎蔓延,如艽,白根外黄似结梗,内黑又如车辐解。二月、八月、十 2103 月采根(《御览》)。 2104 《名医》曰∶生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2105 案∶《范子计然》云∶防己,出汉中旬阳。 2106 2107 <目录>卷二\中经 2108 <篇名>款冬花 2109 内容: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善喘、喉痹,诸惊痫,寒热邪气。一名橐吾(《御览》作石), 2110 一名颗东(《御览》作颗冬),一名虎须,一名免奚。生山谷。 2111 《吴普》曰∶款冬,十二月花黄白(《艺文类聚》)。 2112 《名医》曰∶一名氏冬,生常山及目常水傍。十一月采花,阴干。 2113 案∶《广雅》云∶苦萃,款 也。《尔雅》云∶菟奚,颗 。郭璞云∶款冬也。紫赤 2114 ,生水中。《西京杂记》云∶款冬,花于严冬。传咸《款冬赋》序曰∶仲冬之月,冰凌积雪 2115 ,款冬独敷花艳。 2116 2117 <目录>卷二\中经 2118 <篇名>牡丹 2119 内容:味苦辛,寒。主寒热,中风、螈 、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 2120 疗痈创。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2121 《吴普》曰∶牡丹,神农、岐伯∶辛;李氏∶小寒;雷公、桐君∶苦,无毒;黄帝∶苦 2122 ,有毒。叶如蓬相植,根如柏黑,中有核。二月采,八月采,晒干。人食之,轻身、益寿( 2123 《御览》)。 2124 《名医》曰∶生巴郡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2125 案∶《广雅》云∶白术 2126 2127 <目录>卷二\中经 2128 <篇名>马先蒿 2129 内容:味平。主寒热鬼注,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一名马尿蒿。生川泽。 2130 《名医》曰∶生南阳。 2131 案∶《说文》云∶蔚,牡蒿也。《广雅》云∶因尘,马先也。《尔雅》云∶蔚,牡 。 2132 郭璞云∶无子者。《毛诗》云∶匪莪伊芳蔚。《传》云∶ ,牡 也。陆玑云∶三月始生;七 2133 月花,花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为角,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案∶新、先,声 2134 相近。 2135 2136 <目录>卷二\中经 2137 <篇名>积雪草 2138 内容:味苦,寒。主大热,恶创,痈疽,浸淫赤 ,皮肤赤,身热。生川谷。 2139 《名医》曰∶生荆州。 2140 案∶陶弘景云∶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本草图经》 2141 云∶咸、洛二京亦有,或名胡薄荷。 2142 2143 <目录>卷二\中经 2144 <篇名>女菀 2145 内容:(《御览》作苑) 2146 味辛,温。主风洗洗,霍乱泄利,肠鸣,上下无常处,惊痫,寒 2147 《吴普》曰∶女菀,一名白菀,一名识女苑(《御览》)。 2148 《名医》曰∶一名白菀,一名织女菀,一名茆。生汉中。正月、二月采,阴干。 2149 案∶《广雅》云∶女肠,女菀也。 2150 2151 <目录>卷二\中经 2152 <篇名>王孙 2153 内容:味苦,平。主五脏邪气,寒湿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生川谷。 2154 《吴普》曰∶黄孙,一名王孙,一名蔓延,一名公草,一名海孙。神农、雷公∶苦,无 2155 毒;黄帝∶甘,无毒。生西海山谷及汝南城郭垣下。蔓延,赤文,茎叶相当(《御览》)。 2156 《名医》曰∶吴,名白功草,楚,名王孙;齐,名长孙。一名黄孙,一名黄昏, 2157 一名海孙,一名蔓延,生海西及汝南城郭下。 2158 案∶陶弘景云∶今方家皆呼王昏,又云壮蒙。 2159 2160 <目录>卷二\中经 2161 <篇名>蜀羊泉 2162 内容:味苦,微寒。主头秃恶创,热气疥,瘙痂,癣虫,疗龋齿。生川谷。 2163 《名医》曰∶一名羊泉,一名饴。生蜀郡。 2164 案∶《广雅》云∶ 姑,艾但鹿何,泽 2165 2166 <目录>卷二\中经 2167 <篇名>爵床 2168 内容:味咸,寒。主腰脊痛,不得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生川谷及田野。 2169 《吴普》曰∶爵床,一名爵卿(《御览》)。 2170 《名医》曰∶生汉中。 2171 案∶别本注云∶今人名为香苏。 2172 2173 <目录>卷二\中经 2174 <篇名>假苏 2175 内容:味辛,温。主寒热鼠 ,瘰 生创,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 。生川泽(旧 2176 在菜部,今移)。 2177 《吴普》曰∶假苏,一名鼠实,一名姜芥也(《御览》),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 2178 中生啖之(《蜀本》注)。 2179 《名医》曰∶一名姜芥。生汉中。 2180 案∶陶弘景云∶即荆芥也,姜、荆,声讹耳。先居草部中。令人食之,录在菜部中也。 2181 味甘,寒,平(《御览》作味苦,平)。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而说好,明目。久服, 2182 轻身、耐老。生平泽(旧在《唐本》退中,今移)。 2183 《吴普》曰∶翘根,神农、雷公∶甘,有毒。三月、八月采,以作蒸,饮酒病患(《御 2184 览》)。 2185 《名医》曰∶生蒿高,二月、八月采。 2186 案∶陶弘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 2187 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考菜部假苏及《唐本》退中翘根,宜入此。 2188 2189 <目录>卷二\中经 2190 <篇名>桑根白皮 2191 内容:味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 2192 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汗,血病,症瘕积聚,阴补,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糯,益气、 2193 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2194 《名医》曰∶桑耳,一名桑菌,一名木麦。生犍为。六月多雨时采,即曝干。 2195 案∶《说文》云∶桑,蚕所食叶。木 ,木耳也。蕈,桑 。《尔雅》云∶桑瓣有葚栀 2196 。舍人云∶桑树,一半有葚,半无葚,名栀也。郭璞云∶瓣,半也。又女桑, 桑,郭璞云 2197 ∶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又 山桑,郭璞云∶似桑材中作弓及草辕。又桑柳 2198 槐条,郭璞云∶阿那垂条。 2199 2200 <目录>卷二\中经 2201 <篇名>竹叶 2202 内容: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 2203 主风 。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2204 《名医》曰∶生益州。 2205 案∶《说文》云∶竹,冬生草也。象形,下 者,箬,箬也。 2206 2207 <目录>卷二\中经 2208 <篇名>吴茱萸 2209 内容:(《御览》引无吴字,是) 2210 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凑(旧作腠, 2211 《御 2212 览》作涛,是)理。根∶杀三虫。一名 ,生山谷。 2213 《名医》曰∶生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 2214 案∶《说文》云∶茱,茱萸,属。萸,茱萸也。煎,茱萸,《汉律》∶会稽献 一 2215 斗。《广雅》云∶ 、 、档、樾、茱萸也。《三苍》云∶ ,茱萸也(《御览》)。 2216 《尔雅》云∶椒、 、丑 。郭璞云∶茱萸子,聚生成房貌,今江东亦呼 ,似茱萸而小 2217 ,赤色。《礼记》云∶三牲用 。郑云∶ 煎,茱萸也,《汉律》会稽献焉,《尔雅》谓之 2218 。《范子计然》云∶茱萸,出三辅。陶弘景云∶《礼记》名 ,而作俗中呼为 子。当是 2219 不识 字,似杂字,仍似相传。 2220 2221 <目录>卷二\中经 2222 <篇名>卮子 2223 内容:(旧作栀,《艺文类聚》及《御览》引作支,是) 2224 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泡、 鼻,白赖、赤癞,创疡。一名木丹。 2225 生川谷。 2226 《名医》曰∶一名樾桃。生南阳。九月采实,曝干。 2227 案∶《说文》云∶栀,黄木可染者。《广雅》云∶栀子, 桃也。《史记·货殖传》云 2228 ∶巴蜀地饶卮。《集解》云∶徐广白∶音支,烟支也;紫,赤色也。据《说文》当为栀。 2229 2230 <目录>卷二\中经 2231 <篇名>芜荑 2232 内容:味辛。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一名无姑,一名殿塘(《 2233 御览》引云∶逐寸白,散腹中温温喘息。《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2234 《名医》曰∶一名殿塘。生晋山。三月采实,阴干。 2235 案∶《说文》云∶梗,山 榆,有束荚,可为芜荑者。《广雅》云∶山榆,母估也。《 2236 尔雅》云∶ 荑, 。郭璞云∶一名白蒉,又无姑,其实夷。郭璞云∶无姑,姑榆也。生 2237 山中,叶圆而浓,剥取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芜荑。《范子计然》云∶芜荑在地,赤心 2238 者,善。 2239 2240 <目录>卷二\中经 2241 <篇名>枳实 2242 内容: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御览》作痰,非)。除寒热结,止利(旧作 2243 痢,《御览》作利,是)。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2244 《吴普》曰∶枳实,苦。雷公∶酸,无毒;李氏∶大寒。九月、十月采,阴干(《御览 2245 《名医》曰∶生河内,九月、十月采,阴干。 2246 案∶《说文》云∶枳木似橘。《周礼》云∶橘渝淮而化为枳。沈括《笔谈》云∶六朝 2247 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 2248 2249 <目录>卷二\中经 2250 <篇名>浓朴 2251 内容: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2252 《吴普》曰∶浓朴,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温(《御览》引云∶一名 2253 浓皮。生交址)。 2254 《名医》曰∶一名浓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其子名逐。生交址冤句。九月、 2255 十月采皮,阴干。 2256 案∶《说文》云∶朴,木皮也,榛木也。《广雅》云∶重皮,浓朴也。《范子计然》云 2257 ∶浓朴,出宏农,按∶今俗以榛为亲,不知是浓朴。《说文》榛栗,字作亲。 2258 2259 <目录>卷二\中经 2260 <篇名>秦皮 2261 内容:味苦,微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 2262 生川谷。 2263 《吴普》曰∶芩皮,一名秦皮。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氏∶小,或生 2264 冤句水边。二月、八月采(《御览》)。 2265 《吴普》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庐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2266 案∶《说文》云∶ ,青皮木,或作KT 。《淮南子·倜真训》云∶ 木,色青翳。高 2267 2268 云∶ 木,苦历木也。生于山,剥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肤翳。据《 2269 吴普》云∶岑皮,名秦皮,《本经》作秦皮者,后人以俗称改之,当为岑皮。 2270 2271 <目录>卷二\中经 2272 <篇名>秦菽 2273 内容: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 2274 年、通神。生川谷。 2275 《名医》曰∶生太山及秦岭上,或琅邪。八月、九月采实。 2276 案∶《说文》云∶菽,菽 , 菽。菽 实裹如裘者,椒似茱萸,出《淮南》。《广雅 2277 云∶ 椒,茱萸也。《北山经》 2278 云∶ 2279 景山多秦椒。郭璞云∶子似椒而细叶草也。《尔雅》 2280 云∶ ,大椒。郭璞云∶今椒树丛生实大者,名为 。又椒 ,丑 。郭璞云∶ 萸子聚成 2281 房貌。今江示亦呼 KT ,似茱萸而小,赤色。《毛诗》云∶椒聊之实。《传》云∶椒聊, 2282 2283 也。陆玑云∶椒树,似茱萸,有针刺,叶坚而滑泽,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 2284 香。《范子计然》云∶秦椒,出天水陇西,细者,善。《淮南子·人间训》云∶申椒、杜 2285 ,美人之所怀服。旧作椒,非。据《山海经》有秦椒,生闻喜景山,则秦,非秦地之秦 2286 也。 2287 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生 2288 山谷。 2289 《吴普》曰∶山茱萸,一名魃实,一名鼠矢,一名鸡足。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 2290 无毒;岐伯∶辛;一经∶酸。或生冤句、琅邪,或东海承县。叶如梅,有刺毛,二月,花如 2291 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采实(《御览》)。 2292 《名医》曰∶一名鸡足,一名魃实,生汉中及琅邪、冤句、东海承县。九月、十月采实 2293 ,阴干。 2294 2295 <目录>卷二\中经 2296 <篇名>紫葳 2297 内容:味酸(《御览》作咸),微寒。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养胎。生 2298 川谷。 2299 《吴普》曰∶紫葳,一名武威,一名瞿麦,一名陵居腹,一名鬼目,一名茏华。神农、 2300 雷公∶酸;岐伯∶辛;扁鹊∶苦、咸;黄帝∶甘,无毒。如麦根黑。正月、八月采。或生真 2301 定(《御览》)。 2302 《名医》曰∶一名陵苕,一名茏华。生西海及山阳。 2303 案∶《广雅》云∶茈葳,陵苕,蘧麦也。《尔雅》云∶苕,陵苕。郭璞云∶一名陵时。 2304 《本草》云∶又黄华,白华, 。郭璞云∶苕、花,色异,名亦不同。《毛诗》云∶苕 2305 之华。《传》云∶苕,陵苕也。《范子计然》云∶紫葳,出三辅。李当之云∶是瞿麦根。据 2306 李说与《广雅》合。而《唐本》注引《尔雅》注有一名凌霄四字,谓即凌霄花,陆玑以为鼠 2307 尾,疑皆非,故不采之。 2308 2309 <目录>卷二\中经 2310 <篇名>猪苓 2311 内容:味甘,平。主 疟,解毒蛊注(《御览》作蛀)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御 2312 览》作能老)。一名 猪尿。生山谷。 2313 《吴普》曰∶猪苓,神农,甘;雷公∶苦,无毒(《御览》引云∶如茯苓,或生冤句, 2314 八月采)。 2315 《名医》曰∶生衡山及济阴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2316 案∶《庄子》云∶豕零。司马彪注作豕囊,云∶一名猪苓,根似猪卵,可以治渴。 2317 2318 <目录>卷二\中经 2319 <篇名>白棘 2320 内容:味辛,寒。主心腹痛,痈肿渍脓,止痛。一名棘针。生川谷。 2321 《名医》曰∶一名棘刺。生雍州。 2322 案∶《说文》云∶棘,小枣丛生者。《尔雅》云∶髦颠棘。孙炎云∶一名白棘。李当之 2323 云∶此是酸枣树针,今人用天门冬苗代之,非是真也。案∶《经》云∶天门冬,一名颠勒。 2324 勒、棘,声相近,则今人用此,亦非无因也。 2325 2326 <目录>卷二\中经 2327 <篇名>龙眼 2328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 2329 智。生山谷。 2330 《吴普》曰∶龙眼,一名益智。《要术》∶一名比目(《御览》)。 2331 《名医》曰∶其大者,似槟榔。生南海松树上。五月采,阴干。 2332 案∶《广雅》云∶益智,龙眼也。刘达注《吴都赋》云∶龙眼,如荔枝而小,圆如弹丸 2333 ,味甘,胜荔枝,苍梧、交址、南海、合浦,皆献之,山中之家亦种之。 2334 2335 <目录>卷二\中经 2336 <篇名>松罗 2337 内容:味苦,平。主嗔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病。一名女萝。生山谷。 2338 《名医》曰∶生熊耳山。 2339 案∶《广雅》云∶女萝,松萝也。《毛诗》云∶茑与女萝。《传》云∶女萝、菟丝,松 2340 萝也。陆玑云∶松萝,自蔓松上,枝正青,与菟丝异。 2341 2342 <目录>卷二\中经 2343 <篇名>卫矛 2344 内容:味苦,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虫注。一名鬼箭。生山谷。 2345 《吴普》曰∶鬼箭,一名卫矛。神农、黄帝、桐君∶苦,无毒。叶,如桃如羽,正月、 2346 二月、七月采,阴干。或生田野(《御览》)。 2347 《名医》曰∶生霍山。八月采,阴干。 2348 案∶《广雅》云∶鬼箭,神箭也。陶弘景云∶其茎有三羽,状如箭羽。 2349 2350 <目录>卷二\中经 2351 <篇名>合欢 2352 内容:味甘,平。主安五脏,利心志(《艺文类聚》作和心志,《御览》作和心气)。令人献乐 2353 无忧。久服,轻身、明目、所欲。生山谷。 2354 《名医》曰∶生益州。 2355 案∶《唐本》注云∶或曰合昏,欢、昏,音相近。《日华子》云∶夜合。 2356 上木,中品一十七种,旧同。 2357 2358 <目录>卷二\中经 2359 <篇名>白马茎 2360 内容:味咸,平。主伤中脉绝,阴不起,强志益气,长肌肉,肥健,生子。眼∶主惊痫,腹满, 2361 疟疾,当杀用之。悬蹄∶主惊邪,螈 ,乳难,辟恶气、鬼毒、蛊注、不祥。生 2362 《名医》曰∶生云中。 2363 2364 <目录>卷二\中经 2365 <篇名>鹿茸 2366 内容: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角,主恶创痈肿,逐邪恶 2367 气,留血在阴中。 2368 《名医》曰∶茸,四月、五月解角时取,阴干,使时躁。角,七月采。 2369 2370 <目录>卷二\中经 2371 <篇名>牛角 2372 内容:下闭 2373 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髓∶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胆∶可 2374 案∶《说文》云∶ ,角中骨也。 2375 2376 <目录>卷二\中经 2377 <篇名>羚羊角 2378 内容:味咸,温。主青盲,明目,杀疥虫,止寒泄,辟恶鬼虎野狼,止惊悸。久服,安心、益气、 2379 轻身。生川谷。 2380 《名医》曰∶生河西。取无时。 2381 案∶《说文》云∶羚夏羊。牝,曰羚。《尔雅》云∶羊牝,羚。郭璞云∶今人便以 、 2382 羚,为黑白羊名。 2383 2384 <目录>卷二\中经 2385 <篇名>牡狗阴茎 2386 内容:味咸,平。主伤中,阴痿不起,令强、热、大、生子,除女子带下十二疾。一名狗精。 2387 胆∶主明目。 2388 《名医》曰∶六月上伏取,阴干百日。 2389 2390 <目录>卷二\中经 2391 <篇名>羚羊角 2392 内容:味咸,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大厌寐。 2393 生川谷。 2394 《名医》曰∶生石城及华阴山,采无时。 2395 案∶《说文》云∶羚,大羊而细角。《广雅》云∶美皮,冷角。《尔雅》云;弘,大羊 2396 。郭璞云∶羚羊,似羊而大,角园锐,好在山崖间。陶弘景云∶《尔雅》名 羊。据《说 2397 文》云∶苋,山羊细角也。《尔雅》云∶ ,如羊。郭璞云∶ ,似吴羊而大角。角椭,出 2398 西方。苋,即 正字。然《本经》羚字,实羚字俗写,当以羚为是。《尔雅》释文引本草 2399 ,作羚。 2400 2401 <目录>卷二\中经 2402 <篇名>犀角 2403 内容:味苦,寒。主百毒虫注,邪鬼、障气,杀钩吻、鸩羽、蛇毒,除不迷或厌寐。久服轻血。 2404 生山谷。 2405 《名医》曰∶生永昌及益州。 2406 案∶《说文》云∶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尔雅》云∶犀,似 2407 豕。郭璞云∶形似水牛,猪头大腹;痹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鼻上, 2408 一在额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山海经》云∶琴鼓之山, 2409 多白犀。郭璞云∶此与辟寒、蠲忿、辟尘、辟暑诸犀,皆异种也。《范子计然》云∶犀角, 2410 出南郡,上价八千,中三千,下一千。 2411 上兽,中品七种。旧同。 2412 2413 <目录>卷二\中经 2414 <篇名>燕屎 2415 内容:味辛,平。主蛊毒鬼注,逐不祥邪气,破五癃,利小便。生平谷。 2416 《名医》曰∶生高山。 2417 案∶《说文》云∶燕,元鸟也。尔口,布翅,枝尾,象形。作巢,避戊己,乙元鸟也。 2418 齐鲁谓之乙,取其名自呼,象形。或作乱。《尔雅》云∶燕乱。《夏小正》云∶二月来降, 2419 燕乃睇。《传》云∶燕,乙也,九月陟元鸟,蛰。《传》云∶元鸟者,燕也。 2420 2421 <目录>卷二\中经 2422 <篇名>天鼠屎 2423 内容:味辛,寒。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肠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一名鼠 ,一 2424 名石肝。生山谷。 2425 《名医》曰∶生合浦。十月、十二月取。 2426 案∶李当之云∶即伏翼屎也。李云∶天鼠,《方言》一名仙鼠。 2427 案∶今本《方言》云∶或谓之老鼠,当为天字之误也。 2428 上禽,中品二种。旧同。 2429 2430 <目录>卷二\中经 2431 <篇名>猥皮 2432 内容:味苦,平。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要背。酒煮杀之。生川 2433 谷。 2434 《名医》曰∶生楚山田野。取无时。 2435 案∶《说文》云∶KT ,似豪猪者,或作猥。《广雅》云∶虎王,猥也。《尔雅》云∶ 2436 汇,毛刺。郭璞云∶今谓状似鼠。《淮南子·说山训》云∶鹊矢中猥。 2437 2438 <目录>卷二\中经 2439 <篇名>露蜂房 2440 内容:味苦,平。主惊痫 ,寒热邪气, 疾,鬼精蛊毒,肠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肠。 2441 生山谷。 2442 《名医》曰∶一名百穿,一名蜂 。生 柯。七月七日采,阴干。 2443 案∶《淮南子·汜论训》云∶蜂房不容卵。高诱云∶房巢也。 2444 2445 <目录>卷二\中经 2446 <篇名>鳖甲 2447 内容:味咸,平。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生池泽。 2448 《名医》曰∶生丹阳,取无时。 2449 案∶《说文》云∶鳖,甲虫也。 2450 2451 <目录>卷二\中经 2452 <篇名>蟹 2453 内容:味咸,寒。主胸中邪气、热结痛, 僻而肿。败漆烧之,致鼠。生池泽。 2454 《名医》曰∶生伊芳洛诸水中,取无时。 2455 案∶《说文》云∶蟹,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鳝之穴无所庇。或作 , 蟹也。《荀子 2456 ·勤学扁》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之穴无所寄托。《广雅》云∶晡蟹, 也。《 2457 尔雅》云∶ ,小者 。郭璞云∶或曰即 也,似蟹而小。 2458 2459 <目录>卷二\中经 2460 <篇名>柞蝉 2461 内容: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 病,寒热。生杨柳上。 2462 《名医》曰∶五月采,蒸干之。 2463 案∶《说文》云∶蝉以旁鸣者,蜩蝉也。《广雅》云∶KT ,蝉也;复育,蜕也。旧 2464 作蚱蝉。《别录》云∶蚱者,鸣蝉也。壳,一名 蝉。又名伏 ,案∶蚱,即柞字。《周礼·考 2465 工记》云∶侈,则柞。郑元云∶柞,读为咋咋然之咋,声大外也。《说文》云∶诸,大声也, 2466 音同柞,今据作柞。柞蝉,即五月鸣蜩之蜩。《夏小正》云∶五月良蜩鸣。《传》∶良蜩也, 2467 五采具。《尔雅》云∶蜩,螂蜩。《毛诗》云∶如蜩。《传》云∶蜩,蝉也。《方言》云∶楚, 2468 谓之蜩;宋、卫之间,谓之螗蜩;陈郑之间,谓之螂蜩;秦、晋之间,谓之蝉;海岱之间, 2469 谓之KT 。《论衡》云∶蝉,生于复育,开背而出。而《玉篇》云∶蚱蝉,七月生。陶弘景∶ 2470 音蚱作笮,云 蝉,是为《月令》人寒蝉,《尔雅》所云 矣,《唐本》注非之也。 2471 2472 <目录>卷二\中经 2473 <篇名>蛴螬 2474 内容:味咸,微温。主恶血、血瘀(《御览》作血瘴),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 2475 目中淫肤,青翳白膜。一名 蛴。生平泽。 2476 《名医》曰∶一名 齐,一名勃齐。生河内人家积粪草中。取无时。反行者,良。 2477 案∶《说文》云 , 螬也;蝤,蝤 也;蝎,蝤 也。《广雅》云∶蛭 , ,地蚕, 2478 蠹,蛴螬。《尔雅》云∶ ,蛴螬。郭璞云∶在粪土中。又蝤蛴,蝎。郭璞云∶在木中。今 2479 虽通名蝎,所在异。又蝎, 。郭璞云∶木中囊虫。蝎,桑蠹,郭璞云∶即拮掘。《毛诗》 2480 云∶领如蝤蛴。《传》云∶蝤蛴,蝎虫也。《方言》云∶蛴螬,谓之 。自关而东,谓之蝤蛴, 2481 或谓之蚕 ,梁益之间,谓之 ,或谓之蝎,或谓之蛭 ;秦晋之间,谓之蠹,或谓之天蝼。 2482 《列子·天瑞篇》云∶乌足根为蛴螬。《博物志》云∶蛴螬以背行,快于足用。《说文》无 2483 字,当借 为之。声相近,字之误也。 2484 2485 <目录>卷二\中经 2486 <篇名>乌贼鱼骨 2487 内容:味咸,微温。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生池泽。 2488 《名医》曰∶生东海。取无时。 2489 案∶《说文》云∶ ,乌 ,鱼名,或作鲫。《左思赋》有乌贼。刘逵注云∶乌贼鱼, 2490 腹中有墨。陶弘景云∶此是 乌所化作,今其口脚具存,犹相似尔。 2491 2492 <目录>卷二\中经 2493 <篇名>白僵蚕 2494 内容: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减黑 ,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生平泽。 2495 《名医》曰∶生 川。四月取自死者。 2496 案∶《说文》云∶蚕任丝也。《淮南子·说林训》云∶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 2497 《博物志》云∶蚕三化,先孕而后交。不交者,亦生子,子后为 ,皆无眉目,易伤,收采 2498 亦薄。《玉篇》作僵蚕,正当为僵,旧作 ,非。 2499 2500 <目录>卷二\中经 2501 <篇名>鱼甲 2502 内容:味辛,微温,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阴中相引痛, 2503 创疥死肌。生池泽。 2504 《名医》曰∶生南海。取无时。 2505 案∶《说文》云∶鳝,鱼石,皮可为鼓。鼍蜥,水虫似蜥,易长大。陶弘景云∶蛇,即 2506 鼍甲也。 2507 2508 <目录>卷二\中经 2509 <篇名>樗鸡 2510 内容:味苦,平,主心腹邪气,阴痿,益精强志,生子,好色、补中、轻身。生川谷。 2511 《名医》曰∶生河内樗树上。七月采,曝干。 2512 案∶《广雅》云∶樗鸠,樗鸡也。《尔雅》云∶ ,天鸡。李巡云∶一名酸鸡。郭璞云 2513 ∶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毛诗》云∶六月莎鸡振羽。陆玑云∶莎鸡,如 2514 蝗而斑色,毛翅数重,某翅正赤,或谓之天鸡。六月中,飞而振羽,索索作声。幽州人谓之 2515 蒲错,是也。 2516 2517 <目录>卷二\中经 2518 <篇名>蛞蝓 2519 内容:味咸,寒。主贼风 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一名陵蠡。生池泽。 2520 《名医》曰∶一名土 ,一名附 。生大山及阴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2521 案∶《说文》云∶蝓,虎蝓也。蠃,一名虎蝓。《广雅》云∶蠡蠃,蜗牛, 蝓也。《 2522 中山经》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郭璞云∶仆累,蜗牛也。《周礼》鳖人,祭祀供蠃。郑 2523 云∶蠃, 蝓。《尔雅》云∶ 蠃, 蝓。郭璞云∶即蜗牛也。《名医》曰∶别出蜗牛条,非。 2524 旧作蛞,《说文》云所无。据《玉篇》云∶蛞,蛞东,知即活东异文,然则当为活。 2525 2526 <目录>卷二\中经 2527 <篇名>石龙子 2528 内容:味咸,寒。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易,生川谷。 2529 《吴普》曰∶石龙子,一名守宫,一名石蜴,一名石龙子(《御览》)。 2530 《名医》曰∶一名山龙子,一名守宫,一名石蜴。生平阳及荆山石间。五月取,着石上, 2531 令干。 2532 案∶《说文》云∶蜥,虫之蜥蜴也。易,蜥易, 蜓,守宫也,象形。 ,在壁,曰 2533 蜓;在草,曰蜥易,或作 、荣 蛇∶医以注鸣者。《广雅》云∶蛤解, ,蚵 ,蜥 2534 蜴也。《尔雅》云∶蝾螈,蜥蜴;蜥蜴, 蜓;蜓 ,守宫也。《毛诗》云∶胡为虺蜴。《传》 2535 云∶蜴,螈也。陆玑云∶虺蜴,一名蝾螈,蜴也,或谓之蛇医,如蜥蜴,青绿色,大如指, 2536 形状可恶。《方言》云∶守宫,秦晋、西夏谓之守宫,或谓之 ,或谓之蜥易,其在泽中 2537 者,谓之易蜴;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东齐、海岱谓之 ;北燕谓之祝蜓;桂林之 2538 中,守宫大者而能鸣,谓之蛤蚧。 2539 2540 <目录>卷二\中经 2541 <篇名>木虻 2542 内容:味苦,平。主目赤痛, 伤泪出,瘀血血闭,寒热酸 ,无子。一名魂常。生川泽。 2543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取。 2544 案∶《说文》云∶虻,啮人飞虫。《广雅》云∶ ,虻也,此省文。《淮南子·齐俗训》 2545 云∶水虿,为 芒。高诱云∶青蛉也。又《说文训》云∶虻,散积血。 2546 2547 <目录>卷二\中经 2548 <篇名>蜚虻 2549 内容:味苦,微寒。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生川谷。 2550 《名医》曰∶生江夏。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2551 2552 <目录>卷二\中经 2553 <篇名>蜚廉 2554 内容:味咸,寒。主血瘀(《御览》引云∶逐下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 2555 子。生川泽。 2556 《吴普》曰∶蜚廉虫,神农、黄帝云∶治妇人寒热(《御览》)。 2557 《名医》曰∶生晋阳及人家屋间。立秋采。 2558 案∶《说文》云∶ ,卢, 也。蜚,臭虫,负 也。 ,KT 也。《广雅》云∶飞 2559 2560 飞蠊也。《尔雅》云∶蜚, 。郭璞云∶即负盘臭虫。《唐本》注云∶汉中人食之下气,名 2561 曰石姜,一名卢 ,一名负盘,占作蠊。据邢 疏引此作廉。 2562 2563 <目录>卷二\中经 2564 <篇名>虫 2565 内容:味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一名土鳖。生川泽。 2566 《名医》曰∶一名土鳖。生河东及沙中、人家墙壁下、土中湿处。十月,曝干。 2567 案∶《说文》云∶ 虫,属 ,目 也。《广雅》云∶负 , 也。《尔雅》云∶草 2568 虫,负 。郭璞云∶常羊也。《毛诗》云∶ 草虫。《传》云∶草虫,常羊也。陆玑云∶ 2569 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2570 2571 <目录>卷二\中经 2572 <篇名>伏翼 2573 内容:味咸,平。主目瞑,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一名蝙蝠。生川 2574 谷(旧部禽部,今移)。 2575 《吴普》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间。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艺文类 2576 聚》)。 2577 《名医》曰∶生太山及人家屋间。立夏后采,阴干。 2578 案∶《说文》云∶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广雅》云∶伏翼,飞鼠,仙鼠, 2579 也。《尔雅》云∶蝙蝠,服翼。《方言》云∶蝙蝠,自关而东,谓之伏翼,或谓之飞鼠 2580 ,或谓之老鼠,或谓之仙鼠;自关而西,秦陇之间,谓之蝙蝠;北燕谓之 。李当之云∶ 2581 即天鼠。 2582 上虫、鱼,中品一十七种。旧十六种。考禽部伏翼宜入此。 2583 2584 <目录>卷二\中经 2585 <篇名>梅实 2586 内容: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 2587 生川谷。 2588 《吴普》曰∶梅实(《大观本草》作核),明目,益气(《御览》)、不饥(《大观本草》 2589 引《吴氏本草》)。 2590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火干。 2591 案∶《说文》云∶KT ,干梅之属,或作KT 。某,酸果也。以梅为楠。《尔雅》云∶梅楠 2592 。郭璞云∶似杏,实酢,是以某注梅也。《周礼》∶笾人馈食,笾,其实干KT 。郑云∶干 2593 KT 2594 ,干梅也。有桃诸、梅诸,是其干者。《毛诗》疏云∶梅暴为腊,羹 中,人含之,以香 2595 口(《大观本草》)。 2596 上果,中品一种。旧同。 2597 2598 <目录>卷二\中经 2599 <篇名>大黄豆卷 2600 内容: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 2601 生大豆 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 2602 赤小豆 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2603 《吴普》曰∶大豆黄卷,神农、黄帝、雷公∶无毒。采无时。去面 。得前胡、乌啄 2604 杏子、牡蛎、天雄、鼠屎,共蜜和,佳。不欲海藻、龙胆。此法,大豆初出黄土芽是也。生 2605 大豆,神农、岐伯∶生、熟,寒。九月采。杀乌豆毒,并不用元参。赤小豆,神农、黄帝 2606 ∶咸;雷公∶甘。九月采(《御览》)。 2607 《名医》曰∶生大山。九月采。 2608 案∶《说文》云∶椒,豆也,象豆生之形也; ,小椒也。藿,椒之少也。《广雅》云∶ 2609 大豆,椒也;小豆, 也;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尔雅》云∶戎叔,谓之荏叔。 2610 孙炎支∶大豆也。 2611 2612 <目录>卷二\中经 2613 <篇名>粟米 2614 内容:味咸,微寒。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者,味苦,主胃热,消渴,利小便(《大 2615 观本草》作黑字,据《吴普》增)。 2616 《吴普》曰∶陈粟,神农、黄帝∶苦,无毒。治脾热、渴。粟,养肾气(《御览》)。 2617 案∶《说文》云∶粟,嘉谷实也。孙炎注《尔雅》粢稷云∶粟也,今关中人呼小米为粟 2618 米,是。 2619 2620 <目录>卷二\中经 2621 <篇名>黍米 2622 内容:味甘,温。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大观本》作黑字,据《吴普》增)。 2623 《吴普》曰∶黍,神农∶甘,无毒。七月取,阴干。益中补气(《御览》)。 2624 案∶《说文》云∶黍,禾属而粘者。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孔子曰∶黍,可为酒,禾 2625 入水也。《广雅》云∶粢,黍稻,其采谓之禾。《齐氏要术》引记胜之书曰∶黍,忌丑。又 2626 曰∶黍,生于巳,壮于酉,长于戌,老于亥,死于丑,恶于丙午,忌于丑寅卯。按∶黍,即 2627 糜之种也。 2628 上米、谷,中品三种。旧二种,大、小豆为二,无粟米、黍米。今增。 2629 2630 <目录>卷二\中经 2631 <篇名>蓼实 2632 内容:味辛,温。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 2633 生川泽。 2634 《吴普》曰∶蓼实,一名天蓼,一名野蓼,一名泽蓼(《艺文类聚》)。 2635 《名医》曰∶生雷泽。 2636 案∶《说文》云∶蓼,辛菜,蔷虞也。蔷,蔷虞,蓼。《广雅》云∶荭,茏, ,马蓼孔。 2637 《尔雅》云∶墙虞,蓼。郭璞云∶虞蓼,泽萝。又荭,茏古。其大者,归。郭璞云∶俗呼荭 2638 草为茏鼓,语转耳。《毛诗》云∶隰有游龙。《传》云∶龙,红草也。陆玑云∶一名马蓼,叶 2639 大而赤色,生 2640 2641 <目录>卷二\中经 2642 <篇名>葱实 2643 内容:味辛,温。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2644 2645 <目录>卷二\中经 2646 <篇名>KT 2647 内容:味辛,温。主金创,创败,轻身、不饥、耐老。生平泽。 2648 《名医》曰∶生鲁山。 2649 案∶《说文》云∶KT ,菜也,叶似韭。《广雅》云∶韭,KT ,荞,其华谓之菁。《尔 2650 雅》云∶ 2651 KT鸿荟。郭璞云∶即KT 菜也。又,劲山贲。陶弘景云∶葱、KT 异物,而今共条。《本 2652 经》既 2653 无韭,以其同类,故也。 2654 味辛,微温。主下气,辟口臭,去毒,辟恶。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生池泽。 2655 《吴普》曰∶芥 ,一名水苏,一名劳祖(《御览》)。 2656 《名医》曰∶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 ,一名芥苴。生九真,七月采。 2657 案∶《说文》云∶苏,桂荏也。《广雅》云∶芥 ,水苏也。《尔雅》云∶苏,桂,荏。 2658 郭璞云∶苏,荏类,故名桂荏。《方言》云∶苏,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 2659 之荏; 2660 周郑之间,谓之公贲;沅湘之南,谓之 ,其小者,谓之KT 柔。按∶KT 柔,即香薷也。 2661 亦名香 。《名医》别出香薷条,非。今紫苏、薄荷等,皆苏类也。《名医》俱别出之。 2662 上菜,中品三种。旧四种,考葱实,宜与KT 同条,今并假苏,宜入草部。 2663 2664 <目录>卷三 2665 <篇名>下经 2666 内容: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左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 2667 聚,愈疾者,本下经。 2668 锻石 矾石 铅丹 粉锡锡镜鼻 代赭 戎盐大盐 卤盐 白垩 冬灰 青琅 ( 2669 上玉、石,下品八种。旧一十二种) 附子 乌头 天雄 半夏 虎掌 鸢尾 大黄 葶苈 2670 桔梗 莨荡子 草蒿 旋复花 藜芦 钩吻 射干 蛇合 恒山 蜀漆 甘遂 白蔹 青 2671 葙子 藿菌 白芨 大戟 泽漆 茵芋 贯众 荛花 牙子 羊踯躅 商陆 羊蹄 蓄 2672 野狼毒 白头翁 鬼臼 羊桃 女青 连翘 闾茹 乌韭 鹿藿 蚤休 石长生 陆英 荩草 2673 牛 夏枯草 芫花(上草,下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八种) 巴豆 蜀椒 皂荚 柳花 楝 2674 实郁李仁 莽草 雷丸 桐叶 梓白皮 石南 黄环 溲疏 鼠李 药实根 栾花 蔓椒 2675 (上木,下品一十七种。旧一十八种) 豚卵 麇脂 鼠 六畜毛蹄甲(上兽,下品四种。 2676 旧同) 蛤蟆 马刀 蛇蜕 蚯蚓 蜈蚣 水蛭 班苗 贝子 石蚕 雀瓮 蜣螂 2677 蝼蛄 马陆 地胆 鼠妇 荧火 衣鱼(上虫、鱼,下品一十九种。旧一十八种)桃核仁 杏 2678 核仁(上,下品三种。旧同)腐婢(上米、谷,下品一种。旧同)苦瓠 水靳(上菜,下品 2679 二种。旧同) 彼子(上一 2680 种,未祥) 2681 附《吴普本草》 2682 2683 <目录>卷三\下经 2684 <篇名>锻石 2685 内容:味辛,温。主疽疡、疥瘙、热气,恶创、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一 2686 名恶 。生山谷。 2687 《名医》曰∶一名希 。生中山。 2688 按∶恶灰,疑当为垩灰。希、石,声之缓急。 2689 2690 <目录>卷三\下经 2691 <篇名>石 2692 内容:味辛,大热。主寒热,鼠 蚀创,死肌,风痹,腹中坚。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 2693 名固羊石(《御览》引云∶除热,杀百兽。《大观 2694 《吴普》曰∶白巩石,一名鼠乡。神农、岐伯∶辛,有毒;桐 2695 君∶有毒 2696 名太白,一名泽乳,一名食盐。又云∶李氏∶大寒,主温热)。 2697 《名医》曰∶一名白巩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泽乳,一名食盐 2698 案∶《说文》云∶巩,毒石也,出汉中。《西山经》云∶皋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巩, 2699 可以毒鼠。 2700 《范子计然》云∶巩石,出汉中。色白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白天,九百岁, 2701 2702 白巩。高诱云∶白巩,巩石也。又《说林训》云∶人,食巩石而死;蚕,食之而肥。高诱云∶ 2703 出阴山。一曰能杀鼠。案∶《 2704 2705 <目录>卷三\下经 2706 <篇名>铅丹 2707 内容:味辛,微寒,主土逆胃反,惊痫 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御 2708 览》引作吐下,云久服成仙)。生平泽 2709 《名医》曰∶一名铅华。生蜀郡。 2710 案∶《说文》云∶铅,青金也。陶弘景云∶即今熬铅所作黄丹也。 2711 2712 <目录>卷三\下经 2713 <篇名>粉锡 2714 内容:味辛,寒。主伏尸毒螫,杀三虫。一名解锡。锡镜鼻∶主女子血闭,症瘕,伏肠,绝孕。 2715 生山谷(旧作二种,今并)。 2716 《名医》曰∶生桂阳。 2717 案∶《说文》云∶锡,银、铅之间也。 2718 2719 <目录>卷三\下经 2720 <篇名>代赭 2721 内容:味苦,寒。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一名须丸。 2722 生山谷。 2723 《名医》曰∶一名血师,生齐国,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采无 2724 时。 2725 案∶《说文》云∶赭,赤土也。《北山经》云∶少阳之山,其中多美赭。《管子·地数篇》 2726 云∶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范子计然》云∶石赭,出齐郡,赤色者,善;蜀赭,出蜀郡。 2727 据《元和郡县志 2728 2729 <目录>卷三\下经 2730 <篇名>戎盐 2731 内容: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蛊。大盐∶令人吐(《御览》引云∶主肠胃结热。《大 2732 观本》作黑字)。卤盐∶味苦,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及下蛊毒,柔肌肤(《御览》引 2733 云∶一名寒石,明目益气)。生池泽(旧作三种,今并)。 2734 《名医》曰∶戎盐,一名胡盐。生胡盐山,及西羌、北地、酒泉、福禄城东南角。北海, 2735 青;南海,赤。十月采。大盐,生邯郸,又河东。卤盐,生河东盐池。 2736 案∶《说文》云∶盐,咸也。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卤,西方咸地也。从西省,象盐形 2737 ,安定有卤县。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盐。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 2738 六里。《北山经》云∶景山南望盐贩之泽。郭璞云∶即解县盐池也。今在河东猗氏县。案∶ 2739 在山西安邑运城。 2740 2741 <目录>卷三\下经 2742 <篇名>白垩 2743 内容:味苦,温。主女子寒热、症瘕、目闭、积聚。生山谷。 2744 《吴普》曰∶白垩,一名白 (《一切经音义》)。 2745 《名医》曰∶一名白善。生邯郸。采无时。 2746 案∶《说文》云∶垩,白涂也。《中山经》云∶葱聋之山,是多白垩。 2747 2748 <目录>卷三\下经 2749 <篇名>冬灰 2750 内容:味辛,微温。主黑子,去疣、息肉、疽蚀、疥瘙。一名藜灰。生川泽。 2751 《名医》曰∶生方谷。 2752 2753 <目录>卷三\下经 2754 <篇名>青琅 2755 内容:味辛,平。主身痒、火创,痈伤、疥瘙、死肌。一名石珠。生平泽。 2756 《名医》曰∶一名青珠,生蜀郡,采无时。 2757 案∶《说文》云∶琅 ,似珠者,古文作。《禹贡》云∶雍州贡与KT 琳琅 。郑云∶ 2758 2759 上玉、石,下品九种。旧十二种,粉锡、锡镜鼻为二,戎盐、大盐、卤盐为非,三考 2760 当各为一。 2761 2762 <目录>卷三\下经 2763 <篇名>附子 2764 内容: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 (《御览》作 2765 痿) 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御览》引云∶为百药之长。《大观本》作黑字)。生山 2766 《吴普》曰∶附子,一名莨,神农∶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 2767 温。或生广汉。八月采。皮黑,肥白(《御览》)。 2768 《名医》曰∶生楗为及广汉东。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御览》)。 2769 案∶《范子计然》云∶附子,出蜀武都中。白色者,善。 2770 2771 <目录>卷三\下经 2772 <篇名>乌头 2773 内容:味辛,温。主中内、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 2774 之,名射罔,杀禽兽。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生山谷。 2775 《吴普》曰∶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狄,一名毒公,一名卑负(《御览》作果负),一名 2776 耿子。神农、雷公、桐君、黄帝∶甘,有毒。正月始生,叶浓,茎方,中空,叶四四相当, 2777 与蒿相似。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李氏∶小寒,十月采,形如乌 2778 头,有两岐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所畏、恶、使,尽与乌头同。一名 子,一名莨 2779 。神农、岐伯∶有大毒;李氏∶大寒。八月采,阴干。是附子角之大者,畏、恶与附子同( 2780 《御览》。 2781 《名医》曰∶生郎陵。正月、二月采,阴干。长三寸以上,为天雄。 2782 按∶《说文》云∶ ,乌喙也。《尔雅》云∶芨,堇草。郭璞云∶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 2783 《范子计然》云∶乌头,出三辅中,白者,善。《国语》云∶骊姬置堇于肉。韦昭云∶堇, 2784 乌头也。《淮南子·主术训》云∶莫凶于鸡毒,高诱云∶鸡毒,乌头也。按∶鸡毒,即奚毒; 2785 即子,即 2786 2787 <目录>卷三\下经 2788 <篇名>天雄 2789 内容:味辛,温,主大风,寒湿痹,沥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轻身 2790 健行。一名白幕(《御览》引云∶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大观本》作黑字)。 2791 生山谷。 2792 《名医》曰∶生少室。二月采根,阴干。 2793 案∶《广雅》云∶ ,奚毒,附子也。一岁,为 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 2794 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淮南子·缪称训》云∶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 2795 2796 2797 <目录>卷三\下经 2798 <篇名>半夏 2799 内容: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 2800 地文, 2801 一名水玉(以上八字,原本黑字)。生川谷。 2802 《吴普》曰∶半夏,一名和姑,生微邱,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花、员, 2803 上(《御览》)。 2804 《名医》曰∶一名示姑。生槐里。五月、八月采根,曝干。 2805 案∶《月令》云∶二月半夏生。《范子计然》云∶半夏,出三辅。色白者善。《列仙传》 2806 云∶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农。疑即半夏别名。 2807 2808 <目录>卷三\下经 2809 <篇名>虎掌 2810 内容: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生山谷。 2811 《吴普》曰∶虎掌,神农、雷公∶苦,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立秋九月 2812 采之(《御览》引云∶或生太山,或宛朐)。 2813 《名医》曰∶生汉中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2814 案∶《广雅》云∶虎掌,瓜属也。 2815 2816 <目录>卷三\下经 2817 <篇名>鸢尾 2818 内容:味苦,平。主蛊毒邪气,鬼注,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 2819 《吴普》曰∶鸢尾,治蛊毒(《御览》)。 2820 《名医》曰∶一名乌园。生九嶷山。五月采。 2821 案∶《广雅》云∶鸢尾,乌 ,射干也(疑当作鸢尾,乌园也;乌 ,射干也。是二物) 2822 。《唐本》注云∶与射干全别。 2823 2824 <目录>卷三\下经 2825 <篇名>大黄 2826 内容: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 2827 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2828 《吴普》曰∶大黄,一名黄良,一名火参,一名肤如,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 2829 苦,无毒;李氏∶小寒,为中将军。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花生,生黄赤叶,四四相 2830 当,黄茎高三尺许;三月,花黄;五月,实黑。三月采根,根有黄汁,切,阴干(《御览》)。 2831 《名医》曰∶一名黄良,生河西及陇西。二月、八月采根,火干。 2832 案∶《广雅》云∶黄良,大黄也。 2833 2834 <目录>卷三\下经 2835 <篇名>亭历 2836 内容:(旧作葶苈,《御览》作亭历) 2837 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平泽及 2838 田野。 2839 《名医》曰∶一名下历,一名 蒿。生 城。立夏后,采实阴干。得酒,良。 2840 案∶《说文》云∶ ,亭历也。《广雅》云∶狗荠、大室,亭苈也。《尔雅》云∶ ,亭 2841 历。郭璞云∶实、叶皆似芥,《淮南子·缪称训》云∶亭历愈张。《西京杂记》云∶亭历 2842 于盛夏。 2843 2844 <目录>卷三\下经 2845 <篇名>桔梗 2846 内容: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御览》引云∶一 2847 名利如。《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2848 《吴普》曰∶桔梗,一名符扈,一名白芍,一名利如,一名梗草,一名卢如。神农、医 2849 和∶苦,无毒;扁鹊、黄帝∶咸;岐伯、雷公∶甘,无毒;李氏∶大寒。叶如荠 ,茎如笔 2850 管,紫赤。二月生(《御览》)。 2851 《名医》曰∶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 。生蒿高及冤句。 2852 二、八月采根,曝干。 2853 案∶《说文》云∶桔,桔梗,药名。《广雅》云∶犁如,桔梗也。《战国策》云∶今求 2854 柴胡,及之睾黍梁父之阴,则 车而载耳。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尔雅》云∶ , 2855 。郭璞云∶荠 2856 2857 <目录>卷三\下经 2858 <篇名>莨荡子 2859 内容:味苦,寒。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 2860 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生川谷。 2861 《名医》曰∶一名行唐。生海滨及壅州。五月采子。 2862 案∶《广雅》云∶ 萍,KT 荡也。陶弘景云∶今方家多作野狼 。旧作菪。案∶《说文》 2863 2864 菪、 字。《史记·淳于意传》云∶淄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引以莨荡药一撮。《本草图经》 2865 引作浪荡 2866 2867 <目录>卷三\下经 2868 <篇名>草蒿 2869 内容:味苦,寒。主疥瘙、痂痒、恶创,杀虫,留热在骨节间,明目。一名青蒿,一名方溃。 2870 生川泽。 2871 《名医》曰∶生华阴。 2872 案∶《说文》云∶蒿, 也; ,香蒿也,或作 。《尔雅》云∶蒿 。郭璞云∶今人呼 2873 青蒿香中炙啖者为 。《史记·司马相如传》∶ 。注《汉书音义》曰∶ ,蒿也。陶弘 2874 2875 云∶即今青蒿。 2876 2877 <目录>卷三\下经 2878 <篇名>旋复花 2879 内容: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一名金沸草,一 2880 名盛椹。生川谷。 2881 《名医》曰∶一名戴椹。生平泽。五月采花,晒干,二十日成。 2882 案∶《说文》云∶ ,盗庚也。《尔雅》云∶ ,盗庚。郭璞云∶旋复似菊。 2883 2884 <目录>卷三\下经 2885 <篇名>藜芦 2886 内容:(《御览》作梨芦) 2887 味辛,寒。主蛊毒,咳逆,泄 2888 葱苒。生山谷。 2889 《吴普》曰∶藜芦,一名葱葵,一名丰芦,一名蕙葵(《御览》引云∶一名山葱,一名 2890 公苒)。神农、雷公∶辛,有毒(《御览》引云∶玄黄帝∶有毒);岐伯∶咸,有毒;李氏∶ 2891 大寒,大毒;扁鹊∶苦,有毒,大寒。叶、根小相 2892 《名医》曰∶一名葱 ,一名山葱。生太山。三月采根,阴干。 2893 案∶《广雅》云∶藜芦,葱苒也。《范子计然》云∶藜芦,出河东,黄白者,善。《尔 2894 雅》云∶ ,山葱,疑非此。 2895 2896 <目录>卷三\下经 2897 <篇名>钩吻 2898 内容:(《御览》作 ) 2899 味辛,温。主金创乳 ,中恶风,咳逆上气,水肿,杀鬼注(旧作疰,《御览》作注, 2900 是) 2901 蛊毒。一名野葛。生山谷。 2902 《吴普》曰∶秦,钩肠,一名毒根,一名野葛。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生南越 2903 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方,根黄。或生会稽东治,正月采(《御览》)。 2904 《名医》曰∶生傅高山及会稽东野。 2905 案∶《广雅》云∶莨,钩吻也。《淮南子·说林训》云∶蝮蛇螫人,敷以和堇,则愈。 2906 高诱云∶和堇,野葛,毒药。《博物志》云∶钩吻毒,桂心、葱叶,沸,解之。陶弘景云∶ 2907 或云钩吻是毛莨。沈括《补笔谈》云∶闽中人,呼为吻莽,亦谓之野葛;岭南人,谓之胡蔓 2908 ;俗谓之断肠草。此草,人间至毒之物,不入药用。恐本草所出别是一物,非此钩吻也。 2909 2910 <目录>卷三\下经 2911 <篇名>射干 2912 内容: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急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一名乌扇, 2913 一名乌蒲。生川谷。 2914 《吴普》曰∶射干,一名黄远也(《御览》)。 2915 《名医》曰∶一名乌 ,一名乌吹,一名草姜。生南阳田野。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2916 案∶《广雅》云∶鸢尾,乌 ,射干也。《荀子·劝学篇》云∶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 2917 ,茎长四寸。《范子计然》云∶射干根如 安定。 2918 2919 <目录>卷三\下经 2920 <篇名>蛇合 2921 内容:(原注云,合是含字) 2922 味苦,微寒。主惊痫寒热邪气,除热,金创,疽痔鼠 ,恶创,头疡。一名蛇衔。生山 2923 谷。 2924 《名医》曰∶生益州。八月采,阴干。 2925 按∶《本草图经》云∶或云是雀瓢,即是萝摩之别名。据陆玑云∶芄兰,一名萝摩,幽 2926 州谓之雀瓢,则即《尔雅》 ,芄兰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又,见女青。 2927 2928 <目录>卷三\下经 2929 <篇名>恒山 2930 内容:(旧作常山,《御览》作恒山,是) 2931 味苦,寒。主伤 2932 《吴普》曰∶恒山,一名漆叶。神农、岐伯∶苦;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二月、 2933 八月采。 2934 《名医》曰∶生益州及汉中。八月采根,阴干。 2935 案∶《后汉书·华佗传》云∶佗授以漆叶青粘散∶漆叶屑一斗,青粘十四两,以是为率 2936 ,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 2937 2938 <目录>卷三\下经 2939 <篇名>蜀漆 2940 内容:味辛,平。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注(旧作疰,《御 2941 览》作蛀)。生川谷。 2942 《吴普》曰∶蜀漆叶,一名恒山。神农、岐伯、雷公∶辛,有毒;黄帝∶辛;一经∶酸 2943 。如漆叶蓝青相似,五月采(《御览》)。 2944 《名医》曰∶生江陵山及蜀汉中常山。苗也,五月采叶,阴干。 2945 案∶《广雅》云∶恒山,蜀漆也。《范子计然》云∶蜀漆,出蜀郡。 2946 2947 <目录>卷三\下经 2948 <篇名>甘遂 2949 内容: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 2950 田。生川谷。 2951 《吴普》曰∶甘遂,一名主田,一名白泽,一名重泽,一名鬼丑,一名陵 ,一名甘 2952 槁,一名甘泽。神农、桐君∶苦,有毒。歧伯、雷公∶有毒。须二月、八月采(《御览》)。 2953 案∶《广雅》云∶陵泽,甘遂也。《范子计然》云∶甘遂,出三辅。 2954 2955 <目录>卷三\下经 2956 <篇名>白蔹 2957 内容:味苦,平。主痈肿疽创,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2958 一名免核,一名白草。生山谷。 2959 《名医》曰∶一名白根,一名昆仑。生衡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2960 案∶《说文》云∶ ,白 也,或作蔹。《毛诗》云∶蔹蔓于野。陆玑疏云∶蔹,似栝 2961 蒌,叶盛而细, 2962 热。《尔雅》云∶KT ,菟 2963 一名菟核。 2964 即此矣。 2965 2966 <目录>卷三\下经 2967 <篇名>青葙子 2968 内容:味苦,微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一名 2969 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 2970 《名医》曰∶生道旁,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五月六日采子。 2971 案∶《魏略》云∶初平中有青牛先生,常服青葙子。葙,当作箱字。 2972 2973 <目录>卷三\下经 2974 <篇名>菌 2975 内容:味咸,平。主心痛,温中,去长患、白 、蛲虫、蛇螫毒,症瘕、诸虫。一名 芦,生 2976 池泽。 2977 《名医》曰∶生东海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 2978 案∶《尔雅》云∶滇灌,茵芝。《文选》注引作菌。《声类》云∶滇灌,茵芝也,疑即 2979 此灌菌,或一名滇,一名芝,未敢定之。 2980 2981 <目录>卷三\下经 2982 <篇名>白芨 2983 内容:(《御览》作芨) 2984 味苦,平。主痈肿、恶创、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一名 2985 甘根,一名连及草。生川谷。 2986 《吴普》曰∶神农∶苦;黄帝∶辛;李氏∶大寒;雷公∶辛,无毒。茎叶似生姜、藜芦 2987 。十月花,直上,紫赤,根白连。二月、八月、九月采。 2988 《名医》曰∶生北山及冤句,及越山。 2989 案∶《隋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一名白芨,亦为黄精别名。今《名医》别出黄精条 2990 2991 <目录>卷三\下经 2992 <篇名>大戟 2993 内容:味苦,寒。主蛊毒、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痛,吐逆。一名 钜(案∶ 2994 此无生川泽三字者,古或与泽漆为一条)。 2995 《名医》曰∶生常山。十二月采根,阴干。 2996 案∶《尔雅》云∶荞, 钜。郭璞云∶今药草之戟也。《淮南子·缪尔训》云∶大戟 2997 2998 <目录>卷三\下经 2999 <篇名>泽漆 3000 内容:味苦,微寒。主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生川泽。 3001 《名医》曰∶一名漆茎,大戟苗也。生太山。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茎、叶,阴 3002 案∶《广雅》云∶黍茎,泽漆也。 3003 3004 <目录>卷三\下经 3005 <篇名>茵芋 3006 内容:味苦,温。主五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 3007 《吴普》曰∶茵芋,一名卑共。微温,有毒。状如莽草而细软(《御览》)。 3008 《名医》曰∶一名莞草,一名卑共,生太山。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3009 3010 <目录>卷三\下经 3011 <篇名>贯众 3012 内容: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御览》) 3013 作白),一名虎卷,一名扁符。生山谷。 3014 《吴普》曰∶贯众,一名贯来,一名贯中,一名渠母,一名贯钟,一名柏芹,一名药藻, 3015 一名扁符,一名黄钟。神农、岐伯∶苦,有毒;桐君、扁鹊∶苦;一经∶甘,有毒;黄帝∶ 3016 咸,酸;一经∶苦,无毒。叶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老。四月花,八月实, 3017 黑聚相连,卷旁行生。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药(《御览》)。 3018 《名医》曰∶一名伯萍,一名药藻。此谓草鸱头。生元山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 3019 采根,阴干。 3020 案∶《说文》云∶ 草也。《广雅》云∶贯节,贯众也。《尔雅》云∶泺,费众。郭璞云 3021 ∶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夏不死。一名贯渠。又上云∶扁符,止。郭璞云∶未祥。 3022 据《经》云∶一名篇符,即此也。《尔雅》当云∶篇符,止;泺,贯众。 3023 3024 <目录>卷三\下经 3025 <篇名>荛花 3026 内容:味苦,平,寒。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 3027 寒热邪气,利水道,生川谷。 3028 《名医》曰∶生咸阳及河南中牟。六月采花,阴干。 3029 3030 <目录>卷三\下经 3031 <篇名>牙子 3032 内容:味苦,寒。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创痔,去白虫。一名野狼牙,生川谷。 3033 《吴普》曰∶野狼牙,一名支兰,一名野狼齿,一名犬牙,一名抱子。神农、黄帝∶苦,有 3034 毒;桐君∶或咸;岐伯、雷公、扁鹊∶无毒。生冤句。叶青,根黄赤,六月、七月花, 3035 八月实黑。正月、八月采根(《御览》)。 3036 《名医》曰∶一名野狼齿,一名野狼子,一名犬牙。生淮南及冤句。八月采根,曝干。 3037 案∶《范子计然》云∶野狼牙,出三辅。色白者,善。 3038 3039 <目录>卷三\下经 3040 <篇名>羊踯躅 3041 内容:味辛,温。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生川谷。 3042 《吴普》曰∶羊踯躅花,神农、雷公∶辛,有毒。生淮南。治贼风、恶毒,诸邪气(《 3043 御览》)。 3044 《名医》曰∶一名玉支,生太行山及淮南山。三月采花,阴干。 3045 案∶《广雅》云∶羊踯躅,英光也。《古今注》云∶羊踯躅花,黄羊食之,则死;羊见之, 3046 则踯躅分散,故名羊踯躅。陶弘景云∶花苗似鹿葱。 3047 3048 <目录>卷三\下经 3049 <篇名>商陆 3050 内容:味辛,平。主水张、疝瘕、痹,熨除痈肿,杀鬼精物。一名 根,一名夜呼。生川谷。 3051 《名医》曰∶如人行者,有神。生咸阳。 3052 案∶《说文》∶ 草,枝枝相值,叶叶相当。《广雅》云∶常蓼,马尾,商陆也。《尔 3053 雅》云∶ ,马尾。郭璞云∶今关西亦呼为陆也。盖 ,即 俗字; 3054 商,即 假音。 3055 3056 <目录>卷三\下经 3057 <篇名>羊蹄 3058 内容:味苦,寒。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御览》此四字作无字)。一名东方宿,一 3059 名连虫陆,一名鬼目,生川泽。 3060 《名医》曰∶名蓄。生陈留。 3061 案∶《说文》云∶ 草也,读若厘。 ,厘草也。芨,堇草也。《广雅》云∶ ,羊蹄 3062 也。《毛诗》云∶言采其 。陆德明云∶本又作蓄。陆玑云∶今人谓之羊蹄。陶弘景云∶今 3063 人呼秃菜,即是蓄音之伪。《诗》云∶言采其蓄。案∶陆英,疑即此草之花,此草一名连虫 3064 陆,又陆英,即蒴 ,一名 也。亦苦、寒。 3065 3066 <目录>卷三\下经 3067 <篇名>蓄 3068 内容:味辛,平。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御览》引云∶一名篇竹。《大观本》无文)。 3069 生山谷。 3070 《吴普》曰∶ 蓄,一名蓄辩,一名 蔓(《御览》)。 3071 《名医》曰∶生东莱。五月采,阴干。 3072 案∶《说文》云∶ , 也, , 也,藩水 。藩,读若督。《尔雅》云∶竹, 3073 蓄。郭璞云∶似水藜,赤茎节。好生道旁。可食,又杀虫。《毛诗》云∶绿竹猗猗。《传 3074 》云∶竹, 竹也。《韩诗》藩云∶藩, 也。《石经》同。 3075 3076 <目录>卷三\下经 3077 <篇名>野狼毒 3078 内容: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创,鼠 、疽蚀,鬼精、蛊毒, 3079 杀飞鸟、走兽,一名续毒。生山谷。 3080 《名医》曰∶生秦亭及奉高。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3081 案∶《广雅》云∶野狼毒也(疑上脱续毒二字)。《中山经》云∶大KT 之山有草焉,其状 3082 3083 蓍而毛,青花而白实,其名曰 ,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3084 3085 <目录>卷三\下经 3086 <篇名>白头翁 3087 内容:味苦,温。主温疟、易狂、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 3088 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3089 《吴普》曰∶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奈河草。神农、扁鹊∶苦,无毒。生嵩山川谷 3090 。破气狂寒热,止痛(《御览》)。 3091 《名医》曰∶一名奈河草,生高山及田野。四月采。 3092 案∶陶弘景云∶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3093 3094 <目录>卷三\下经 3095 <篇名>鬼臼 3096 内容:味辛,温。主杀蛊毒鬼注、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一名爵犀,一名马目毒 3097 公,一名九臼。生山谷。 3098 《吴普》曰∶一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雀犀,一名马目公,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 3099 冤句,二月、八月采根(《御览》)。 3100 《名医》曰∶一名天臼,一名解毒,生九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 3101 3102 <目录>卷三\下经 3103 <篇名>羊桃 3104 内容:味苦,寒。主 热,身暴赤色,风水积聚,恶疡,除小儿热。一名鬼桃,一名羊肠。生 3105 川谷。 3106 《名医》曰∶一名苌楚,一名御弋,一名铫弋。生山林及田野,二月采,阴干。 3107 案∶《说文》云∶苌,苌楚,铫弋,一名羊桃。《广雅》云∶鬼桃、铫弋,羊桃也。《 3108 中山经》云∶丰山多羊桃,状如桃而方,茎可以为皮张。《尔雅》云∶长楚,姚 。郭璞云 3109 ∶今羊桃也,或曰鬼桃。叶似桃;花白;子如小麦,亦似桃。《毛诗》云∶隰有苌楚。《传 3110 》云∶苌楚,铫弋也。陆玑云∶今羊桃是也,叶长而狭,花紫赤色,其枝、茎弱,过一尺, 3111 引蔓于草上。今人以为汲灌,重而善没,不如杨柳也。近下根,刀切其皮,着热灰中,脱之 3112 ,可韬笔管。 3113 3114 <目录>卷三\下经 3115 <篇名>女青 3116 内容:味辛,平。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御览》作闾)。 3117 《吴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御览》)。 3118 《名医》曰∶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3119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尔雅》云∶,芄兰。郭璞云∶ 芄蔓生。断之, 3120 有白汁,可啖。《毛诗》云∶芄兰之支。《传》云∶芄,兰草也。陆玑云∶一名萝摩。幽州 3121 人谓之雀瓢。《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 3122 3123 <目录>卷三\下经 3124 <篇名>连翘 3125 内容:味苦,平。主寒热、鼠 ,瘰 、痈肿,恶创,瘿瘤,结热蛊毒。一名异翘,一名兰花, 3126 一名轵,一名三廉。生山谷。 3127 《名医》曰∶一名折根,生太山,八月采,阴干。 3128 案∶《尔雅》云∶连,异翘。郭璞云∶一名连苕,又名连本草云。 3129 3130 <目录>卷三\下经 3131 <篇名>兰茹 3132 内容:(《御览》作闾,是) 3133 味辛,寒。主蚀恶肉、败创、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 3134 ,善忘不乐。生川 3135 谷。 3136 《吴普》曰∶闾茹,一名离楼,一名屈居。神农∶辛;岐伯∶酸、咸,有毒;李氏∶大 3137 寒。二月采。叶圆黄,高四、五尺。叶四四相当。四月花黄,五月实黑、根黄,有汁,亦同 3138 黄。三月、五月采根。黑头者,良(《御览》)。 3139 《名医》曰∶一名屈据,一名离娄,生代郡。五月采,阴干。 3140 案∶《广雅》云∶屈居,芦茹也。《范子计然》云∶闾茹,出武都。黄色者,善。 3141 3142 <目录>卷三\下经 3143 <篇名>乌韭 3144 内容:味甘,寒。主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生山谷石上。 3145 案∶《广雅》云∶昔邪,乌韭也,在屋,曰昔邪;在墙,曰垣衣。《西山经》云∶萆荔, 3146 状如乌韭。《唐本》注云∶即石衣也,亦名石苔,又名石发。按∶《广雅》又云∶石发,石衣 3147 也, 3148 3149 <目录>卷三\下经 3150 <篇名>鹿藿 3151 内容:味苦,平。主蛊毒,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 (《御览》作历)、疡气。生山谷。 3152 《名医》曰∶生汶山。 3153 案∶《说文》云∶ ,鹿藿也,读若剽。《广雅》云∶ ,鹿藿也。《尔雅》云∶ ,鹿 3154 藿。其实, 。郭璞云∶今鹿豆也。叶似大豆,根黄而香,蔓延生。 3155 3156 <目录>卷三\下经 3157 <篇名>蚤休 3158 内容:味苦,微寒。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 疾痈创,阴蚀,下三虫,去蛇毒。一 3159 名蚩休。生川谷。 3160 《名医》曰∶生山及冤句。 3161 案∶郑樵云∶蚤休,曰螫休,曰重楼金绵,曰重台,曰草甘遂,今人谓之紫河车。服 3162 食家所用,而茎叶亦可爱。多植庭院间。 3163 3164 <目录>卷三\下经 3165 <篇名>石长生 3166 内容:味咸,微寒。主寒热、恶创、火热,辟鬼气不祥(《御览》作辟恶气、不祥、鬼毒)。一 3167 名丹草(《御览》引云丹沙草)。生山谷。 3168 《吴普》曰∶石长生,神农∶苦;雷公∶辛;一经∶甘。生咸阳(《御览》)。 3169 《名医》曰∶生咸阳。 3170 3171 <目录>卷三\下经 3172 <篇名>陆英 3173 内容:味苦,寒。主骨间诸痹,四肢拘挛、疼酸,膝寒痛,阴痿,短气不足,脚肿。生川谷。 3174 《名医》曰∶生熊耳及冤句。立秋采。又曰∶蒴 ,味酸,温,有毒。一名堇(今本误 3175 作堇),一名芨。生田野。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 3176 案∶《说文》云∶堇草也。读若厘。芨, 草也,读若急。 ,厘草也。《广雅》云 3177 盆,陆英莓也。《尔雅》云∶芨 草。《唐本》注陆英云∶此物,蒴 是也。后人不识, 3178 浪出蒴 条。今注云∶陆英,味苦、寒,无毒;蒴 ,味酸、温,有毒,既此不同。难谓一 3179 种,盖其类尔。 3180 3181 <目录>卷三\下经 3182 <篇名>荩草 3183 内容:味苦,平,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3184 《吴普》曰∶王刍,一名黄草。神农、雷公曰∶生太山山谷。治身热邪气,小儿身热气 3185 (《御览》)。 3186 《名医》曰∶可以染黄,作金公,生青衣。九月、十月采。 3187 案∶《说文》云∶荩草也。KT ,王刍也。《尔雅》云∶KT ,王刍。郭璞云∶KT , 3188 蓐也,今呼鸱脚莎。《毛诗》云∶绿竹猗猗。《传》云∶KT ,王刍也。《唐本》注云∶荩草, 3189 俗名KT 蓐草,《尔雅》所谓王刍。 3190 3191 <目录>卷三\下经 3192 <篇名>牛扁 3193 内容:味甘,微寒。主身皮创热气,可作浴汤,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生川谷。 3194 《名医》曰∶生桂阳。 3195 案∶陶弘景云∶太常贮,名扁特,或名扁毒。 3196 3197 <目录>卷三\下经 3198 <篇名>夏枯草 3199 内容:味苦,辛,主寒热、瘰 、鼠 、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 3200 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 3201 《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 3202 3203 <目录>卷三\下经 3204 <篇名>芫花 3205 内容:味辛,温。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蛊毒、鬼疟,疝瘕、痈肿,杀虫鱼。 3206 一名去水。生川谷(旧 3207 《吴普》曰∶芫花,一名去水,一名败花,一名儿草根,一名黄大戟。神农、黄 3208 帝∶有毒;扁鹊、岐伯∶苦;李氏∶大寒。二月生,叶青,加浓则黑。华有紫、赤、白者。 3209 三月实落尽,叶乃生。三月、五月采花。芫花根,一名赤芫根。神农、雷公∶苦,有毒。生 3210 邯郸,九月、八月采,阴干。久服,令人泄。可用毒鱼(《御览》,亦见《图经》节文)。 3211 《名医》曰∶一名毒鱼,一名杜芫。其根,名蜀桑,可用毒鱼。生淮源。三月三日采药, 3212 阴干。 3213 案∶《说文》云∶芫,鱼毒也。《尔雅》云∶ ,鱼毒。郭璞云∶ ,大木。子,似栗 3214 ,生南方,皮浓,汁赤,中藏卵果。《范子计然》云∶芫花,出三辅。《史记·仓公传》∶ 3215 临淄女子病蛲瘕,饮以芫花一撮,出蛲可数升,病已。颜师古注《急就篇》云∶郭景纯说, 3216 误耳。其生南方,用藏卵果,自别一 木,乃左思所云绵 、 栌者耳,非毒鱼之 。 3217 上草,下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八种,考木部芫华宜入此。 3218 3219 <目录>卷三\下经 3220 <篇名>巴豆 3221 内容: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张 3222 ,荡炼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内,除鬼毒蛊注邪物(《御览》作鬼毒邪注), 3223 杀虫鱼。一名巴叔(占作椒,《御览》作菽)。生川谷。 3224 《吴普》曰∶巴豆,一名巴菽,神农、岐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氏 3225 ∶主温热寒。叶如大豆。八月采(《御览》)。 3226 《名医》曰∶生巴郡,八月采,阴干,用之,去心皮。 3227 案∶《广雅》云∶巴菽,巴豆也。《列仙传》云∶元俗饵巴豆。《淮南子·说林训》云∶ 3228 鱼食巴菽而死,人食之而肥。 3229 3230 <目录>卷三\下经 3231 <篇名>蜀菽 3232 内容:味辛,温。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 3233 白、轻身、增年,生川谷。 3234 《名医》曰∶一名巴椒,一名 。生武都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 3235 案∶《范子计然》云∶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陆玑云∶蜀人作荼,又见秦椒,即 3236 《尔雅》 。陶弘景云∶俗呼为 。 3237 3238 <目录>卷三\下经 3239 <篇名>皂荚 3240 内容:味辛、咸,温。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 3241 《名医》曰∶生壅州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阴干。 3242 案∶《说文》云∶荚,草实。《范子计然》云∶皂荚,出三辅。上价一枚一钱。《广志》 3243 曰∶鸡栖子,皂荚也(《御览》)。皂,即草省文。 3244 3245 <目录>卷三\下经 3246 <篇名>柳花 3247 内容:味苦,寒。主风水黄胆,面热、黑。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创;实∶主溃痈,逐脓血; 3248 子汁∶疗渴。生川泽。 3249 《名医》曰∶生琅邪。 3250 案∶《说文》云∶柳,小杨也;柽,河柳也,杨木也。《尔雅》∶柽,河柳。郭璞云∶ 3251 今河旁赤茎小杨,又旄泽柳。郭璞云∶生泽中者,又杨,蒲柳。郭璞云∶可以为箭,《左传 3252 》所谓董泽之蒲。《毛诗》云∶无折我树杞。《传》云∶杞,木名也。陆玑云∶杞,柳属也。 3253 3254 <目录>卷三\下经 3255 <篇名>楝实 3256 内容:味苦,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生山谷。 3257 《名医》曰∶生荆山。 3258 案∶《说文》云∶楝,木也。《中山经》云∶其实如楝。郭璞云∶楝,木名。子如指头, 3259 白而粘,可以浣衣也。《淮南子·时则训》云∶七月,其树楝。高诱云∶楝实,凤凰所食, 3260 今雒城旁有楝树。实,秋熟。 3261 3262 <目录>卷三\下经 3263 <篇名>郁李仁 3264 内容:味酸,平。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龋齿,一名爵李。 3265 生坚齿川谷。 3266 《吴普》曰∶郁李,一名雀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御览》)。 3267 《名医》曰∶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及邱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3268 案∶《说文》云∶棣,白棣也。《广雅》云∶山李,雀其郁也。《尔雅》云∶常棣,棣 3269 。郭璞云∶今关西有棣树,子如樱桃,可食。《毛诗》云∶六月食郁。《传》云∶郁,棣属 3270 。刘稹《毛诗·义问》云∶常棣之树,高五、六尺;其实大如李,正赤,食之甜。又《诗 3271 》云∶常棣之花。《传》云∶常棣,棣也。陆玑云∶奥李,一名雀李,一曰李下李,所在山 3272 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 3273 月中熟大,子如李子,可食。沈括《补笔谈》云∶晋宫阁铭曰∶华 3274 十四株, 李一侏。 3275 3276 <目录>卷三\下经 3277 <篇名>莽草 3278 内容:味辛,温。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御览》有痈疮二字),杀虫鱼。 3279 生山谷。 3280 《吴普》曰∶莽草,一名春草。神农∶辛;雷公、桐君∶苦,有毒。生上谷山谷中或冤 3281 句。五月采。治风(《御览》)。 3282 《名医》曰∶一名 ,一名春草。生上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干。 3283 案∶《中山经》云∶朝歌之山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又 山有木焉,其状如棠 3284 而赤,叶可以毒鱼。《尔雅》云∶ ,春草。郭璞云∶一名芒草。《本草》云∶《周礼》云 3285 ∶翦氏掌除蠹物,以薰草莽之。《范子计然》云∶莽草,出三辅者,善。陶弘景云∶字亦作 3286 两。 3287 雷丸(《御览》作雷公丸) 味苦,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 3288 3289 。作摩膏,除小儿百病(《御览》引云∶一名雷矢。《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3290 《吴普》曰∶雷丸,神农∶苦;黄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李氏 3291 ∶大寒(《御览》引云∶一名雷实。或生汉中。八月采)。 3292 《名医》曰∶一名雷矢,一名雷实。生石城及治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3293 案∶《范子计然》云∶雷矢,出汉中。色白者,善。 3294 3295 <目录>卷三\下经 3296 <篇名>桐叶 3297 内容:味苦,寒。主恶蚀、创着阴皮,主五痔,杀三虫。花∶主传猪创,饲猪,肥大三倍。生 3298 山谷。 3299 《名医》曰∶生桐柏山。 3300 案∶《说文》云∶桐,荣也;梧,梧桐木,一名梓。《尔雅》云∶榇梧,郭璞云∶今梧 3301 桐。又荣桐木,郭璞云∶即梧桐。《毛诗》云∶梧桐生矣。《传》云∶梧桐,柔木也。 3302 3303 <目录>卷三\下经 3304 <篇名>梓白皮 3305 内容:味苦,寒。主热,去三虫。叶∶捣,传猪创,饲猪,肥大三倍。生山谷。 3306 《名医》曰∶生河内。 3307 案∶《说文》云∶梓,楸也,或作 ,椅梓也。楸,梓也; ,楸也。《尔雅》云∶槐 3308 ,小叶曰 。郭璞云∶槐,为楸楸;当细叶者,为 ;又大而 ,楸。郭璞云∶老乃皮粗 3309 ,者为楸。又椅梓,郭璞云∶即楸。《毛诗》云∶椅,桐梓漆。《传》云∶椅,梓属。 3310 陆玑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梓、梓关;桐皮,曰椅。 3311 3312 <目录>卷三\下经 3313 <篇名>石南 3314 内容:味辛,苦。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实∶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一名 3315 鬼目。生山谷。 3316 《名医》曰∶生华阴。二月、四月采实,阴干。 3317 3318 <目录>卷三\下经 3319 <篇名>黄环 3320 内容:味苦,平。主蛊毒、鬼注、鬼魅、邪气在脏中,除咳逆寒热。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 3321 山谷。 3322 《吴普》曰∶蜀,黄环,一名生刍,一名根韭。神农、黄帝、岐伯、桐君、扁鹊∶辛; 3323 一经∶味苦,有毒。二月生。初出正赤,高二尺;叶黄,员端、大茎,叶有汗,黄白。五月 3324 实员,三月采根。根黄,从理如车辐,。解治蛊毒(《御览》)。 3325 《名医》曰∶生蜀郡。三月采根,阴干。 3326 案∶《蜀都赋》有黄环。刘逵云∶黄环,出蜀郡。沈括《补笔谈》云∶黄环,即今朱藤 3327 也。天下皆有,叶如槐,其花穗悬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师人家园 3328 圃中,作大架种之,谓之紫藤花者,是也。 3329 3330 <目录>卷三\下经 3331 <篇名>溲疏 3332 内容:味辛,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可作浴汤。生山谷及田野、故邱虚地。 3333 《名医》曰∶一名巨骨,生熊耳山,四月采。 3334 案∶李当之云∶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 3335 似枸杞。子冬日熟,色赤,味甘、苦。 3336 3337 <目录>卷三\下经 3338 <篇名>鼠李 3339 内容:主寒热瘰 创。生田野。 3340 《吴普》曰∶鼠李,一名牛李(《御览》)。 3341 《名医》曰∶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啤。采无时。 3342 案∶《说文》云∶ ,鼠梓木。《尔雅》云∶鼠梓。郭璞云∶楸属也,今江东有虎 3343 梓。《毛诗》云∶北山有 。《传》云∶ ,鼠梓。据《名医》名鼠梓,未知是此否?《唐 3344 本》注云∶一名赵李,一名皂李,一名乌槎。 3345 3346 <目录>卷三\下经 3347 <篇名>药实根 3348 内容:味辛,温。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一名连木。生山谷。 3349 《名医》曰∶生蜀郡。采无时。 3350 案∶《广雅》云∶贝父,药实也。 3351 3352 <目录>卷三\下经 3353 <篇名>栾花 3354 内容:味苦,寒。主目痛、泪出、伤 ,消目肿。生川谷。 3355 《名医》曰∶生汉中。五月采。 3356 案∶《说文》云∶栾木,似栏。《山海经》云∶云雨之山,有木名栾,黄木赤枝青叶, 3357 群帝焉取药。《白虎通》云∶诸侯墓树柏;大夫栾;土,槐。沈括《补笔谈》云∶栾有 3358 一种,树生,其实可作数珠者,谓之木栾,即本草栾花是也。 3359 3360 <目录>卷三\下经 3361 <篇名>蔓椒 3362 内容:味苦,温。主风寒湿痹、 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一名家椒。生川谷及邱家间。 3363 《名医》曰∶一名猪椒,一名彘椒,一名狗椒。生云中。采茎、根,酿酒。 3364 案∶陶弘景云∶俗呼为 ,以椒 小,不香尔。一名稀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3365 上木,下品一十七种。旧十八种,今移芫花入草。 3366 3367 <目录>卷三\下经 3368 <篇名>豚卵 3369 内容:味苦,温。主惊痫、 疾,鬼注、蛊毒,除寒热,贲豚、五癃,邪气、挛缩。一名 3370 豚颠。悬蹄∶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 3371 案∶《说文》云∶ ,小豕也。从豸省,象形,从又,持内以给祭祀,篆文作豚。《方 3372 言》云∶猪,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 。,吴扬之间,谓之猪子。 3373 3374 <目录>卷三\下经 3375 <篇名>麋脂 3376 内容:味辛,温。主痈肿、恶创、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 3377 一名官脂。生山谷。 3378 《名医》曰∶生南山及雀淮南边。十月取。 3379 案∶《说文》云∶麋,鹿属,冬至解其角。《汉书》云∶刘向以为∶麋之为言,迷也。 3380 盖牝兽之淫者也。 3381 3382 <目录>卷三\下经 3383 <篇名>鼠 3384 内容:主堕胎,令人产易。生平谷。 3385 《名医》曰∶生山都。 3386 案∶《说文》云∶ ,鼠形,飞走且乳之鸟也。籀文作 。《广雅》云∶KT KT , 3387 飞也。 3388 陶弘景云∶是鼯鼠,一名飞生见。《尔雅》云∶鼯鼠,夷由 3389 3390 <目录>卷三\下经 3391 <篇名>六畜毛蹄甲 3392 内容:味咸,平。主鬼注、蛊毒,寒热、惊痫, 、狂走。骆驼毛,尤良。 3393 案∶陶弘景云∶六畜,谓马、牛、羊、猪、狗、鸡也;蹄,即踯省文。 3394 上兽,下品四种。旧同。 3395 3396 <目录>卷三\下经 3397 <篇名>虾蟆 3398 内容:味辛,寒。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创。服之,不患热病。生池泽。 3399 《名医》曰∶一名蟾蜍,一名 ,一名去甫,一名苦 。生江湖。五月五日取,阴干 3400 。东行者,良。 3401 案∶《说文》云∶虾,虾蟆也;蟆,虾蟆也; ,虾蟆也; , ,詹诸也。其鸣詹 3402 诸;其皮 ;其行 ,或作 。 ,詹诸也。《夏小正》传云∶蜮也者,长股也, 3403 或曰屈造之属也。《诗》曰∶得此 ,言其行 , ,詹诸,以鸣者。虾蟆也。郭璞 3404 云∶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又 蟆,郭璞云∶蛙类。《周礼》云∶蝈氏。郑司 3405 农云∶蝈,读为蜮。蜮,虾蟆也。元谓蝈,今御所食蛙也。《月令》云∶仲夏之月,反舌无 3406 声。蔡邕云∶今谓之虾蟆。薛君《韩诗》注云∶戚放蟾蜍。高诱注《淮南子》云∶蟾, 3407 也。又蝈,虾蟆也。又蟾蜍,虾蟆。又鼓造,一曰虾蟆。《抱朴子·内篇》云∶或问,魏武 3408 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以何法乎?《抱朴子》曰∶以自解去父血。 3409 3410 <目录>卷三\下经 3411 <篇名>马刀 3412 内容:味辛,微寒(《御览》有补中二字。《大观本》黑字)。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 3413 禽兽、贼鼠。生池泽。 3414 《吴普》曰∶马刀,一名齐蛤。神农、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生 3415 池泽、江海。采无时也(《御览》)。 3416 《名医》曰∶一名马蛤。生江湖及东海。采无时。 3417 案∶《范子计然》云∶马刀,出河东。《艺文类聚》引《本经》云∶文蛤,表有文。又 3418 曰马刀,一曰名蛤,则岂古本与文蛤为一邪? 3419 3420 <目录>卷三\下经 3421 <篇名>蛇蜕 3422 内容:味咸,平。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螈 、 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火熬之,良。 3423 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生川谷及田野。 3424 《吴普》曰∶蛇蜕,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一名蛇附,一名蛇筋,一名龙皮,一名 3425 龙单衣(《御览》)。 3426 《名医》曰∶一名龙子皮。生荆州。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3427 案∶《说文》云∶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 尾形。或作蛇蜕,蛇蝉所解皮也。 3428 《广雅》云∶蝮 蜕也。《中山经》云∶来山多空夺。郭璞云∶即蛇皮脱也。 3429 3430 <目录>卷三\下经 3431 <篇名>蚯蚓 3432 内容:味咸,寒。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注、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生平土 3433 《吴普》曰∶蚯蚓,一名白颈螳 ,一名附引(《御览》)。 3434 《名医》曰∶一名土龙。二月取,阴干。 3435 案∶《说文》云∶ ,侧行者,或作蚓, 也。《广雅》云∶蚯蚓,蜿 ,引无也 3436 。《尔雅》云∶ 蚓, 蚕。郭璞云∶即 也,江东呼寒蚓,旧作蚯,非。《吕氏春秋》 3437 、《淮南子》邱蚓出,不从虫。又《说文训》云∶ ,无筋骨之强。高诱注∶ ,一名蜷 3438 也。旧又有白颈二字,据《吴普》古本当无也。 3439 3440 <目录>卷三 3441 <篇名>下经 3442 内容:味辛,平。主久聋、咳逆、毒瓦斯,出刺出汗。生川谷。 3443 《名医》曰∶一名土蜂。生熊耳及 柯,或人屋间。 3444 案∶《说文》云∶KT ,KT 蠃,蒲卢,细要土蜂也。或作螺蠃,螺,蠃也。《广雅》 3445 云∶ 3446 土蜂, 也。《尔雅》∶土蜂。《毛诗》云∶螟蛉有子,螺蠃负之。《传》云∶螺蠃, 3447 卢也。《礼记》云∶夫政也者,蒲卢也。郑云∶蒲卢,果蠃,谓土蜂也。《方言》云∶蜂, 3448 其小者,谓之 ,或谓之蚴蜕。《说文》无 字,或当为医。 3449 3450 <目录>卷三\下经 3451 <篇名>蜈蚣 3452 内容:味辛,温。主鬼注、蛊毒,啖诸蛇、早、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御览》 3453 引云∶一名至掌。《大观本》在水蛭下)。生川谷。 3454 《名医》曰∶生大吴江南。赤头足者,良。 3455 案∶《尔雅》云∶ 蛆,吴公也。 3456 3457 <目录>卷三\下经 3458 <篇名>水蛭 3459 内容: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月闭(《御览》作水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生 3460 池泽。 3461 《名医》曰∶一名 ,一名至掌。生雷泽。五月、六月采,曝干。 3462 案∶《说文》云∶蛭,虮也; ,蛭 ,至掌也。《尔雅》云∶蛭虮。郭璞云∶今江东 3463 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为虮。又蛭 、至掌,郭璞云∶未详,据《名医》,即蛭也。 3464 3465 <目录>卷三\下经 3466 <篇名>班苗 3467 内容:味辛,寒。主寒热、鬼注蛊毒、鼠 恶创、疽蚀死肌,破石癃。一名龙尾。生川 3468 《吴普》曰∶斑猫,一名斑蚝,一名龙蚝,一名斑苗,一名胜发,一名盘蛩,一名 3469 晏青。神农∶辛;岐伯∶咸;桐君∶有毒;扁鹊∶甘,有大毒。生河内川谷,或生水石。 3470 《名医》曰∶生河东。八月取,阴干。 3471 案∶《说文》云∶ , 蝥,毒虫也。《广雅》云∶ 晏青也。《名医》别出芫青条 3472 ,非。芫、晏,音相近也。旧作猫,俗字。据吴氏云∶一名班苗,是也。 3473 3474 <目录>卷三\下经 3475 <篇名>贝子 3476 内容:味咸,平。主目翳、鬼注虫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烧用之,良。生池泽。 3477 《名医》曰∶一名贝齿。生东海。 3478 案∶《说文》云∶贝,海介虫也。居陆,名飙;在水,名 ,象形。《尔雅》云 3479 ,小者, 。郭璞云∶今细贝,亦有紫色,出日南。又 ,小而椭。郭璞云∶即上小贝。 3480 3481 <目录>卷三\下经 3482 <篇名>石蚕 3483 内容:味咸,寒。主五癃,破五淋,堕胎,内解结气,利水道,除热。一名水虱。生池泽。 3484 《吴普》曰∶石蚕,亦名沙虱。神农、雷公∶酸,无毒。生汉中。治五淋,破随内结气,利 3485 水道,除热(《御览》)。 3486 《名医》曰∶生江汉。 3487 案∶《广雅》云∶水虱, 也。《淮南万毕术》云∶沙虱,一名蓬活,一名地脾。《御 3488 览》虫豸部引李当之云∶类虫,形如老蚕。生附石。《广志》云∶皆虱,虱色赤,大过虮。 3489 在水中,入人皮中,杀人,与李似不同。 3490 3491 <目录>卷三\下经 3492 <篇名>雀瓮 3493 内容:味甘,平。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注。一名躁舍。 3494 《名医》曰∶生汉中。采,蒸之。生树枝间,蛄 房也。八月取。 3495 案∶《说文》云∶蛄,蛄斯黑也。《尔雅》云∶ ,蛄 。郭璞云∶ 属也。今青州人 3496 呼为蛄 。按∶《本经》名为雀瓮者,瓮与蛹,音相近,以其如雀子,又如茧虫之蛹,因 3497 呼之。 3498 3499 <目录>卷三\下经 3500 <篇名>蜣螂 3501 内容:味咸,寒。主小儿惊痫、螈 ,腹胀寒热,大人疾狂易。一名 蜣。火熬之,良。生池 3502 泽。 3503 《名医》曰∶生长沙。五月五日取,蒸,藏之。 3504 案∶《说文》云∶ ,渠 。一曰天杜。《广雅》云∶天杜,蜣螂也。《尔雅》云∶ 蜣, 3505 蜣螂。郭璞云∶黑甲虫,啖粪土。《玉篇》∶蜣、螂同。《说文》无蜣字。渠 ,即 蜣,音 3506 之缓急。 3507 3508 <目录>卷三\下经 3509 <篇名>蝼蛄 3510 内容:味咸,寒。主产难,出肉中刺(《御览》作刺在肉中),溃痈肿,下哽噎(《御览》作咽), 3511 解毒,除恶创。一名蟪蛄(《御览》作蟪蛄),一名天蝼 3512 《名医》曰∶生东城。夏至取,曝干。 3513 案∶《说文》云∶蠹,蝼蛄也;蝼,蝼蛄也;蛄,蝼蛄也。《广雅》云∶炙鼠、津姑、蝼 3514 蜮、蟓蛉、蛞蝼,蝼蛄也。《夏小正》云∶三月, 则鸣。KT ,天蝼也。《尔雅》云∶ , 3515 天蝼。郭璞云∶蝼蛄也。《淮南子·时则训》云∶孟夏之月,蝼蝈鸣。高诱云∶蝼,蝼蛄也。 3516 《方言》云∶蛄诣,谓之杜格;蝼蛞,谓之蝼蛞,或谓之蟓蛉。南楚谓之杜狗,或谓之 蝼。 3517 陆玑《诗疏》云∶《本草》又谓蝼蛄为石鼠,今无文。 3518 3519 <目录>卷三\下经 3520 <篇名>马陆 3521 内容:味辛,温。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息肉、恶创、白秃。一名百足。生川谷。 3522 《吴普》曰∶一名马轴(《御览》)。 3523 《名医》曰∶一名马轴。生元菟。 3524 案∶《说文》云∶蠲,马蠲民。从虫、皿,益声; ,象形。明堂《月令》曰∶腐草为 3525 蠲。《广雅》云∶蛆 ,马 ,马 也。又马践,蛆也。《尔雅》云∶ ,马践。郭璞云∶马 3526 蠲匀,俗呼马 。《淮南子·时则训》云∶季夏之日,腐草化为。 。高诱云∶ ,马 也。 3527 幽冀谓之秦渠。又《汜论训》云∶ ,足众,而走不若蛇。已《兵略训》云∶若研之足。高 3528 诱云∶ ,马 也。《方言》云∶马 ,北燕谓之蛆渠。其大者,谓之马蚰。《博物志》云∶ 3529 马,一名百足,中断成两段,各行而去。 3530 3531 <目录>卷三\下经 3532 <篇名>地胆 3533 内容:味辛,寒。主鬼注、寒热,鼠蝼,恶创、死肌,破症瘕,堕胎。一名 青。生川谷。 3534 《吴普》曰∶地胆,一名元青,一名杜龙,一名青虹(《御览》)。 3535 《名医》曰∶一名青 。生汶山,八月取。 3536 案∶《广雅》云∶地胆,蛇要,青 ,青 也。陶弘景云∶状如大马蚁,有翼。伪者, 3537 即班猫所化,状如大豆。 3538 3539 <目录>卷三\下经 3540 <篇名>鼠妇 3541 内容:味酸,温。主气癃不得小便,女人月闭、血症,痫症、寒热,利水道。一名负蟠,一名 3542 威。生平谷。 3543 《名医》曰∶一名 。生魏郡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取。 3544 案∶《说文》云∶ , 威,委黍;委黍,鼠妇也;蟠,鼠负也。《尔雅》云∶蟠,鼠 3545 负。郭璞云∶瓮器底虫。又 威,委黍。郭璞云∶旧说,鼠妇别名。《毛诗》云∶伊芳威在室 3546 。《传》云∶伊芳威,委黍也。陆玑云∶在壁根下,瓮底中生,似白鱼。 3547 3548 <目录>卷三\下经 3549 <篇名>荧火 3550 内容:味辛,微温。主明目,小儿火创伤,热气、蛊毒、鬼注,通神。一名夜光(《御览》引 3551 云∶一名熠耀,一名即照。《大观本》作黑字)。生池泽。 3552 《吴普》曰∶荧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 3553 (《艺文类聚》)。 3554 《名医》曰∶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照。生阶地。七月七日收,阴干。 3555 案∶《说文》云∶ ,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尔雅》云∶荧火,即 3556 照。郭璞云∶夜飞,腹下有火。《毛诗》云∶熠耀宵行。传云∶熠耀,磷也;磷,荧火也 3557 《月令》云∶季夏之月,腐草化为荧。郑元云∶萤飞虫,萤火也。据毛苌以萤为磷,是也。 3558 《说文》无萤字,当以磷为之。《尔雅》作荧,亦是。旧作萤,非。又按∶《月令》∶腐草 3559 为萤,当是蠲字假音。 3560 3561 <目录>卷三\下经 3562 <篇名>衣鱼 3563 内容:味咸,温,无毒。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御览》作泄利),小儿中风(《御览》作头 3564 风)、项强(《御览》作疆),背起摩之。一名白鱼。生平泽。 3565 《吴普》曰∶衣中白鱼。一名 (《御览》)。 3566 《名医》曰∶一名 。生咸阳。 3567 案∶《说文》云∶ ,白鱼也。《广雅》云∶白鱼, 鱼也。《尔雅》云∶ ,白鱼。郭 3568 璞云∶衣、书中虫,一名蚋鱼。 3569 上虫、鱼,下品一十八种。旧同。 3570 3571 <目录>卷三\下经 3572 <篇名>桃核仁 3573 内容:味苦,平。主症血、血闭、瘕邪,杀小虫。桃花∶杀注恶鬼,令人好颜色。桃凫∶微温。 3574 主杀百鬼精物(《初学记》引云∶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桃毛∶主下血瘕寒热,积寒无子。 3575 桃蠹∶杀鬼邪恶不祥。生川谷。 3576 《名医》曰∶桃核,七月采,取仁,阴干;花,三月三日采,阴干;桃凫,一名桃奴, 3577 一名枭景。是实着树不落。实中者,正月采之;桃蠹,食桃树虫也。生太山。 3578 案∶《说文》云∶桃,果也。《玉篇》云∶桃,毛果也。《尔雅》云∶桃李丑核。郭璞 3579 云∶子中有核仁。孙炎云∶桃李之实,类皆有核。 3580 3581 <目录>卷三\下经 3582 <篇名>杏核仁 3583 内容: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生川谷。 3584 《名医》曰∶生晋山。 3585 案∶《说文》云∶杏,果也。《管子·地员篇》云∶五沃之土,其木宜杏。高诱注《淮南 3586 子》云∶杏,有窍在中。 3587 上果,下品二种。旧同。 3588 3589 <目录>卷三\下经 3590 <篇名>腐婢 3591 内容:味辛,平。主 疟,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病酒,头痛。生汉中。 3592 《吴普》曰∶小豆花,一名腐婢(旧作付月,误)。神农∶甘,毒。七月采,阴干四十 3593 日。 3594 治头痛,止渴(《御览》)。 3595 《名医》曰∶生汉中。即小豆花也。七月采,阴干。 3596 上米、谷,下品一种。旧同。 3597 3598 <目录>卷三\下经 3599 <篇名>苦瓠 3600 内容:味苦,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叶。生川泽。 3601 《名医》曰∶生晋地。 3602 案∶《说文》云∶瓠匏,匏瓠也。《广雅》云∶匏,瓠也。《尔雅》云∶瓠,栖瓣。《 3603 毛诗》云∶瓠有苦叶。《传》云∶匏,谓之瓠。又九月断壶。《传》云∶壶,瓠也。《古今 3604 注》云∶瓠,壶芦也。壶芦,瓠之无柄者。瓠,有柄者。又云∶瓢,瓠也。其 ,曰匏。 3605 瓠则别名。 3606 3607 <目录>卷三\下经 3608 <篇名>水靳 3609 内容:味甘,平。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一名水英。生池 3610 泽。 3611 《名医》曰∶生南海。 3612 案∶《说文》云∶芹,楚葵也;近,菜类也。《周礼》有近菹。《尔雅》云∶芹,楚葵。 3613 郭璞云∶今水中芹菜。《字林》云∶芹草,生水中。根,可缘器。又云∶ 菜,似蒜, 3614 生水 3615 中。 3616 上菜,下品二种。旧同。 3617 3618 <目录>卷三\下经 3619 <篇名>彼子 3620 内容:味甘,温。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注、伏尸。生山谷(旧在《唐本》退 3621 中)。 3622 《名医》曰∶生永昌。 3623 案∶陶弘景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熊子,不 3624 知其形何类也。掌禹锡云∶树,似杉;子,如槟榔。《本经》虫部云∶彼子,芝注云∶彼字 3625 合从木。《尔雅》云∶彼,一名 。 3626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倍其数,合七百三十 3627 名也)。 3628 掌禹锡曰∶本草例,《神农本经》以朱书,《名医别录》以墨书。《神农》药三百六十五 3629 种,今此言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是并《名医别录》副品而言也。则此下节《别录》之文 3630 也,当作墨书矣。盖传定浸久,朱墨错乱之所致耳。 3631 案∶禹锡说,是也,改为细字。 3632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 3633 ,九佐、使也。 3634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 3635 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精,合和时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 3636 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3637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曝干,采 3638 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3639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 3640 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3641 欲疗病,先察其原,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3642 。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3643 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3644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创瘤, 3645 以创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3646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 3647 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3648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下利,大小便不通; 3649 贲肫上气,咳逆呕吐;黄疽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 痫;鬼注喉痹、齿痛, 3650 耳聋目盲;金创 折,痈肿恶创,痔 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 3651 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3652 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天神仙,遨游上下,役使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抱朴 3653 子·内篇》引《神农经》,据《太平御览》校)。 3654 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抱朴子 3655 ·内篇》引《神农经》)。 3656 太一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者,养性;下者,养病(《艺文类聚》引《本草经》)。 3657 太一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神农乃作赭鞭、钩 (尺制 3658 切)。从六阴阳,与太乙外(巡字)五岳四渎,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灰,皮,毛羽,万千 3659 3660 ,皆鞭问之,得其所能治主,当其五味,一日(一字旧误作百)七十毒(《太平御览》引《本 3661 草经》)。 3662 神农稽首再拜,问于太乙子曰∶曾闻之时寿过百岁,而徂落之咎,独何气使然也?太乙 3663 子曰∶天有九门,中道最良。神农乃从其尝药,以拯救人命。(《太平御览》引《神农本草 3664 》)。 3665 按∶此诸条,与今《本经》卷上文略相似,诸书所引,较《本经》文多。又云是太一子 3666 说,今无者,疑后节之。其云赭鞭、钩 ,当是煮辨、候制之假音,鞭问之,即辨问之。无 3667 怪说也。 3668 药物有大毒,不可入口鼻耳目者,即杀人。一曰钩吻(卢氏曰∶阴地黄精,不相连,根 3669 苗独生者,是也),二曰鸱(状如雌鸡,生山中),三曰阴命(赤色,着木县其子,生海中), 3670 四曰内童(状如鹅,亦生海中),五曰鸩羽(如雀,墨头赤喙),六曰 (生海中,雄曰 , 3671 3672 曰也。《博物志》引《神农经》)。 3673 药种有五物∶一曰野狼毒,占斯解之;二曰巴头,藿汁解之;三曰黎,卢汤解之;四曰天 3674 雄、乌头,大豆解之;五曰班茅,戎盐解之。毒菜害小儿,乳汁解,先食饮二升(《博物志》 3675 引《神农经》)。 3676 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雌黄、云母、太乙禹余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 3677 行、长生(《抱朴子·内篇》引《神农四经》)。 3678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文选》注引《神农本草》)。 3679 春为阳,阳温,生万物(同上)。 3680 黄精与术,饵之却粒;或遇凶年,可以绝粒。谓之米脯(《太平御览》引《抱朴子》、《神 3681 农经》)。 3682 五味,养精神,强魂魄。五石,养髓,肌肉肥泽。诸药,其味酸者,补肝、养心,除肾 3683 病;其味苦者,补心、养脾,除肝病;其味甘者,补肺、养脾,除心病;其味辛者,补肺、 3684 养肾,除脾病;其味咸者,补肺,除肝病。故五味,应五行;四体,应四时。夫人性生于四 3685 时,然后命于五行,以一补身,不死命神。以母养子,长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究年(《太 3686 平御览》引《养生要略》、《神农经》)。 3687 案∶此诸条,当是玉石、草木三品前总论,而后人节去。 3688 3689 <目录>卷三\下经 3690 <篇名>附∶《吴氏本草》十二条 3691 内容:龙眼 一名益智,一名比目(《齐民要术》)。 3692 鼠尾 一名劲,一名山陵翘。治痢也(《太平御览》)。 3693 满阴实 生平谷或圃中。延蔓如瓜叶,实如桃。七月采。止渴延年(《太平御览》)。 3694 千岁垣中肤皮,得姜、赤石胎,治(《太平御览》)。 3695 小华 一名结草(《太平御览》)。 3696 木瓜 生夷陵(《太平御览》)。 3697 谷树皮 治喉闭。一名楮(《太平御览》)。 3698 樱桃 味甘。主调中益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一名朱桃,一名麦英也(《艺文类聚》)。 3699 李核 治仆僵。花,令人好颜色(《太平御览》)。 3700 大麦 一名 麦。五谷之大盛,无毒,治消渴,除热,益气。食蜜为使。麦种∶一名小 3701 麦。无毒。治利而不中 (《太平御览》)。 3702 豉,益人气(《太平御览》)。 3703 晖日,一名鸩羽(《太平御览》)。 3704 3705 <目录>卷三\下经 3706 <篇名>附∶诸药制使 3707 内容:唐慎微曰∶《神农本经》相使,正各一种,冀以《药对》参之,乃有两三。 3708 3709 <目录>卷三\下经 3710 <篇名>玉、石,上部 3711 内容:玉泉 畏款冬花。 3712 玉屑 恶鹿角。 3713 丹砂 恶磁石,畏咸水。 3714 曾青 畏菟丝子。 3715 石胆 水英为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 3716 钟乳 蛇床子为使,恶牡丹、牡蒙、元石、畏紫石英、 草。 3717 云母 泽泻为使;畏蛇甲及流水。 3718 消石 口为使;恶苦参、苦菜,畏女菀。 3719 朴硝 畏麦句姜。 3720 芒硝 石苇为使,恶麦句姜。 3721 矾石 甘草为使;畏牡蛎。 3722 滑石 石苇为使;恶曾青。 3723 紫石英 长石为使,畏扁青、附子,不欲蛇甲、黄连、麦句姜。 3724 白石英 恶马目毒公。 3725 赤石脂 恶大黄;畏芜花。 3726 黄石脂 曾青为使;恶细辛;畏蜚蠊。 3727 太一余粮 杜仲为使;畏铁落、菖蒲、贝母。 3728 玉、石,中部 3729 水银 畏磁石。 3730 殷孽 恶防己;畏木。 3731 孔公孽 木兰为使;恶细辛。 3732 阳起石 桑螵蛸为使;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子。 3733 石膏 鸡子为使;恶莽草毒公。 3734 凝水石 畏地榆;解巴豆毒。 3735 磁石 柴胡为使;畏黄石脂;恶牡丹、莽草。 3736 元石 恶松脂、柏子仁、菌桂。 3737 理石 滑石为使;恶麻黄。 3738 3739 <目录>卷三\下经 3740 <篇名>玉、石,下部 3741 内容:矾石 得火良;棘针为使;恶虎掌、毒公、 屎、细辛、水。 3742 青琅 得水银良;畏鸡骨;杀锡毒。 3743 特生矾石 得火良;畏水。 3744 代赭 畏天雄。 3745 方解石 恶巴豆。 3746 大盐 漏芦为使。 3747 3748 <目录>卷三\下经 3749 <篇名>草药,上部 3750 内容:六芝 薯蓣为使;得发良;恶常山;畏扁青、茵陈。 3751 术 防风、地榆为使。 3752 天门冬 垣衣、地黄为使;畏曾青。 3753 麦门冬 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 。 3754 女萎、蕤主 畏卤KT 咸。 3755 干地黄 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元荑。 3756 菖蒲 秦花、秦皮为使;恶地胆、麻黄。 3757 泽泻 畏海蛤、文蛤。 3758 远志 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蜚蠊、藜芦。 3759 齐蛤 薯蓣,紫芝为使,恶甘遂。 3760 石斛 陆英为使;恶凝水石、巴豆;畏白僵蚕、雷丸。 3761 菊花 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使。 3762 甘草 术、干漆、苦参为使;恶远志;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3763 人参 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3764 牛膝 恶荧火、龟、陆英;畏白。 3765 细辛 曾青、东根为使;恶野狼毒、山茱萸、黄 ;畏滑石、硝石;反藜芦。 3766 独活 蠡石为使。 3767 柴胡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苑、藜芦。 3768 子 荆子、薏苡仁为使。 3769 菥 子 得荆子、细辛,良;恶干姜、苦参。 3770 龙胆 贯众为使;恶防葵、地黄。 3771 菟丝子 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使;恶 茵。 3772 巴戟天 复盆子为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3773 蒺藜子 乌头为使。 3774 沙参 恶防己;反藜芦。 3775 防风 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杀附子毒。 3776 络石 杜仲、牡丹为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3777 黄连 黄芩、龙骨、理石为使;恶菊花、芫花、元参、白藓皮;畏款冬;胜乌头;解巴 3778 豆毒。 3779 丹参 味咸水,反藜芦。 3780 天名精 垣衣为使。 3781 决明子 蓍实为使;恶大麻子。 3782 续断 地黄为使;恶雷丸。 3783 芎 白芷为使。 3784 黄 恶龟甲。 3785 杜若 得辛夷、细辛,良;恶柴胡、前胡。 3786 蛇床子 恶牡丹、巴豆、贝母。 3787 茜根 畏鼠姑。 3788 飞蠊 得乌头,良;恶麻黄。 3789 薇衔 得秦皮,良。 3790 五味子 苁蓉为使;恶葳蕤;胜乌头。 3791 3792 <目录>卷三\下经 3793 <篇名>草药,中部 3794 内容:当归 恶兰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3795 秦艽 菖蒲为使。 3796 黄芩 山茱萸,龙骨为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3797 芍药 须丸为使;恶石斛、芒硝;畏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3798 干姜 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屎;杀半夏、莨菪毒。 3799 本 畏 茹。 3800 麻黄 浓朴为使;恶辛夷、石苇。 3801 葛根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3802 前胡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3803 贝母 浓朴、白薇为使;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 3804 栝蒌 枸杞为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3805 元参 恶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3806 苦参 元参为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3807 石龙芮 大戟为使;畏蛇蜕、吴茱萸。 3808 萆 薏苡为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 3809 石苇 滑石、杏仁为使,得菖蒲,良。 3810 狗脊 萆 为使;恶败酱。 3811 瞿麦 草、牡丹为使;恶螵蛸。 3812 白芷 当归为使;恶旋复花。 3813 紫菀 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 3814 白藓皮 恶螵蛸、桔梗、茯苓、萆 。 3815 白薇 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3816 紫参 畏辛夷。 3817 淫羊藿 薯蓣为使。 3818 款冬花 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荚、硝石、元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芩、 3819 黄连、黄 、青葙。 3820 牡丹 畏菟丝子。 3821 防己 殷孽为使;恶细辛;畏萆 ;杀雄黄毒。 3822 女苑 畏卤咸。 3823 泽兰 防己为使。 3824 地榆 得发良;恶麦门冬。 3825 海藻 反甘草。 3826 3827 <目录>卷三\下经 3828 <篇名>草药,下部 3829 内容:大黄 黄芩为使。 3830 桔梗 节皮为使;畏白芨;反龙胆、龙眼。 3831 甘遂 瓜蒂为使;恶远志;反甘草。 3832 葶苈 榆皮为使;得酒良;恶僵蚕、石龙芮。 3833 芫花 决明为使;反甘草。 3834 泽漆 小豆为使;恶薯蓣。 3835 大戟 反甘草。 3836 钩吻 半夏为使;恶黄芩。 3837 藜芦 黄连为使;反细辛、芍药、五参;恶大黄。 3838 乌头、乌喙 莽草为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芨;恶藜芦。 3839 天雄 远志为使,恶腐婢。 3840 附子 地坦为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 、人参、乌韭、大豆。 3841 贯众 菌为使。 3842 半夏 射干为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3843 蜀漆 栝楼为使;恶贯众。 3844 虎掌 蜀漆为使;畏莽草。 3845 野狼牙 芜荑为使;恶枣肌、地榆。 3846 常山 畏玉札。 3847 白芨 紫石英为使;恶理石、李核仁、杏仁。 3848 白蔹 代赭为使;反乌头。 3849 菌 得酒,良;畏鸡子。 3850 茹 甘草为使;恶麦门冬。 3851 荩草 畏鼠妇。 3852 夏枯草 土瓜为使。 3853 野狼毒 大豆为使;恶麦句姜。 3854 鬼臼 畏衣。 3855 3856 <目录>卷三\下经 3857 <篇名>木药,上部 3858 内容:茯苓,茯神 马间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859 杜仲 恶蛇蜕、元参。 3860 柏实 牡蛎、桂心、瓜子为使;畏菊花、羊蹄、诸石、面曲。 3861 干漆 半夏为使;畏鸡子。 3862 蔓荆子 恶乌头、石膏。 3863 五加皮 远志为使;畏蛇皮、元参。 3864 孽木 恶干漆。 3865 辛夷 芎 为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3866 酸枣仁 恶防己。 3867 槐子 景天为使。 3868 牡荆实 防己为使;恶石膏。 3869 3870 <目录>卷三\下经 3871 <篇名>木药,中部 3872 内容:浓朴 干姜为使;恶泽泻、寒水石、硝石。 3873 山茱萸 蓼实为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3874 吴茱萸 蓼实为使;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3875 秦皮 大戟为使;恶茱萸。 3876 占斯 解野狼毒毒。 3877 栀子 解踯躅毒。 3878 秦椒 恶栝蒌、防葵;畏雌黄。 3879 桑根白皮 续断、桂心、麻子为使。 3880 3881 <目录>卷三\下经 3882 <篇名>木药,下部 3883 内容:黄环 鸢尾为使;恶茯苓、防己。 3884 石南 五加皮为使。 3885 巴豆 芫花为使;恶 草;畏大黄、黄连、藜芦;杀斑蝥毒。 3886 栾花 决明为使。 3887 蜀椒 杏仁为使,畏款冬。 3888 溲疏 漏芦为使。 3889 皂荚 柏实为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3890 雷丸 荔实、浓朴为使;恶葛根。 3891 3892 <目录>卷三\下经 3893 <篇名>兽,上部 3894 内容:龙骨 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 3895 龙角 畏干漆、蜀椒、理石。 3896 牛黄 人参为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 3897 白胶 得火,良;畏大黄。 3898 阿胶 得火,良;畏大黄。 3899 3900 <目录>卷三\下经 3901 <篇名>兽,中部 3902 内容:犀角 松子为使;恶 菌、雷丸。 3903 羚羊角 菟丝子为使。 3904 鹿茸 麻勃为使。 3905 鹿角 杜仲为使。 3906 3907 <目录>卷三\下经 3908 <篇名>兽,下部 3909 内容:麋脂 畏大黄。 3910 伏翼 苋实、云实为使。 3911 天鼠屎 恶白蔹、白薇。 3912 3913 <目录>卷三\下经 3914 <篇名>虫、鱼,上部 3915 内容:蜜蜡 恶芫花、齐蛤。 3916 蜂子 畏黄芩、芍药、牡蛎。 3917 牡蛎 贝母为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良;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3918 桑螵蛸 畏旋复花。 3919 海蛤 蜀漆为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3920 龟甲 恶沙参、蜚蠊。 3921 3922 <目录>卷三\下经 3923 <篇名>虫、鱼,中部 3924 内容:皮 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3925 蜥蜴 恶硫黄、斑蝥、芜荑。 3926 露蜂房 恶干姜、丹参、黄芩、芍药、牡蛎。 3927 虫 畏皂荚、菖蒲。 3928 蛴螬 蜚蠊为使,恶附子。 3929 龟甲 恶矾石。 3930 蟹 杀莨菪毒、漆毒。 3931 鱼甲 蜀漆为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3932 乌贼鱼骨 恶白蔹、白芨。 3933 3934 <目录>卷三\下经 3935 <篇名>虫、鱼,下部 3936 内容:蜣螂 畏羊角,石膏。 3937 蛇蜕 畏磁石及酒。 3938 斑蝥 马刀为使;畏巴豆、丹参、空青;恶肤青。 3939 地胆 恶甘草。 3940 马刀 得水良。 3941 3942 <目录>卷三\下经 3943 <篇名>果,上部 3944 内容:大枣 杀乌头,毒。 3945 3946 <目录>卷三\下经 3947 <篇名>菜,上部 3948 内容:冬葵子 黄芩为使。 3949 葱实,解藜芦毒。 3950 3951 <目录>卷三\下经 3952 <篇名>米,上部 3953 内容:麻 、麻子 畏牡蛎、白薇;恶茯苓。 3954 3955 <目录>卷三\下经 3956 <篇名>米,中部 3957 内容:大豆及黄卷 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3958 大麦 蜜为使。 3959 上二百三十一种,有相制使,其余皆无(三十四种续添,案∶当云三十 3960 立冬之日,菊、卷柏先生;时为阳起石、桑螵蛸。凡十物使,主二百草,为之长。 3961 立春之日,木兰、射干先生。为柴胡、半夏使。主头痛,四十五节。 3962 立夏之日,蜚蠊先生。为人参、茯苓使。主腹中。七节,保神守中。 3963 夏至之日,豕道、茱萸先生;为牡蛎、乌喙使。主四肢,三十二节。 3964 立秋之日,白芷、防风先生。为细辛、蜀漆使。主胸背二十四节。 3965 (原注∶上此五条,出《药对》中,义旨渊深,非俗所究。虽莫可遵用,而是主统之本 3966 ,故亦载之。) 3967 3968 3969 3970 3971 <篇名>黄帝内经素问 3972 书名:黄帝内经素问 3973 作者:王冰次 3974 朝代:唐 3975 年份:公元762年 3976 3977 <目录> 3978 <篇名>序 3979 属性: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 3980 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 3981 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 3982 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 3983 未有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 3984 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缺第七一 3985 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惜乎唐令列之医 3986 学,付之执技之流,而荐绅先生罕言之,去圣已远,其术 昧,是以文注纷错,义理混淆。殊不知三坟之余, 3987 帝王之高致,圣贤之能事,唐尧之授四时,虞舜之齐七政,神禹修六府以兴帝功,文王推六子以叙卦气,伊芳尹 3988 调五味以致君,箕子陈五行以佐世,其致一也。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 3989 不废绝,为已幸矣。 3990 顷在嘉 中,仁宗念圣祖之遗事,将坠于地,乃诏通知其学人,俾之是正。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 3991 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浸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而又 3992 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得数十家,叙而考正焉。贯穿错综,磅因礴会通,或端本以寻支,或 流而讨 3993 源,定其可知,次以旧目,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于是详 3994 明,以之治身,可以消患于未兆,施于有政,可以广生于无穷。恭惟皇帝抚大同之运,拥无疆之体,述先志 3995 以奉成,兴微学而永正,则和气可召,灾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跻于寿域矣。 3996 \x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谨上\x 3997 3998 <目录> 3999 <篇名>序 4000 属性: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序《尚书》 4001 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 4002 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 4003 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 4004 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 4005 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 4006 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 4007 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 4008 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着矣,亦天之假也。 4009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迭,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 4010 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 4011 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缺;重《经合》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咳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 4012 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 4013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 4014 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本昭 ,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 4015 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 4016 而已。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 4017 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缺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 4018 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迭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 4019 撰《玄珠》,以陈其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 4020 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人惟明,至 4021 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序。 4022 \x将仕郎守殿中丞孙兆重改误朝奉郎守国子博士同校正医书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高保衡朝奉郎守尚书屯田郎中同校正 4023 医书骑都尉赐绯鱼袋孙奇朝散大夫守光禄卿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林亿\x 4024 4025 <目录>卷第一 4026 <篇名>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4027 属性: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 4028 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 4029 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 4030 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4031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4032 故半百而衰也。 4033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 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 4034 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4035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 4036 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 4037 不危也。 4038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4039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 4040 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 4041 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 4042 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 4043 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 4044 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 4045 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 4046 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 4047 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年虽寿,能生子 4048 也。 4049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 4050 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 4051 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4052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 4053 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 4054 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协议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4055 4056 <目录>卷第一 4057 <篇名>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4058 属性: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 4059 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4060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 4061 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 4062 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 4063 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 4064 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 4065 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4066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 4067 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 4068 菀槁不荣。贼风数至,豪雨数起,天地 4069 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 4070 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 4071 藏,肾气独沉。 4072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 4073 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 4074 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 4075 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4076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4077 4078 <目录>卷第一 4079 <篇名>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080 属性: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 4081 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 4082 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 4083 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4084 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 4085 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4086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 4087 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 4088 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 4089 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 4090 为,郁乃痤。阳气者,精则养神, 4091 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 ,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 4092 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 4093 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 4094 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 4095 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4096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 4097 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 4098 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因而大饮,则 4099 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 4100 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 4101 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 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4102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 4103 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 4104 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 4105 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4106 4107 <目录>卷第一 4108 <篇名>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109 属性: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 4110 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 4111 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 4112 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 4113 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 4114 风疟,冬善病痹厥。故 4115 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 4116 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4117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 4118 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 4119 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 4120 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 4121 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 4122 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 4123 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4124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 4125 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 4126 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 4127 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 4128 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 4129 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4130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 4131 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 4132 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4133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 4134 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 4135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4136 序∶乃其(上音乃)蒇(敕辇切)糅(女救切,杂也)滢(音莹) 4137 上古天真论∶徇(徐闰切,病也)痹(必至切)恬 (上啼廉切,下音淡)更齿(上古行切,下齿 4138 更同) (于葛切)侠口(胡夹切,下同)额颅(落胡切)渗灌(上所禁切)解惰(上上声)寿 4139 敝(毗祭切)眉睫(音接)恚嗔(上于桂切)愉(音俞) 4140 四气调神大论∶予而(上音与)獭(他达切) (音如,鹑也)蕃秀(上音烦)蝼蝈(上音楼,下古获切, 4141 蛙也)蚯蚓(上音丘,下以志切) (古阒切,搏劳鸟也)蜩(音条)溽暑(上音辱) (音皆, 4142 瘦疟也)欲炽(尺志切)坏户(上步回切)始涸(胡各切)豺(音柴)亟夺(上去吏切) (苦割切) 4143 荔挺(上力计切,下大顶切)北乡(音向) (古豆切,雉鸣)为否(符鄙切,下不交否同)燠 4144 热(上于六切) 4145 生气通天论∶分(上声)暴卒(仓没切)荒佚(音逸)躁( 4146 则到切)喝(呼葛切)瘀(衣倨切)裹攘(汝阳切) (音软,缩也)溃溃(古没切,烦闷不止也) 4147 (在计切,又前计切)奔并(下去声)偏沮(子鱼切,润也)痤(昨禾切)痱(方味切)怫(符 4148 弗切) (织加切) (许竹切) (尺制切) (而劣切)大偻(力主切) (力斗切, 4149 痈)疡(音阳,下并同)俞(音庶)否隔(符鄙切,塞也)粗(千胡切)淖(奴教切,下并同) 4150 肠(普击切)决惫(蒲拜切)癃(音隆) 4151 金匮真言论∶鼽(音求)按跷(音脚)燔灼(上音烦)彘(直利切) 4152 4153 <目录>卷第二 4154 <篇名>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155 属性: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 4156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 4157 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4158 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 4159 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水为阴, 4160 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 4161 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4162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 4163 发泄,浓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 4164 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 4165 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4166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4167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 4168 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 4169 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 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4170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 4171 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岐伯对曰∶ 4172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 4173 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 4174 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 4175 酸伤筋,辛胜酸。 4176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 4177 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4178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4179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 4180 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 4181 湿伤肉,风胜湿; 4182 甘伤肉,酸胜甘。 4183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 4184 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 4185 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4186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 4187 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 4188 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 4189 伤血,甘胜咸。 4190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4191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 4192 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 4193 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 4194 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 4195 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 4196 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 4197 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 4198 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 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 4199 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4200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 4201 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 4202 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 4203 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 4204 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 4205 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 4206 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 4207 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4208 暴气象雷,逆 4209 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4210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 4211 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 4212 脉。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4213 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 4214 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4215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4216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 4217 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 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 4218 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HT 引之。 4219 4220 <目录>卷第二 4221 <篇名>阴阴离合论篇第六 4222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 4223 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 4224 数,然其要一也。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 4225 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 4226 亦数之可数。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 4227 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 4228 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 4229 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 4230 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 4231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 4232 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 4233 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 4234 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 4235 相成也。 4236 4237 <目录>卷第二 4238 <篇名>阴阳别论篇第七 4239 属性: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4240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 4241 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 4242 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 4243 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 4244 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 4245 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 4246 贲者,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 ;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曰∶一阳 4247 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 4248 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 4249 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 4250 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 4251 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 4252 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 4253 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 4254 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 4255 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 4256 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 4257 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4258 阴阳应象大论∶ 胀(上昌真切,肉胀起也)渗泄(上所禁切)翕 (下许极切)哕噫(上乙劣切, 4259 下乌界切)能冬(上奴代切,下能夏、形能并同)放效(上妃两切)并于(上去声)嗌(伊芳者切) 4260 滑涩(下音色)渍(即赐切) 4261 阴阳离合论∶予(犹与也) 4262 阴阳别论∶ (音喘,腓肠也) (音渊,疼也)淖(音淘,水朝宗于海) 4263 4264 <目录>卷第三 4265 <篇名>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4266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 4267 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 4268 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 4269 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4270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4271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4272 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 4273 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4274 恍惚之数,生于毫 ,毫 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黄帝曰∶善哉, 4275 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 4276 保焉。 4277 4278 <目录>卷第三 4279 <篇名>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4280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4281 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 4282 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 4283 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 4284 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 4285 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 4286 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 4287 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 4288 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 4289 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 4290 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 4291 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帝曰∶五 4292 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 4293 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 4294 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 4295 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 4296 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 4297 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 4298 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 4299 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 4300 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 4301 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4302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 4303 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 4304 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 4305 成,神乃自生。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 4306 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 4307 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 4308 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 4309 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 4310 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 4311 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 4312 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 4313 地之精气,则死矣。 4314 4315 <目录>卷第三 4316 <篇名>五脏生成篇第十 4317 属性: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 4318 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 4319 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 4320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4321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 者死,赤如 血者 4322 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 4323 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 4324 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 4325 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4326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 4327 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4328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4329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诊 4330 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 4331 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 4332 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4333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 4334 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 4335 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 4336 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 4337 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4338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 4339 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 4340 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 4341 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 4342 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4343 4344 <目录>卷第三 4345 <篇名>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4346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 4347 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 4348 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 4349 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 4350 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 4351 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 4352 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4353 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 4354 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 4355 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4356 灵兰秘典论∶膻(徒旱切)廪(力稔切)瘠(音籍)瞿(音劬) 4357 六节藏象论∶僦(即就切)溲(所鸠切,小便也) 4358 五脏生成论∶胝 (上丁尼切,下侧救切) (音苔) (芳杯切) (音顽,又音君)隧(音遂) 4359 颃(胡浪切)颡(苏朗切)系(奚帝切)颧(音权) (去鱼切) (音虞) 4360 五脏别论∶ (音巡)恶(音污) 4361 4362 <目录>卷第四 4363 <篇名>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4364 属性: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 4365 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 4366 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 4367 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 4368 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 4369 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 4370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 4371 而食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 4372 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 4373 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4374 4375 <目录>卷第四 4376 <篇名>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4377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 4378 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 4379 此恬 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 4380 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 4381 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4382 帝曰∶善。余欲临病患,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 4383 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 4384 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 4385 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 4386 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 4387 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 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 4388 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 4389 病复起。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 4390 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帝曰∶余闻其 4391 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4392 帝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4393 4394 <目录>卷第四 4395 <篇名>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4396 属性: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 4397 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 4398 醪醴,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 4399 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 4400 全。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 石针艾治其外也。帝曰∶形 4401 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 4402 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 4403 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 4404 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 4405 愈者,亦何暇不早乎?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帝曰∶其有不 4406 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精孤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 4407 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 ,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 4408 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4409 帝曰∶善。 4410 4411 <目录>卷第四 4412 <篇名>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4413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 4414 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 4415 微,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 4416 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 4417 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 4418 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 4419 奇恒事也,揆度事也。搏脉痹 ,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 4420 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 4421 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4422 4423 <目录>卷第四 4424 <篇名>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4425 属性: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 4426 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 4427 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 4428 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 4429 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 4430 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4431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 4432 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 4433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 4434 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 4435 令人洒洒时寒。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 4436 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凡刺胸腹者, 4437 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 4438 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 4439 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 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 4440 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4441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 4442 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 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 4443 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 4444 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 4445 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 4446 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4447 异法方宜论∶跷(巨娇切)砭(普廉切)致(直利切) 4448 移精变气论∶ (古哀切,草根也)标(必尧切) 4449 汤液醪醴论∶(音劳) (音 ,斩也)涤(音迪)秽(音畏) 4450 玉版论∶度(徒各切) (必益切) 4451 诊要经终论∶ (古尧切) (音纵)HT (音琼) (音闪)跗(音夫) 4452 4453 <目录>卷第五 4454 <篇名>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4455 属性: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 4456 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 4457 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 4458 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 4459 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 4460 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4461 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 4462 如是则精衰矣。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 4463 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 4464 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 4465 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 4466 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 4467 强则死。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 4468 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4469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 4470 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 4471 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 4472 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 4473 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 4474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 4475 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 4476 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 4477 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 4478 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 4479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 4480 持脉之大法。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 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 4481 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 4482 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 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 4483 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 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 4484 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 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 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 4485 当病折腰;其 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 4486 复也。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 4487 岐伯曰∶心为牡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 4488 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 4489 病之变化,不可胜数。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 4490 气之肿,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4491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 4492 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 4493 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 4494 尺里以候腹中。 4495 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 4496 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粗大者,阴 4497 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 4498 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 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 4499 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 4500 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 4501 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4502 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 4503 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4504 4505 <目录>卷第五 4506 <篇名>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4507 属性: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 4508 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 4509 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 4510 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平 4511 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 4512 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 4513 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 弱曰平,弱多胃 4514 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 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 4515 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 4516 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 4517 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胃之大络,名曰 4518 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4519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4520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 4521 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 4522 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 4523 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 4524 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 4525 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 4526 藏,曰难已。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 。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 4527 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 4528 死,是谓真脏见皆死。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 4529 水。溺黄赤安卧者,黄胆。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胆。妇人手少阴 4530 脉动甚者,妊子也。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 4531 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 4532 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 4533 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 4534 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4535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 4536 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4537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 4538 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平肝脉来, 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 4539 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平脾脉来,和柔相离, 4540 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 4541 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 4542 之流,曰脾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 4543 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4544 脉要精微论∶莠(音诱)汨(古没切)瘅(都HT 切) (音荀,又音舜) 4545 平人气象论∶疝(音山)瘕(音贾) (音亦) (女耕切)喙(虚畏切) 4546 4547 <目录>卷第六 4548 <篇名>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4549 属性: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 4550 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 4551 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 4552 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 满。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4553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帝曰∶何如 4554 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 4555 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 4556 下为气泄。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 4557 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 4558 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 4559 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 4560 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 4561 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 4562 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 4563 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 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4564 帝曰∶善。 4565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 4566 也。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帝曰∶恶者何如可见?岐伯曰∶ 4567 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 4568 四旁,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帝 4569 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 4570 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4571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 4572 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 4573 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 4574 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 4575 生之早暮也。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 4576 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 4577 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 4578 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 4579 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 4580 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 4581 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 4582 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 4583 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 4584 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 4585 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 4586 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4587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 4588 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真脏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 4589 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 ,真脏见,十月之内死。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 4590 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 4591 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 脱肉,目匡陷,真脏见,目不见 4592 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急虚身中卒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 4593 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 4594 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4595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 4596 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黄帝曰∶ 4597 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 4598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 4599 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 4600 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帝曰∶善。 4601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 4602 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 4603 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 4604 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 4605 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4606 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黄帝曰∶余闻虚实以决 4607 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 4608 通,闷瞀,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 4609 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4610 4611 <目录>卷第六 4612 <篇名>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4613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 4614 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立,冬阴夏 4615 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帝曰∶愿闻天地 4616 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 4617 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 4618 而除邪疾。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4619 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 4620 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 4621 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 4622 之气。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 4623 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 4624 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 4625 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 4626 藏四,合为九藏。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4627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 4628 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帝曰∶决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 4629 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 4630 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4631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 4632 独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 4633 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 4634 徐然者病;其应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疏乍数者死。其脉代而钩者, 4635 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 4636 不俱也。察其腑脏,以知死生之期,必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脏脉见者胜 4637 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 4638 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 4639 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 4640 季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 4641 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 4642 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 4643 肤着者死。帝曰∶其可治者奈何?岐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 4644 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 4645 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 4646 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4647 玉机真脏论∶溉(古代切)窳(音愈) (渠殒切)瞀(莫候切) 4648 三部九候论∶歃(所甲切,饮血也) (古营切)蠕(而匀切) 4649 4650 <目录>卷第七 4651 <篇名>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4652 属性: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 4653 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 4654 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 4655 情,以为诊法也。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 4656 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 4657 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4658 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4659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4660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4661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 4662 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跷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太阴脏搏 4663 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 4664 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 心,厥气留薄,发 4665 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帝曰∶太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帝曰∶少阳脏何象?岐伯曰∶象 4666 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帝曰∶阳明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 4667 肾沉不浮也。 4668 4669 <目录>卷第七 4670 <篇名>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4671 属性: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曰∶五行者, 4672 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 4673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 4674 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 4675 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 4676 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病在肝,愈 4677 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 4678 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 4679 酸泻之。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 4680 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 4681 旦静。心欲 ,急食咸以 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 4682 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 4683 起于戊己。脾病者,日 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病在肺,愈在 4684 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 4685 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 4686 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 4687 冬,禁犯淬HT 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 4688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夫邪气之客于身也, 4689 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 4690 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4691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 4692 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 4693 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 4694 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 4695 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 足皆痛, 4696 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肾病者,腹大胫 4697 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肝色青, 4698 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4699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 4700 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 4701 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 4702 坚或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4703 4704 <目录>卷第七 4705 <篇名>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4706 属性: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4707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 4708 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 4709 为怒,是谓五病。 4710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 4711 相并者也。 4712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4713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4714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 4715 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4716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4717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 4718 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4719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 4720 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4721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4722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 4723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4724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4725 4726 <目录>卷第七 4727 <篇名>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4728 属性: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 4729 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 4730 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今知手足阴阳所 4731 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欲知背俞,先度其两乳间,中折 4732 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两隅相拄也,乃举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齐脊大椎,两隅在下,当其下隅者, 4733 肺之俞也。复下一度,心之俞也。复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复下一度,肾之俞也。是谓五 4734 脏之俞,灸刺之度也。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 4735 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 4736 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刺阳明出血气,刺 4737 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4738 经脉别论∶跌仆(音赴)罢极(上音疲)如沤(下音瓯) 4739 脏气法时论∶慧(音惠)淬(七内切)HT (乌开切)KT KT (音荒) 内(人朱切) 4740 宣明五气篇∶翕(音吸) (音帝)窒(陡栗切)凝泣(涩)喑(读作音) 4741 血气形志篇∶相柱(知庚切) (音铍) 4742 4743 <目录>卷第八 4744 <篇名>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4745 属性: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角,形 4746 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 4747 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 4748 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帝曰∶ 4749 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 4750 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 4751 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 4752 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 4753 吟至微,秋毫在目。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 4754 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 吟,敢问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4755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 4756 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 4757 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 4758 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 4759 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 4760 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 4761 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 4762 刺实者须其虚,刺虚者须其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 4763 众物。 4764 4765 <目录>卷第八 4766 <篇名>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4767 属性: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帝曰∶愿卒闻之。 4768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 4769 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 4770 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 4771 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 4772 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 4773 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 4774 日月之行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 4775 在,以时调之,候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 4776 工候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矣,愿闻法往古者。岐伯曰∶ 4777 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 4778 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 4779 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通于无穷者,可以传于后世也,是故工之所以异也,然而 4780 不形见于 4781 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 4782 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见三部九候之 4783 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 4784 败之也。知其所在者,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莫知其情而见邪形也。帝曰∶ 4785 余闻补泻,未得其意。岐伯曰∶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 4786 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乃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 4787 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 4788 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帝曰∶ 4789 妙乎哉论也!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 4790 谓神?愿卒闻之。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 4791 情,故曰形。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 4792 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也。 4793 4794 <目录>卷第八 4795 <篇名>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4796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 4797 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荥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 4798 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患何如?取之奈何?岐伯对曰∶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 4799 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 4800 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 4801 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其行于脉中循循 4802 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 4803 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 4804 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 4805 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 4806 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 4807 命曰补。帝曰∶候气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 4808 时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来也,必按而止之, 4809 止而取之,无逢其冲而泻之。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故曰候邪不审, 4810 大气已过,泻之则真气脱,脱则不复,邪气复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谓也。不可挂以发者, 4811 待邪之至时而发针泻矣,若先若后者,血气已尽,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发机,不知其取如扣椎, 4812 故曰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此之谓也。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 4813 血,而复其真气,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处也,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逆而刺之,温血也。刺出其血,其 4814 病立已。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陇不起,候之奈何?岐伯曰∶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 4815 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阴阳不别,天地不分。地以候地,天以 4816 候天,人以候人,调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诛罚无 4817 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 4818 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着,绝人长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长。因不知合之四时五行, 4819 因加相胜,释邪攻正,绝人长命。邪之新客来也,未有定处,推之则前,引之则止,逢而泻之,其病立已。 4820 4821 <目录>卷第八 4822 <篇名>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4823 属性: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 4824 精气夺则虚。帝曰∶虚实何如?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 4825 如此。帝曰∶何谓重实?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 4826 治之?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 4827 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 4828 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帝曰∶经虚络满何如?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 4829 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帝曰∶ 4830 何谓重虚?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谓重虚。帝曰∶何以治之?岐伯 4831 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帝曰∶ 4832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岐伯曰∶ 4833 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帝曰∶其形尽满何如?岐伯曰∶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 4834 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故从则生,逆则死。帝曰∶何谓从则生,逆则死?岐伯曰∶ 4835 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 4836 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4837 帝曰∶肠 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 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 4838 死。帝曰∶肠 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 4839 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帝曰∶癫疾何如?岐伯曰∶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 4840 死不治。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 4841 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4842 帝曰∶形度骨度脉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帝曰∶春亟治经络,夏亟治经俞,秋亟治六腑,冬则闭塞。闭 4843 塞者,用药而少针石也。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 4844 刺手太阴旁三 与缨脉各二。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 4845 三。暴痈筋 ,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 4846 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员利 4847 针。霍乱,刺俞旁五,足阳明及上旁三。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阴经络旁者一, 4848 足阳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隔塞闭绝,上 4849 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 跛,寒风 4850 湿之病也。黄帝曰∶黄胆暴痛,癫疾厥 4851 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4852 4853 <目录>卷第八 4854 <篇名>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4855 属性: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 4856 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 4857 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 4858 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4859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 4860 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 4861 先受之。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 4862 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曰∶ 4863 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 4864 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帝 4865 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 4866 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 4867 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4868 4869 <目录>卷第八 4870 <篇名>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4871 属性: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岐 4872 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帝曰∶善。其恶火何也?岐伯曰∶阳明主肉, 4873 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帝曰∶其恶人何也?岐伯曰∶阳明厥则喘 4874 而惋,惋则恶人。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帝曰∶善。 4875 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岐伯曰∶ 4876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 4877 欲走也。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 4878 妄走也。 4879 宝命全角论∶嗄(所嫁切) 吟(上丘伽切)黔(音钳)弃蔑(音灭)容 (音舜) 4880 八正神明论∶仿佛(上音仿,下音弗) 4881 离合真邪论∶ (徐伦切)蚊虻(武庚切)扪(音门)抓(侧交切)溶(音容) 4882 通评虚实论∶ (去王切) (荣美切) (之石切) 4883 太阴阳明论∶闭塞(苏则切) 4884 阳明脉解篇∶惋(乌贯切)逾(音于) 4885 4886 <目录>卷第九 4887 <篇名>热论篇第三十一 4888 属性: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4889 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 4890 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 4891 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 4892 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 4893 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 4894 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 4895 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 4896 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 4897 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 4898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帝曰∶热病已愈, 4899 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 4900 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帝曰∶病热 4901 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 4902 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 4903 身热,不欲食谵言;三 4904 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 4905 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 4906 死矣。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4907 4908 <目录>卷第九 4909 <篇名>刺热篇第三十二 4910 属性: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 4911 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 4912 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 4913 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 4914 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肺热病者,先淅然厥, 4915 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 4916 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肾热病者,先腰痛 ,苦渴数饮身热,热争 4917 则项痛而强, 寒且 ,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 4918 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 4919 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 4920 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4921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 4922 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始手臂痛 4923 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 4924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 4925 少阳。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4926 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 4927 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热病气穴∶三椎 4928 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 也。项 4929 上三椎,陷者中也。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膈上也。 4930 4931 <目录>卷第九 4932 <篇名>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4933 属性: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 4934 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 4935 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 4936 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 4937 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 4938 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 4939 岐伯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 4940 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4941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 4942 风之病。帝曰∶ 4943 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 4944 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帝曰∶有病肾风者,面 然壅,害于言,可刺不?岐 4945 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 4946 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 4947 则咳甚,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帝曰∶愿闻 4948 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 4949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 4950 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 4951 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 4952 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 4953 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帝曰∶善。 4954 4955 <目录>卷第九 4956 <篇名>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4957 属性: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 4958 烦满也。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 4959 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 4960 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 4961 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浓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 4962 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 4963 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 4964 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 4965 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 4966 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 4967 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 4968 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 4969 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 4970 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 4971 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 4972 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曰∶善。 4973 热论∶怫(音弗)谵(之阎切,多言也) 4974 刺热论∶颔(胡感切)洒淅(上先礼切,下先历切) (音酸)跟(音根) (音氐) 4975 评热病论∶ (下莫江切) (音博) 4976 逆调论∶苛(胡歌切) 4977 4978 <目录>卷第十 4979 <篇名>疟论篇第三十五 4980 属性:黄帝问曰∶夫 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 4981 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 4982 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 4983 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 4984 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此皆得之夏伤于 4985 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 4986 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 4987 内外相薄,是以日作。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 4988 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与其日早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 4989 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腠 4990 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 骨,二十六日入 4991 于脊内,注于伏 4992 膂之脉,其气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 4993 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帝曰∶夫子言卫气每至于 4994 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气入,入则病作。今卫气日下一节,其气之发也不当风府,其日作者奈何?岐伯曰∶ 4995 此邪气客于头项循膂而下者也,故虚实不同,邪中异所,则不得当其风府也。故邪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而病; 4996 中于背者,气至背而病;中于腰脊者,气至腰脊而病;中于手足者,气至手足而病。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 4997 则病作。故风无常府,卫气之所发,必开其腠理,邪气之所合,则其府也。帝曰∶善。 4998 夫风之与疟也,相似同类,而风独常在,疟得有时而休者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故常在;疟气随经络沉 4999 以内薄,故卫气应乃作。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 5000 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 5001 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 5002 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 5003 名曰瘅疟。 5004 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 5005 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愿闻其说。岐 5006 伯曰∶经言无刺 之热,无刺浑浑之脉, 5007 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气,故 5008 先寒栗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 5009 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至病之发也,如火之热,如 5010 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 5011 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 5012 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 5013 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 5014 盛坚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 5015 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 5016 复病也。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 5017 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帝曰∶论言夏伤 5018 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 5019 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 5020 舍于何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 5021 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 5022 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帝 5023 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 5024 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 5025 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 5026 5027 <目录>卷第十 5028 <篇名>刺疟篇第三十六 5029 属性: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 5030 热, 然,热止汗出,难已,刺 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 5031 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 5032 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大息,不嗜食,多寒热汗 5033 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 5034 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 5035 厥阴。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 5036 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肝疟者, 5037 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 5038 刺足太阴。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 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胃疟者,令人且 5039 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 5040 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旁伍 俞各一,适 5041 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 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5042 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疟而脉不见,刺十 5043 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 5044 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 5045 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 中盛经出血,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 5046 廉泉也。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 5047 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 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 痛者,先刺足阳明十 5048 指间出血。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 痛甚,按之不可,名曰 髓病,以 针针绝 5049 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 5050 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5051 5052 <目录>卷第十 5053 <篇名>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5054 属性: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5055 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 5056 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 5057 病也。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肾移热 5058 于脾,传为虚,肠 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麋。小 5059 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大肠 5060 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 5061 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5062 5063 <目录>卷第十 5064 <篇名>咳论篇第三十八 5065 属性: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 5066 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 5067 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 5068 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 5069 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帝曰∶何以异之? 5070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 5071 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 5072 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 5073 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 5074 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 5075 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5076 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帝 5077 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5078 疟论∶ (火沃切)漉(音鹿)弭(绵婢切) 5079 刺疟论∶ (音谒)悒(于急切) (音舜) 5080 气厥论∶ (音炽)麋(武悲切) (音复)蔑(莫结切) 5081 咳论∶蛔(音回) 5082 5083 <目录>卷第十一 5084 <篇名>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5085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 5086 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今余问于夫子,令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可 5087 得而闻乎?岐伯再拜稽首对曰∶何道之问也?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 5088 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帝 5089 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 5090 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 5091 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者,或 5092 痛而闭不通者,凡此诸痛,各不同形,别之奈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 ,缩 则脉绌 5093 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 5094 薄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 5095 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 5096 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 5097 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 5098 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 5099 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 5100 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 5101 故宿昔而成积矣。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 5102 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 5103 矣。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帝曰∶所谓言而可知者也,视 5104 而可见奈何?岐伯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 5105 者也。帝曰∶扪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帝曰∶善。余知 5106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 5107 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 5108 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 5109 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 5110 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5111 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 5112 结矣。 5113 5114 <目录>卷第十一 5115 <篇名>腹中论篇第四十 5116 属性: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5117 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 5118 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 5119 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 5120 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 骨一 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 5121 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 5122 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 5123 曰伏梁。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 5124 然?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挟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脐 5125 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帝曰∶人有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 5126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 5127 水溺涩之病。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 ,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 5128 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 5129 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 5130 者。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热气 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 5131 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 5132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则喑,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阳气重 5133 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喑;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帝曰∶善。 5134 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帝曰∶病热而有所痛 5135 者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 5136 阴,故病在头与腹,乃 胀而头痛也。帝曰∶善。 5137 5138 <目录>卷第十一 5139 <篇名>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5140 属性: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 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 5141 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阳明 5142 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 5143 悲,刺阳明于 前三 ,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 5144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厥阴之脉令人 5145 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 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 5146 慧,刺之三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KT KT 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 外廉之横脉出血, 5147 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 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 5148 已。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 5149 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 5150 太阳合 下间,去地一尺所。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 5151 之,刺之在 阳、筋之间,上 数寸,衡居为二 出血。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 5152 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 5153 拂拂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 5154 膺,目KT 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散脉令 5155 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 5156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腰痛侠脊而 5157 痛至头KT KT 然,目KT KT 欲僵仆,刺足太阳 5158 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5159 刺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 5160 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 5161 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生死为 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5162 举痛论∶泣而(音涩)绌急(上丁骨切) 5163 腹中论∶ (昨则切) 茹(上力居切,下音如)脖 (上蒲没切,下鸟郎切)喑(音阴) 5164 刺腰痛论∶厌(于艳切)髁(苦瓦切) (音辽) 踵(丑用切)蠡沟(上卢启切,又落戈切) 5165 嘿(音黑)小锤(直垂切)漯(他合切)撷(虎结切)眇(亡表切) 5166 5167 <目录>卷第十二 5168 <篇名>风论篇第四十二 5169 属性: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 5170 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5171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 5172 名曰寒热。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 5173 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 5174 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 5175 也。疠者,有荣气热 ,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 5176 名曰寒热。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 5177 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5178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 5179 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 5180 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 5181 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 5182 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 5183 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 5184 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 5185 恶风,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 5186 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 5187 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 5188 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 5189 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5190 5191 <目录>卷第十二 5192 <篇名>痹论篇第四十三 5193 属性: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 5194 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 5195 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 5196 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 5197 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 5198 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5199 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 5200 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 5201 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阴气者,静则神藏,躁 5202 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 5203 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 5204 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 5205 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岐伯 5206 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5207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 5208 过,则病瘳也。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 5209 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 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 5210 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5211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 5212 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 5213 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 5214 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 5215 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 5216 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帝曰∶善。 5217 5218 <目录>卷第十二 5219 <篇名>痿论篇第四十四 5220 属性: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 5221 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 5222 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 5223 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帝曰∶ 5224 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 5225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此之谓也。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 5226 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 5227 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 5228 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 5229 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5230 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帝曰∶何以别之?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 5231 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 5232 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 5233 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 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 5234 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 5235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5236 5237 <目录>卷第十二 5238 <篇名>厥论篇第四十五 5239 属性: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 5240 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 5241 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 5242 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 5243 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 5244 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 5245 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 5246 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 5247 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 5248 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 5249 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 5250 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 5251 也。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 5252 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 5253 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 5254 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 5255 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 5256 病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机关不 5257 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手 5258 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 5259 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治主病者。 5260 风论∶疠(音利)溃(胡对切)脑(奴皓切) 5261 痹论∶肓(音荒) 5262 痿论∶ (必亦切)髋(音宽)尻(枯熬切) (音总)膑(音牝) 5263 厥论∶谵(音詹)僵(居良切)仆(音赴)髦(音毛) 5264 5265 <目录>卷第十三 5266 <篇名>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5267 属性: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 5268 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帝曰∶善。人有卧而有 5269 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 5270 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 5271 中。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 5272 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 5273 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 5274 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 5275 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 5276 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 5277 而动大疾,此其候 5278 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 5279 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帝曰∶善。有病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 5280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 5281 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 5282 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 5283 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 5284 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5285 5286 <目录>卷第十三 5287 <篇名>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5288 属性: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 5289 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 5290 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 石 5291 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 5292 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帝曰∶人有 5293 身体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 5294 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 5295 而见,此为何病?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 5296 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 5297 名曰厥逆。帝曰∶善。 5298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 5299 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 5300 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 5301 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 5302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5303 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 5304 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 5305 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 5306 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之气有余也,二不足者, 5307 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帝曰∶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 5308 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 5309 令子发为颠疾也。帝曰∶有病 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 5310 为何病?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帝曰∶善。 5311 5312 <目录>卷第十三 5313 <篇名>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5314 属性: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 满。肝雍,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 5315 腹满,胫有大小,髀 大跛,易偏枯。心脉满大,痫螈筋挛。肝脉小急,痫螈筋挛。肝脉骛 5316 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肾肝并沉为石水, 5317 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 5318 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二阴急为痫厥,二阳急为惊。脾脉外鼓,沉为肠 ,久自已。肝脉小缓为 5319 肠,易治。肾脉小搏沉,为肠 5320 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 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 ,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5321 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膈偏枯,男子发左,女子发右,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其从 5322 者喑,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 5323 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 5324 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见九十日死。 5325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 5326 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华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格,是胆 5327 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漆,交漆 5328 者左右旁至也,微见三十日死。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 5329 死。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死。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 5330 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熟,寒热独并 5331 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 5332 生而死。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5333 5334 <目录>卷第十三 5335 <篇名>脉解篇第四十九 5336 属性: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 5337 痛也。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所谓强 5338 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甚则狂颠疾者,阳 5339 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 5340 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 5341 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 5342 动,故不可反侧也。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衰,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 5343 跃。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 5344 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 5345 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 5346 故胸痛少气也。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5347 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 5348 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 5349 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所谓上走心为噫者, 5350 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所谓得后与 5351 气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 5352 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 5353 也。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KT KT 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 5354 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KT KT 无所见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 5355 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 5356 薄,故恐也。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色也。所谓咳 5357 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厥阴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 5358 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 疝少腹肿也。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 5359 仰也。所谓 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 癃疝也。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 5360 干也。 5361 病能论∶解(音介)惰(徒卧切)撮(子括切) 5362 奇病论∶ (锄衔切)疹(丑刃切) (音畜) 5363 大奇论∶焰(弋念切)瞥(蒲灭切)揣(初委切) 5364 脉解论∶ (音谁) 5365 5366 <目录>卷第十四 5367 <篇名>刺要论篇第五十 5368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刺要。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 5369 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 5370 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 5371 温疟,溯溯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 5372 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弛。 5373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 ,体解 然不去矣。 5374 5375 <目录>卷第十四 5376 <篇名>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5377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 5378 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 5379 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 5380 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 5381 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5382 5383 <目录>卷第十四 5384 <篇名>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5385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 5386 为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 5387 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 5388 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 5389 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5390 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中脉,血 5391 不出为肿。刺 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 5392 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 5393 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内陷,为肿。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 5394 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 5395 髌出液,为跛。刺臂太阴 5396 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 5397 归之,为不屈伸。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掖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 肠 5398 内陷,为肿。刺匡上陷骨中脉, 5399 为漏为盲。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5400 5401 <目录>卷第十四 5402 <篇名>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5403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 5404 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 5405 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 5406 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小血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5407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5408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 5409 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5410 5411 <目录>卷第十四 5412 <篇名>针解篇第五十四 5413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 5414 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 5415 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5416 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 5417 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 5418 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 5419 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更改也。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 5420 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惰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 5421 病患,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患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所谓三里 5422 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跷足 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帝曰∶余闻九针, 5423 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 5424 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 5425 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 5426 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 5427 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人心意应 5428 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 5429 九。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毋泽五音一以候宫商角征羽六律有余不 5430 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 5431 不足三分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5432 5433 <目录>卷第十四 5434 <篇名>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5435 属性: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旁 5436 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 5437 要,发针而浅出血。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5438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HT 以下,至少腹而止,刺挟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 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病在少 5439 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病在 5440 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病在肌肤,肌肤 5441 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痛发若变,诸分尽 5442 热病已止。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 5443 病已止。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 5444 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 5445 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 5446 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5447 刺要论∶ (音素)弛(施是切)铄(诗若切)眩(音县) 5448 刺齐论∶解(胡买切) 5449 刺禁论∶髌(音牝) 5450 刺志论∶脱(土活切)捻(音涅) 5451 针解论∶ (音低) 5452 长刺节论∶ (光抹切)篡(初患切) 5453 5454 <目录>卷第十五 5455 <篇名>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5456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 5457 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 5458 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 5459 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 5460 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 5461 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 5462 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心主之 5463 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太阴之阴,名曰关蛰, 5464 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 5465 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 5466 胃。邪之始入于皮也, 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 5467 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帝曰∶夫子言 5468 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 5469 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5470 5471 <目录>卷第十五 5472 <篇名>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5473 属性: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5474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 5475 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 5476 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5477 5478 <目录>卷第十五 5479 <篇名>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5480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 5481 其所,愿卒闻之。岐伯稽首再拜对曰∶窘乎哉问也!其非圣帝,孰能穷其道焉,因请溢意尽言其处。帝捧手逡 5482 巡而却曰∶夫子之开余道也,目未见其处,耳未闻其数,而目以明,耳以聪矣。岐伯曰∶此所谓圣人易语,良 5483 马易御也。帝曰∶余非圣人之易语也,世言真数开人意,今余所访问者真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然余愿 5484 闻夫子溢志尽言其处,令解其意,请藏之金匮,不敢复出。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背与心相控而痛, 5485 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 5486 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斜出尻脉,络胸胁支心贯膈,上肩加天突, 5487 斜下肩交十椎下。脏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 5488 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KT 两旁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旁各一, 5489 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两髀厌分 5490 中二穴,犊鼻二穴,耳中多所闻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项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关二穴,大 5491 迎二穴,下关二 5492 穴,天柱二穴,巨虚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 5493 肩解二穴,关元一穴,委阳二 5494 穴,肩贞二穴,喑门一穴,脐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横 5495 二穴,阴阳跷四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 5496 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帝曰∶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岐伯曰∶ 5497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 5498 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帝曰∶善。愿闻溪谷之会也。岐伯曰∶ 5499 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 5500 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 5501 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 5502 微针所及,与法相同。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 5503 署曰气穴所在。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 5504 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 5505 十脉。 5506 5507 <目录>卷第十五 5508 <篇名>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5509 属性: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 5510 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 5511 两旁各一,风府两旁各一,挟脊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 5512 六,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 5513 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直目上发际内各五,耳前角上各一,耳前角下各 5514 一,锐发下各一,客主人各一,耳后陷中各一,下关各一,耳下牙车之后各一,缺盆各一,掖下三寸,胁下至 5515 ,八间各一,髀枢中,旁各一,膝以 5516 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 5517 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旁各三, 5518 面鼽骨空各一,大迎之骨空各一,人迎各一,缺盆外骨空各一,膺中骨间各一,挟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挟胃 5519 脘各五,挟脐广三寸各三,下脐二寸 5520 挟之各三,气街动脉各一,伏兔上各一,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 5521 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 各一,目外各一,鼽骨下各一,耳郭上各一,耳中各一,巨骨穴 5522 各一,曲掖上骨穴各一,柱骨上陷者各一,上天窗四寸各一,肩解各一,肩解下三寸各 5523 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 5524 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大迎骨空各一,柱骨之会各一, 骨之会各一,肘 5525 以下至手大指次指本各六俞。 5526 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眉后各一,角上各一,下完骨后各一,项中足太阳之前各 5527 一,挟扶突各一,肩贞各一,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本各六俞。 5528 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项中央二,发际后中八,面中三,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至 5529 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5530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膺中骨陷中各一,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 5531 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下阴别一,目下各一,下唇 5532 一,龈交一。 5533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挟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挟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 5534 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手少阴各一,阴阳跷各一,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 5535 六十五穴也。 5536 皮部论∶蜚(扶沸切) (渠殒切) 5537 气穴论∶蔽(必寐切) (音摘) (奴到切) 5538 气府论∶囟(音信) (上音衣,下音喜)颞 (上如辄切,下汝车切)毖(音秘)HT (音仇) 5539 5540 <目录>卷第十六 5541 <篇名>骨空论篇第六十 5542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 5543 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 , 5544 在背下挟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 , 应手。从风憎风,刺眉头。失枕在肩上横 5545 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 与 5546 痛上,八 在腰尻分间。鼠 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任 5547 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 5548 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 5549 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 5550 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 5551 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 5552 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 5553 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 5554 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其上气有音 5555 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 5556 治其渐,渐者上挟颐也。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 5557 治其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 若折,治阳明中俞 。若别,治巨阳少 5558 阴荥。淫泺胫 ,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 5559 寸。辅骨上横骨下为楗,挟髋为机,膝解为骸关,挟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辅上为 , 上为关,头 5560 横骨为枕。 5561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髓 5562 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 5563 尻骨下空。数髓空在面挟鼻,或骨空在口 5564 下当两肩。两 骨空,在 中之阳。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5565 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 5566 空。 5567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 5568 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 5569 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 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 5570 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 5571 巅上一灸之,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 5572 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5573 5574 <目录>卷第十六 5575 <篇名>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5576 属性: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 5577 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 5578 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 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岐 5579 伯曰∶肾者牝 5580 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 5581 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帝曰∶水 5582 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 5583 。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 5584 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 5585 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 5586 五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帝曰∶春 5587 取络脉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 5588 脉分肉间。帝曰∶夏取盛经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留溢,热熏分腠, 5589 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帝曰∶秋取经俞何也?岐伯曰∶ 5590 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气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 5591 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帝曰∶冬取井荥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 5592 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故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此之谓也。 5593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 5594 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 5595 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 5596 也。云门、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肢之热也。五脏俞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凡此 5597 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 5598 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 5599 骨空论∶ (音博)楗(音健)啮(若结切) 5600 水热穴论∶ (音秘)菟(音兔)溜(力救切)鼷(音奚)致(驰二切) 5601 5602 <目录>卷第十七 5603 <篇名>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5604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 5605 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 5606 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 5607 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 5608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 5609 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 5610 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 5611 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 5612 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 5613 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帝曰∶刺微奈何?岐 5614 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帝曰∶善。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 5615 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 5616 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帝曰∶ 5617 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气泄 5618 腠理,真气乃相得。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 5619 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 5620 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帝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 5621 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形有余 5622 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帝曰∶补泻奈何?岐伯 5623 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 5624 气得复,邪气乃索。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 5625 定,骨节有动。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5626 帝曰∶刺未并奈何?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 5627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 5628 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 5629 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 5630 为虚?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 5631 虚。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 5632 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 5633 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帝曰∶实者 5634 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 5635 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5636 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 5637 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 5638 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 5639 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帝曰∶善。阴之生实奈何?岐 5640 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帝曰∶阴之生虚奈何?岐伯曰∶喜则气下, 5641 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 5642 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5643 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 5644 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 5645 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 5646 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5647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 5648 因四时多少高 5649 下。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 5650 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 5651 切而出,大气乃屈。帝曰∶补虚奈何?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 5652 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 5653 气乃来,是谓追之。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 5654 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脏者, 5655 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 5656 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肉,调之分肉;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 5657 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淬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 5658 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5659 调经论∶隧(音遂)飧(音孙)燔(音烦) 5660 5661 <目录>卷第十八 5662 <篇名>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5663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 5664 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 5665 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 5666 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 5667 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 5668 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5669 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 5670 处,故命曰缪刺。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 5671 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邪客于手少阳之络, 5672 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壮者立已,老者 5673 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数日已。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 5674 一,男子立已,女子有顷 5675 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立已,不 5676 已,刺外踝下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 5677 热,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 5678 其踝后,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 5679 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 5680 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 ,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 5681 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刺足跗上动脉,不 5682 已,刺三毛上各一 ,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 5683 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 ,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 5684 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 5685 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 5686 为数,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泻,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月生一日 5687 一,二日二 ,渐多之,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渐少之。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 5688 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 5689 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 5690 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邪客于足少阴之络, 5691 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 ,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5692 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缪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 5693 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 5694 左。邪客于足太阳之络, 5695 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挟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 ,立已。邪客于足少阳 5696 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治诸经刺之,所过者 5697 不病,则缪刺之。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 5698 已。邪客于五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 5699 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 , 5700 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 5701 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 5702 叶,后刺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 5703 ,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 ,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 5704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 5705 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5706 5707 <目录>卷第十八 5708 <篇名>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5709 属性: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滑则病狐疝 5710 风,涩则病少腹积气。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太阴有余病肉 5711 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 5712 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少阳有余 5713 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 5714 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帝曰∶余愿闻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 5715 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 5716 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脏。是 5717 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帝曰∶ 5718 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春刺筋骨, 5719 血气内着,令人腹胀。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 ;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气 5720 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络脉,气不外行,令人卧 5721 不欲动;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栗。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 5722 为大痹;冬刺肌肉,阳气竭绝,令人善忘。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 5723 焉。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不转。 5724 帝曰∶善。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 5725 其动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5726 刺伤人五脏必死,其动,则根据其脏之所变候知其死也。 5727 5728 <目录>卷第十八 5729 <篇名>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5730 属性: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 5731 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 5732 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 5733 标本,是谓妄行。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 5734 也。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及。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 5735 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 5736 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 5737 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 5738 有客气有同气。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 5739 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 5740 治其本。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 5741 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 5742 冬日入,夏日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 ,三日不已死,冬日入, 5743 夏早食。脾病身痛体重,一 5744 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 ,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肾病少腹腰脊痛 , 5745 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胃病胀满,五日少腹 5746 腰脊痛 ,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 5747 少腹胀腰脊痛 ,一 5748 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间 5749 一脏止,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5750 5751 <目录>卷第十九 5752 <篇名>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5753 属性: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 5754 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 5755 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 5756 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 5757 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5758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 5759 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 5760 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5761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 5762 鬼臾区曰∶五气营运,各终期日,非独主时 5763 也。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 5764 终天,布气真灵, 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 5765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5766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 5767 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 5768 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 5769 治。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 5770 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 5771 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 5772 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5773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 5774 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 5775 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帝曰∶ 5776 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 5777 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 5778 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 5779 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 5780 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 5781 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 5782 癸之岁,火运统之。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 5783 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 5784 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 5785 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 5786 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5787 5788 <目录>卷第十九 5789 <篇名>五营运大论篇第六十七 5790 属性: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5791 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 5792 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 5793 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 5794 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 5795 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 5796 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帝曰∶愿闻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 5797 经于牛女戊分, 天之气经于 5798 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 5799 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 5800 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 5801 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 5802 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 5803 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 5804 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 5805 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帝曰∶气相 5806 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 5807 余而复会也。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 5808 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 5809 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 5810 远可知也。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 5811 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 5812 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 5813 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 5814 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 5815 气所在,期于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 5816 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 5817 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5818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 5819 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5820 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 5821 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 5822 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 5823 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5824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 5825 脉,在气为息,在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 5826 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 ,其 5827 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5828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 5829 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 5830 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 , 5831 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 5832 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5833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 5834 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 5835 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 5836 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 5837 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5838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 5839 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 5840 用为□,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 5841 鳞,其政为静,其令□□,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 5842 咸伤血,甘胜咸。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曰∶病生 5843 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5844 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5845 5846 <目录>卷第十九 5847 <篇名>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5848 属性: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 5849 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 5850 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 5851 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 5852 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 5853 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 5854 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 5855 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 5856 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 5857 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 5858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帝曰∶善。请言其应。 5859 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5860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 5861 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 5862 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 5863 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 5864 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 5865 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 5866 则微。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 5867 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 5868 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 5869 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之 5870 会也。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 5871 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 5872 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帝曰∶善。愿闻 5873 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 5874 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 5875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 5876 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治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 5877 早晏何如?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 5878 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 5879 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 5880 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 5881 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 5882 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 5883 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 5884 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 5885 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 5886 所谓六三,天之数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 5887 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 5888 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 5889 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 5890 曰∶悉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 5891 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 5892 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帝曰∶ 5893 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 5894 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5895 此之谓也。帝曰∶何谓国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国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 5896 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帝曰∶其升降何 5897 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 5898 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5899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间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 5900 有变,变则邪气居之。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 5901 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 5902 变,风之来也。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 5903 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帝曰∶有期乎?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 5904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 5905 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 5906 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 5907 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协议,惟真人也。帝曰∶善。 5908 天元纪大论∶镌(子泉切) 5909 五营运大论∶凭(扶冰切)碍(音艾) (音画)眚(所景切) (音 ) (慈滥切) 5910 溽(音辱) (音今) (音括)疚(音救) 5911 六微旨大论∶霪(音淫) (音注)涸(胡各切) (音祁)埏(式连切) 5912 5913 <目录>卷第二十 5914 <篇名>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5915 属性: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 5916 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 5917 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 5918 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岐伯曰∶ 5919 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 5920 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 5921 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帝曰∶五运之化, 5922 太过何如?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 5923 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 5924 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5925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 5926 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 5927 水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 ,水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 5928 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5929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 5930 行善 ,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 5931 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5932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 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 5933 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 足皆病,上应荧惑星。 5934 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病反暴痛, 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 5935 星。 5936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 5937 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则雨冰雪,霜不时降, 5938 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5939 帝曰∶善。其不及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 5940 则刚木辟着,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 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 5941 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 5942 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 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 5943 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 5944 而鼽,上应荧惑、太白星。 5945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 5946 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 5947 朦昧,心痛暴喑,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 5948 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 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 5949 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5950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 5951 痛,筋骨繇复,肌肉 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 。复则收政严峻, 5952 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大息,虫食甘黄,气 5953 客于脾, 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脏气不 5954 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5955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 5956 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 5957 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 5958 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5959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 5960 痛发, 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 。上临 5961 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 谷。 5962 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 螈,目视KT KT ,物疏璺,肌肉胗发, 5963 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5964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岐伯曰∶悉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 5965 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 胁,外在关节。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 5966 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 5967 在经络。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 5968 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 5969 夏有炎烁燔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眚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膺胁肩背,外在皮毛。水不及,四维有 5970 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瓢荡振拉之复,其 5971 眚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 膝。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 5972 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 5973 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5974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 5975 之?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东方生风,风 5976 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 5977 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 。 5978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 5979 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 5980 政凝肃,其令寒,其变 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 5981 人应之也。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不及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 5982 动,其亦为之变乎。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 5983 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帝曰∶其应 5984 奈何?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 5985 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 5986 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 5987 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 5988 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 5989 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帝曰∶其灾应何如?岐伯曰∶ 5990 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帝曰∶ 5991 其善恶何谓也?岐伯曰∶有喜有怒,有 5992 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必谨察之。帝曰∶六者高下异乎?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 5993 应之。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 5994 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帝曰∶其病生何如?岐伯曰∶ 5995 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5996 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 5997 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 5998 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乃择良兆而藏 5999 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6000 6001 <目录>卷第二十 6002 <篇名>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6003 属性: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 6004 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 6005 曰审平,水曰静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 6006 流。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6007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 6008 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 6009 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 6010 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6011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 6012 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 6013 其色赤,其养血,其病 6014 螈,其味苦,其音征,其物脉,其数七。 6015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 6016 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 6017 夏,其虫 ,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痞,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6018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 6019 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 6020 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 6021 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6022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 6023 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 6024 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故生而勿杀, 6025 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 6026 是谓平气。 6027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 6028 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 戾拘缓,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 6029 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 6030 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 6031 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肢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 肃杀则炎赫沸腾, 6032 眚于三,所谓复也,其主飞 6033 蠹蛆雉,乃为雷霆。 6034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 6035 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 6036 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 6037 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征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 6038 少征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凛冽则豪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 淫雨。 6039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 6040 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秕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 6041 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 毛, 6042 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痞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 6043 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 6044 虎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6045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 6046 铿禁瞀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 6047 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征,其病嚏咳鼽衄, 6048 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征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 6049 七,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 6050 乃生大寒。 6051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 6052 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 6053 玄,其畜彘牛,其虫鳞 ,其主埃郁 6054 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 ,邪伤肾也,埃昏 6055 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 ,变化不藏。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炎威无德,灾反及之,微者 6056 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6057 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 6058 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 6059 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 6060 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征则其气逆, 6061 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雕零,邪乃伤肝。 6062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 6063 鸣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 6064 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 6065 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征同,其收齐,其病 ,上征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脏气乃 6066 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6067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浓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浓土,大雨时 6068 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 ,其德柔润重淖,其变 6069 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 6070 枣李,其色 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 毛,其物肌核,其病腹 6071 满四肢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6072 坚成之纪,是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 6073 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 6074 折疡疰,其德雾露萧 ,其变肃杀雕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 6075 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征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 6076 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6077 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 6078 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 ,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 , 6079 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鳞 ,其物濡满,其病胀, 6080 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 6081 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6082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 6083 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 6084 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 6085 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帝 6086 曰∶其于寿夭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 6087 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 6088 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 6089 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 6090 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寿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 6091 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 6092 之形气矣。 6093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帝曰∶愿卒闻之。 6094 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 ,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 6095 衄鼻窒,曰疡,寒热 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阳明司天,燥气 6096 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6097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稿,流水不冰,蛰虫乃见。太阳司天, 6098 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 6099 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 6100 水饮内 ,中满不食,皮 肉苛,筋脉不利,甚则 肿身后痈。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 6101 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 6102 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 6103 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6104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 痛, 6105 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痞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 6106 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6107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 6108 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 6109 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 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 6110 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 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 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 6111 育, 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 6112 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 虫育;在泉,鳞虫耗, 虫不育。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 6113 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 6114 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 6115 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帝曰∶何谓也?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 6116 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 6117 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6118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浓, 6119 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 6120 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 6121 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 6122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 6123 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 。化淳则咸守, 6124 气专则辛化而俱治。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 6125 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浓药,不胜毒者以薄药。 6126 此之谓也。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 6127 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帝曰∶ 6128 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虚则补 6129 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 6130 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6131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6132 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 6133 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岐伯曰∶昭乎哉圣人 6134 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 6135 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 6136 也。帝曰∶善。 6137 气交变大论∶槁(苦老切)睑(音检)HT (音接)蠹(音 ) (音木)璺(音问)谧(音蜜) 6138 五常政大论∶ (如匀切) (妻径切) (音瑟) (音今)麂(音几)铿(音坑)瞀(音冒) 6139 拉(音蜡) (他端切)碛(妻力切) (音列) 6140 6141 <目录>卷第二十一 6142 <篇名>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6143 属性: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 6144 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 6145 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岐伯稽 6146 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 6147 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 6148 化,可得闻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营运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 6149 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6150 太阳 太角 太阴 壬辰 壬戌 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6151 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6152 太阳 太征 太阴 戊辰 戊戌同正 。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6153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6154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 甲戌岁 6155 会(同天符)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6156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6157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 其运凉,其化雾露萧 ,其变肃杀雕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6158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6159 太阳 太羽 太阴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 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 6160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少商 6161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 6162 星。其谷玄 。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 6163 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 6164 足痿不收,濡泻血溢。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 6165 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 6166 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 6167 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 6168 赤白。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 6169 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 6170 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 6171 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 6172 所谓时也。 6173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纪也。 6174 阳明 少角 少阴 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 丁酉 其运风清热。 6175 少角(初正)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6176 阳明 少征 少阴 寒雨胜复同,同正商。 癸卯(同岁会) 癸酉(同岁会) 其运热寒雨。 6177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6178 阳明 少宫 少阴 风凉胜复同。 己卯 己酉 其运雨风凉。 6179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6180 阳明 少商 少阴 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 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 6181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6182 阳明 少羽 少阴 雨风胜复同,同少宫。辛卯 辛酉 其运寒雨风。 6183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太商 6184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 6185 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 6186 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 6187 暴振 癃 ,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 6188 气交。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 6189 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 6190 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 6191 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 6192 民乃康平,其病温。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 6193 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 6194 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 6195 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6196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6197 少阳 太角 厥阴 壬寅(同天符) 壬申(同天符)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 6198 掉眩支胁惊骇。 6199 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6200 少阳 太征 厥阴 戊寅天符 戊申天符 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 6201 心痛。 6202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6203 少阳 太宫 厥阴 甲寅 甲申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 肿痞饮。 6204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6205 少阳 太商 厥阴 庚寅 庚申 同正商 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雕零,其病肩背胸中。 6206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6207 少阳 太羽 厥阴 丙寅 丙申 其运寒肃,其化凝惨 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 6208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少商 6209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 6210 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 6211 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 6212 吐,上怫肿色变。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 6213 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 6214 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三之气,天政布, 6215 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 6216 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 6217 雕,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 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 6218 咳。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 6219 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 6220 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 6221 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6222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6223 太阴 少角 太阳 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 丁未 其运风清热。 6224 少角(初正)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6225 太阴 少征 太阳 寒雨胜复同。癸丑 癸未 其运热寒雨。 6226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 6227 太阴 少宫 太阳 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 己未太一天符 其运雨风清。 6228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6229 太阴 少商 太阳 热寒胜复同。乙丑 乙未 其运凉热寒。 6230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6231 太阴 少羽 太阳 雨风胜复同,同正宫。 6232 辛丑(同岁会) 辛未(同岁会) 其运寒雨风。 6233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太商 6234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辟,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 6235 ,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 愤 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 6236 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 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 6237 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 6238 间谷命其太也。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 6239 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 6240 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 6241 民病身重 肿,胸腹满。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痞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 6242 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 肿。五之气,惨令已行, 6243 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 6244 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患关节禁固,腰 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 6245 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 6246 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 6247 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 6248 反是者病也。 6249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6250 少阴 太角 阳明 壬子 壬午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 6251 太角(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6252 少阴 太征 阳明 戊子天符 戊午太一天符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 6253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6254 少阴 太宫 阳明 甲子 甲午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 6255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6256 少阴 太商 阳明 庚子(同天符) 庚午(同天符) 同正商 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 ,其变肃杀雕 6257 零,其病下清。 6258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6259 少阴 太羽 阳明 丙子岁会 丙午 其运寒,其化凝惨 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6260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少商 6261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 6262 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 6263 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 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6264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 6265 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 6266 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番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 6267 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 6268 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 6269 数举,则 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 6270 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 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 6271 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 6272 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6273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巳亥之纪也。 6274 厥阴 少角 少阳 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 丁亥天符 其运风清热。 6275 少角(初正) 太征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6276 厥明 少征 少阳 寒雨胜复同。癸巳(同岁会) 癸亥(同岁会) 其运热寒雨。 6277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6278 厥阴 少宫 少阳 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 己亥 其运雨风清。 6279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6280 厥阴 少商 少阳 热寒胜复同,同正角。乙巳 乙亥 其运凉热寒。 6281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征 太宫 6282 厥阴 少羽 少阳 雨风胜复同。辛巳 辛亥其运寒雨风。 6283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征 少宫 太商 6284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营运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 6285 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 6286 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初之气,寒始肃, 6287 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 6288 化,民病热于中。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 6289 病黄瘅而为 肿。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 6290 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 6291 岁宜 6292 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 6293 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6294 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 6295 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 6296 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岐伯曰∶非 6297 气化者,是谓灾也。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 6298 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 6299 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岐伯曰∶气用有多少, 6300 化治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帝曰∶愿闻同化何如?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 6301 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帝曰∶ 6302 五营运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 6303 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帝曰∶愿闻其所谓也。岐伯曰∶甲辰甲 6304 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征下加少阳,辛丑 6305 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征下加少阴,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征上临少阳,丙 6306 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 6307 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帝曰∶加者何谓?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6308 帝曰∶临者何谓?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帝曰∶夫子言 6309 用寒远寒,用热 6310 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 6311 谓时兴六位也。帝曰∶温凉何如?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 6312 天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帝曰∶善。其犯者 6313 何如?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根据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 6314 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6315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 6316 甲子 甲午岁 6317 上少阴火 中太宫土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 6318 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6319 乙丑 乙未岁 6320 上太阴土 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 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 6321 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6322 丙寅 丙申岁 6323 上少阳相火 中太羽水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 6324 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6325 丁卯(岁会) 丁酉岁 6326 上阳明金 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 6327 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6328 戊辰 戊戌岁 6329 上太阳水 中太征火运 下太阴土 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 6330 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6331 己巳 己亥岁 6332 上厥阴木 中少宫土运 下少阳相火 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 6333 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6334 庚午(同天符) 庚子岁(同天符) 6335 上少阴火 中太商金运 下阳明金 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 6336 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6337 辛未(同岁会) 辛丑岁(同岁会) 6338 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 下太阳水 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 6339 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6340 壬申(同天符) 壬寅岁(同天符) 6341 上少阳相火 中太角木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 6342 凉,所谓药食宜也。 6343 癸酉(同岁会) 癸卯岁(同岁会) 6344 上阳明金中少征火运 下少阴火 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 6345 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6346 甲戌(岁会同天符) 甲辰岁(岁会同天符) 6347 上太阳水 中太宫土运 下太阴土 寒化六, 6348 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6349 乙亥 乙巳岁 6350 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 6351 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6352 丙子(岁会) 丙午岁 6353 上少阴火 中太羽水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 6354 温,药食宜也。 6355 丁丑 丁未岁 6356 上太阴土 中少角木运 下太阳水 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 6357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6358 戊寅 戊申岁(天符) 6359 上少阳相火 中太征火运 下厥阴木 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 6360 食宜也。 6361 己卯 己酉岁 6362 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 下少阴火 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 6363 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6364 庚辰 庚戌岁 6365 上太阳水 中太商金运 下太阴土 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 6366 药食宜也。 6367 辛巳 辛亥岁 6368 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 6369 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6370 壬午 壬子岁 6371 上少阴火 中太角木运 下阳明金 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 6372 药食宜也。 6373 癸未 癸丑岁 6374 上太阴土 中少征火运 下太阳水 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 6375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6376 甲申 甲寅岁 6377 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 下厥阴木 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 6378 凉,药食宜也。 6379 乙酉(太一天符) 乙卯岁(天符) 6380 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 下少阴火 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 6381 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 6382 寒,药食宜也。 6383 丙戌(天符) 丙辰岁(天符) 6384 上太阳水 中太羽水运 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6385 丁亥(天符) 丁巳岁(天符) 6386 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 下少阳相火 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 6387 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6388 戊子(天符) 戊午岁(太一天符) 6389 上少阴火 中太征火运 下阳明金 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 6390 药食宜也。 6391 己丑(太一天符) 己未岁(太一天符) 6392 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 6393 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6394 庚寅 庚申岁 6395 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 下厥阴木 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 6396 下辛凉,药食宜也。 6397 辛卯 辛酉岁 6398 上阳明金 中少羽水运 下少阴火 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 6399 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6400 壬辰 壬戌岁 6401 上太阳水 中太角木运 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 6402 药食宜也。 6403 癸巳(同岁会) 癸亥(同岁会) 6404 上厥阴木中少征火运 下少阳相火 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 6405 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6406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6407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 6408 极乃发,待时而作也。帝曰∶请问其所谓也?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帝曰∶愿卒闻之。 6409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岐伯曰∶太过者其数 6410 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帝曰∶其发也何如?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 6411 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 6412 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 ,呕吐霍乱,饮发注下, 肿身重。 6413 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金郁之发,天洁 6414 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 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 6415 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 6416 莽声凄,怫之兆也。水郁之发,阳气乃辟, 6417 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 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 6418 病寒客心痛,腰 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瞑,而乃 6419 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 6420 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 6421 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 6422 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火郁之发,太虚肿 6423 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 6424 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 愤胪胀,疡 呕逆,螈 骨痛,节乃有动, 6425 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 ,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 6426 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 6427 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 6428 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 6429 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 6430 也。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岐伯曰∶命其差。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6431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6432 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 6433 至当时,非是者眚也。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帝曰∶ 6434 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6435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 6436 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 6437 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帝曰∶善。 6438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 6439 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 6440 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 , 6441 时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 6442 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 6443 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番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 6444 密,气化之常也。厥阴所至 6445 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6446 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 6447 太阴所至为 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 6448 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 6449 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 6450 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 6451 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 6452 为彤云为 6453 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里急,少 6454 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 6455 不利,病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 谵妄,太阴所至为 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 6456 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 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厥阴所至为 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 6457 ,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为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 6458 也。厥阴所至为胁 6459 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 肿,少阳所至为暴注 螈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 6460 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 6461 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 6462 则濡泄,甚则水闭 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 6463 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 6464 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帝曰∶ 6465 自得其位何如?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帝曰∶愿闻所在也。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6466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帝曰∶天地之气,盈虚 6467 何如?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 6468 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 6469 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帝曰∶善。论言热 6470 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帝曰∶不发 6471 不攻而犯寒犯热何 6472 如?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帝曰∶生者 6473 何如?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痞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 6474 痈疽疮疡,瞀郁注下, 螈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 之病生矣。帝曰∶治之奈何? 6475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 6476 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过者死。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6477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 6478 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帝曰∶假者何如? 6479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营运之节,临御 6480 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6481 六元正纪大论∶愦(音会) (音蒙) (奴董切)翮(胡革切)痉(巨郢切) 6482 6483 <目录>卷第二十一 6484 <篇名>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6485 属性: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 6486 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法刺,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帝曰∶愿卒 6487 闻之。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 6488 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 6489 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 6490 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6491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 6492 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 6493 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 6494 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 6495 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 6496 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 6497 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 6498 足阳明之所入。 6499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 6500 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 6501 法令出《密语》。 6502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 6503 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 6504 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上,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 6505 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 6506 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 6507 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6508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 6509 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 6510 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 6511 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 6512 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之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 6513 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 6514 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 。 6515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 6516 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6517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 6518 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 6519 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所有 6520 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 6521 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6522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 6523 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 6524 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 6525 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 6526 令少思。 6527 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 6528 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 6529 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 6530 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 6531 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尔。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6532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 6533 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 6534 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 6535 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 6536 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6537 假令戊申,刚柔失守,戊癸虽火运,阳年不太过也,上失其刚,柔地独主,其气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 6538 位,差有浅深,欲至将合,音律先同,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 6539 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真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 6540 位也,即上失其刚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 6541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 6542 有五法,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6543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 6544 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瓦斯,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 6545 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 6546 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 6547 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6548 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 6549 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 6550 用火二十斤 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 6551 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6552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 6553 问!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 6554 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刺其足少阳之所过,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 6555 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阳之所过,复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 6556 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阳 6557 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干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复刺肺俞。人肾病, 6558 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 6559 所过,复刺肾俞。 6560 黄帝问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 6561 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 6562 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 6563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 6564 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 6565 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 6566 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 6567 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 6568 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 6569 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6570 6571 <目录>卷第二十一 6572 <篇名>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6573 属性: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 6574 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6575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 6576 岐伯曰∶昭乎问哉!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为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 6577 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 6578 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 6579 灾有微甚者也。 6580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岐伯曰∶胜相会,抑伏使然。是故辰戌之岁,木气 6581 升之,主逢天柱,胜而不前。又遇庚戌,金运先天,中运胜之,忽然不前。木运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 6582 即清生风少,肃杀于春,露霜复降,草木乃萎。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久而化郁,即 6583 大风摧拉,折陨鸣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 6584 是故巳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厥阴木迁正,则少阴未得升天,水运以至其中者。 6585 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 6586 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肿翳,化疫,温疠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躁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6587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 6588 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遇抑之也。升天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风厥涎 6589 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胆满闭,湿令弗布,雨化乃微。 6590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阳未升天也,水运以至者。 6591 升天不前,即寒 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冷复布之,寒暄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 6592 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成久郁,即暴热乃生,赤风气瞳翳,化成郁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 6593 甚则血溢。 6594 是故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运抑 6595 之,升之不前,实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 6596 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拆皮肤燥。 6597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以至。水 6598 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 6599 至。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 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 6600 黄帝曰∶升之不前,余已尽知其旨。愿闻降之不下,可得明乎?岐伯曰∶悉乎哉问!是之谓天地微旨, 6601 可以尽陈斯道,所谓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岁 6602 必降,降而入地,始为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者矣。是故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 ,胜而不 6603 前。又或遇少阴未退位,即厥阴未降下,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承之, 6604 降而不下,苍埃远见,白气承之,风举埃昏,清躁行杀,霜露复下,肃杀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 6605 躁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霜乃下,蛰虫未见,惧清伤脏。 6606 是故寅申之岁,少阴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 6607 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如舒,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云惨凄。久而不降,伏之化 6608 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 6609 是故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之不入。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 6610 木运承之,降而不下,即黄云见而青霞彰,郁蒸作而大风,雾翳埃胜,折损乃作。久而不降也,伏之化郁,天 6611 埃黄气,地布湿蒸,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腹满填臆。 6612 是故辰戌之岁,少阳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水运太过,先天而至也。水运承之,水降不下, 6613 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欲生,冷气卒至,甚即冰雹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冷气复热,赤风化疫,民 6614 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热病欲作也。 6615 是故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窒地彤,胜而不入。又或遇太阴未退位,即少阳未得降,即火运以至之。 6616 火运承之不下,即天清而肃,赤气乃彰,暄热反作。民皆昏倦,夜卧不安,咽干引饮,懊热内烦,天清朝暮, 6617 暄还复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两胁作痛,满目KT KT 。 6618 是故子午之年,太阳降地,主窒地阜胜之,降而不入。又或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土运承之,降而不 6619 入,即天彰黑气,暝暗凄惨,才施黄埃而布湿,寒化令气,蒸湿复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郁,民病大厥,四肢 6620 重怠,阴萎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 6621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愿闻迁正,可得明乎?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谓迁正位,司天不得其迁正者, 6622 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也。厥阴不迁正,即风暄不 6623 时,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少阴不迁 6624 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位不过于君火也。 6625 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 6626 不举。雨化欲令,热犹治之,温煦于气,亢而不泽。少阳不迁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荣,酷暑于秋,肃杀晚 6627 至,霜露不时。民病 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 6628 反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 6629 金复病。太阳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 云待时。民病 6630 温疠至,喉闭溢干,烦燥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 6631 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 6632 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 6633 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 6634 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 疮疡留毒。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 6635 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萎闭塞,失溺小便数。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 6636 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 6637 溢。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 6638 掉眩。 6639 帝曰∶天岁早晚,余以知之,愿闻地数,可得闻乎?岐伯曰∶地下迁正升天及退位不前之法,即地土产化, 6640 万物失时之化也。 6641 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 6642 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 6643 生大疫。注《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令 6644 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6645 假令甲子阳年,土运太窒,如癸亥天数有余者,年虽交得甲子,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 6646 岁少阳以作右间,即厥阴之地阳明,故不相和奉者也。癸巳相会,土运太过,虚反受木胜,故非太过也,何以 6647 言土运太过,况黄钟不应太窒,木既胜而金还复,金既复而少阴如至,即木胜如火而金复微,如此则甲己失 6648 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详乎太一。又只如甲子年,如 6649 甲至子而合,应交司而治天,即下己卯未迁正,而戊寅少阳未退位者,亦甲己下有合也,即土运非太过,而木 6650 乃乘虚而胜土也,金次又行复胜之,即反邪化也。阴阳天地殊异尔,故其大小善恶,一如天地之法旨也。 6651 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 6652 以作右间,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胜,故非太过,即太簇之管, 6653 太羽不应,土胜而雨化,水复即风,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 6654 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数,乃太乙游宫。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 6655 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或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 6656 状如水疫,治法如前。 6657 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地已迁正,太阴司地,去岁 6658 少阴以作右间,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下奉天也。乙巳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太过也,即姑洗 6659 之管,太商不应,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 6660 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一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未得迁正者,即地甲 6661 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即下乙未,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后三年化疠,名曰 6662 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6663 假令壬午阳年太过,如辛巳天数有余者,虽交后壬午年也,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 6664 丙申少阳以作右间,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会,木运太虚,反受金胜,故非太过也, 6665 即蕤宾之管,太角不应,金行燥胜,火化热复,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一。 6666 又只如壬至午,且应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即 6667 丁柔干失刚,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其状如风疫,法治如前。 6668 假令戊申阳年太过,如丁未天数太过者,虽交得 6669 戊申年也,太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厥阴在泉,去岁壬戌太阳以退位作右间,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 6670 天化也。丁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胜,故非太过也,即夷则之管,上太征不应,此戊癸失守其会,后三 6671 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一。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癸 6672 亥未得迁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阳未退位者,见戊癸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干失刚,见火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 6673 复也,后三年化疠,名曰火疠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泄之。 6674 黄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闻乎?岐伯曰∶人之五 6675 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 6676 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 6677 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 6678 见之,令人暴亡。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 6679 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 6680 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天虚,青尸鬼见之,令 6681 人卒亡。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 6682 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会符,或丙年失守, 6683 或太阳司天虚,有黄尸鬼至,见之令人暴亡。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 6684 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 6685 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 6686 以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 6687 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6688 6689 <目录>卷第二十二 6690 <篇名>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6691 属性: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 6692 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 6693 也。帝曰∶愿闻其道也。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 6694 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 6695 者也。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帝曰∶间气何谓?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6696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帝曰∶善。岁主奈何?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 6697 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 6698 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 6699 化,司气为 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 6700 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 6701 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 6702 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 6703 如?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 6704 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 6705 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 6706 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 6707 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浓,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6708 帝曰∶岁主藏害何谓?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 6709 外淫于内,所胜治之。帝曰∶善。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 6710 治。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6711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6712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 6713 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 6714 则见矣。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 6715 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 6716 谓也。 6717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 6718 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 6719 快然如衰,身体皆重。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 6720 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 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 6721 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 6722 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 如结, 如别。岁少阳在泉,火淫所 6723 胜,则 6724 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 6725 雾清暝。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大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岁太阳在泉, 6726 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 6727 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 6728 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 6729 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 6730 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 6731 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 6732 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 6733 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 满, 6734 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 肿,肩背臂 及缺盆中痛,心痛 6735 肺,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6736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 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 6737 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干肾。太溪绝,死不治。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 6738 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 肿,腹满仰息, 6739 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 6740 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 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 溏,名木敛, 6741 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 疝,妇人少腹痛,目 ,疡疮痤痈,蛰虫 6742 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 6743 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 6744 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 ,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藏 6745 也。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6746 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 6747 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 6748 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 6749 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 6750 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 6751 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 6752 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 6753 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 6754 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 6755 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 6756 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6757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大风数举, 虫不滋, 6758 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 6759 通。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 6760 传为赤沃。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 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 6761 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 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 6762 下温,头重足胫 肿,饮发于中, 肿于上。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 6763 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 胁痛溏泄, 6764 内为嗌塞,外发 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太阳之胜,凝 且至,非时水冰,羽 6765 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 6766 或为血泄,皮肤痞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帝曰∶治 6767 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 6768 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 6769 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帝曰∶六气之复何如?岐伯 6770 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 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 6771 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 6772 绞痛,火见燔 ,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 6773 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 6774 气大行,介虫不复,病 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 6775 天府绝,死不治。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 6776 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螈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 6777 治。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 ,介虫乃耗,惊螈咳衄,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 6778 目乃 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 6779 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 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 6780 苍干,毛虫乃厉,病生 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膈中头痛, 6781 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 6782 心痛痞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 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 6783 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 6784 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 6785 发之,以咸 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 6786 以苦辛,以咸 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 6787 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治诸胜复,寒者热 6788 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 之,脆者坚之,衰 6789 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6790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 6791 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 6792 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 6793 为法也。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帝曰∶愿闻其道也。 6794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帝曰∶ 6795 善。复已而胜何如?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帝曰∶ 6796 复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帝曰∶治之 6797 何如?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 6798 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6799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 6800 胜从,天之道也。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 6801 言。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 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 6802 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 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少阳司天, 6803 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 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螈 ;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 6804 手热。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膈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 6805 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 6806 拘螈,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 足病,瞀热以酸, 6807 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膈中,众痹皆作,发于 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太 6808 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 6809 甚则为疝。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 6810 中而呕。少阴同候。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 溏, 6811 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帝曰∶ 6812 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 6813 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帝曰∶ 6814 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 6815 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位之主,其泻以辛, 6816 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 6817 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6818 以咸 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 6819 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 6820 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6821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 6822 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6823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 6824 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 6825 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 6826 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 6827 其病也。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病反其本,中标之病,治反其本, 6828 中标之方。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6829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 6830 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 6831 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 6832 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 6833 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 6834 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 6835 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6836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 6837 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 6838 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帝曰∶脉从 6839 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 6840 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 6841 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 6842 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 6843 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 6844 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6845 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 6846 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 6847 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 6848 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 6849 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 6850 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6851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 6852 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 6853 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 6854 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 6855 明之配,寒暑之异也。帝 6856 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帝曰∶夫子 6857 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 6858 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 6859 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 6860 气。 6861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 6862 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 6863 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 6864 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6865 诸热瞀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 6866 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 6867 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6868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 6869 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 6870 致和平。此之谓也。 6871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6872 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帝曰∶非调气而得者, 6873 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6874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 6875 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 6876 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6877 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6878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 6879 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6880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 6881 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 6882 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 6883 则治主病。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 6884 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 6885 疟亦同法。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 6886 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 6887 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 6888 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 6889 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6890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 6891 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 6892 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 6893 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 6894 长有天命。帝曰∶善。 6895 至真要大论∶熠(羊入切) (土浑切)膨(普盲切)痤(殂禾切) (如悦切) (匹摇切) 6896 (之力切)脆(须醉切) 6897 6898 <目录>卷第二十三 6899 <篇名>着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6900 属性: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 6901 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 6902 世益明,上通神农,着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 6903 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雷公曰∶请受道, 6904 讽诵用解。帝曰∶子不闻《阴阳 6905 传》乎?曰∶不知。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 6906 解。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 6907 上下,以书别。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 6908 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 。此谓三阳直心,坐不 6909 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雷公曰∶阳言不别,阴 6910 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脏,筋骨以消, 6911 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 6912 6913 <目录>卷第二十三 6914 <篇名>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6915 属性: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 6916 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 6917 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雷公曰∶臣请诵《脉 6918 经·上下编》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 6919 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6920 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 6921 冥,子言上下编以对,何也?夫脾 6922 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 6923 知,问之何也?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脉 6924 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 6925 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熟,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 6926 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 6927 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雷公曰∶于此有人,四 6928 肢解惰,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 6929 此何物也?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 6930 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 6931 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肢解惰,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 6932 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 6933 决,经脉旁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 6934 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吾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 6935 6936 <目录>卷第二十三 6937 <篇名>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6938 属性: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 6939 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 6940 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 6941 虚引其经,心无所对。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 6942 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 6943 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6944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 6945 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 6946 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 6947 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 6948 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 6949 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 6950 此治之四过也。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 6951 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炅。 6952 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肢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 6953 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 6954 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 6955 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 6956 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脏菀熟,痈发六腑。诊病不 6957 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 6958 横行。 6959 6960 <目录>卷第二十三 6961 <篇名>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6962 属性: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雷公 6963 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 6964 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 6965 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 6966 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浓,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 6967 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 6968 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是以世人之语 6969 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 6970 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 6971 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熟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 6972 明为晦。 6973 着至教论∶恤(音戌) 6974 示从容论∶砭(方验切) 6975 五过论∶沮(七余反)惮(音但) 6976 征四失论∶佚(音逸)葆(音保) 6977 6978 <目录>卷第二十四 6979 <篇名>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6980 属性: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 6981 贵?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 6982 子所言贵,最其下也。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 6983 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 6984 却具合以正其理。雷公曰∶受业未能明。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 6985 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 6986 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 6987 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 6988 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 6989 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雷公曰∶臣悉尽意, 6990 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 6991 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 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 6992 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6993 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肢。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6994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 6995 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 6996 血瘕,沉为脓 。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雷公曰∶请 6997 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闻短期。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 6998 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 6999 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 7000 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 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 7001 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7002 7003 <目录>卷第二十四 7004 <篇名>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7005 属性: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 7006 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问曰∶有余者厥耶?答曰∶ 7007 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 7008 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 7009 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 7010 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 7011 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 7012 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 7013 脉动无常,散阴颇阳, 7014 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 7015 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 7016 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 7017 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 7018 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 7019 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 7020 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 7021 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 7022 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 7023 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7024 7025 <目录>卷第二十四 7026 <篇名>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7027 属性: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 7028 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 7029 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HT 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公请问∶哭泣而泪不 7030 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 7031 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 7032 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 7033 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 7034 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 7035 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 7036 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 7037 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7038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帝曰∶ 7039 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 7040 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 7041 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 7042 故目 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 7043 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7044 阴阳类论∶ (音廉) 7045 方盛衰论∶菌(祛伦切) 7046 解精微论∶HT (士衔切)凑(粗勾切) 7047 以下内容 fork from http://www.a-hospital.com 7048 <目录> 7049 <篇名>后序 7050 属性:家大人未供奉内药院时,见从德少喜医方术,为语曰∶世无长桑君指授,不得饮上池水,尽见人五脏,必从 7051 黄帝之脉书、五色诊候,始知逆顺阴阳,按奇络活人;不然者,虽圣儒无所从精也。今世所传内经素问,即黄 7052 帝之脉书,广衍于秦越人、阳庆、淳于意诸长老,其文遂似汉人语,而旨意所从来远矣。客岁以试事北上,问视 7053 之暇,遂以宋刻善本见授曰∶广其传非细事也,汝图之。从德窃惟吴儒者王光庵宾,尝学内经素问于戴原礼, 7054 可一年所,即治病辄验,晚岁以其学授盛启东、韩叔阳,后被荐文皇帝,召对称旨,俱留御药院供御,一日入见 7055 便殿,上语次偶及白沟之胜,为识长蛇阵耳。启东以天命对,是不但慷慨敢言,抑学术之正见于天人之际亦微矣。 7056 秦太医令所谓上医医国,殆如此耶。故吴中多上医,实出原礼,为上古自来之正派,以从授是书也。家大人仰副 7057 今上仁寿天下之意甚切,亟欲广其佳本,公暇校雠,至忘寝食,予小子敢遂翻刻以见承训之私云。 7058 \x嘉靖庚戌秋八月既望武陵顾从德谨识\x 7059 7060 fork from http://www.a-hospital.com